性先進

專欄作者,工作狂,心理學者和大學老師
正文

英國經濟,靠天吃飯?

(2013-07-16 08:28:58) 下一個
大約兩周前,我穿了套西服去上班,驕陽灼人,領子都有點油膩膩的。我以為這樣的好天氣屬於意外,畢竟英國夏天就好像福利一樣,就是那麽點的救濟補貼,很快就花完,撐不了幾天。

事實是我錯了。英國的好天氣已經持續了兩周了,幾乎每周都有小高潮,上周日穆雷拿下了溫網的男單冠軍,本周日就是凱特王妃的預產期,不過暫時還沒有新一代小王子或者小公主的消息。根據天氣預報,接下來這周也是豔陽高照的七天,布裏斯托中間有一天會有雷陣雨。

不過所謂夏天,高溫不過28度,因為自己家裏除了暖氣片,沒什麽空調,連放個電風扇也覺得占空間。二十多度的高溫,已經讓我們夜裏熱得有些睡不著,降溫去暑就是把臥室裏兩扇窗一開,造成對流就可以了。這樣的方式常常讓我想起自己八十年代在國內的生活,融合了自己內心的懷舊情懷與時髦的低碳理念。

在英國容易養成對天氣的記憶。天氣首先是談資,與陌生人搭訕的話題。其次,與天氣有關的觀鳥、賽馬、板球等,都是日曆上的重要標記。而對於我來說,夏天是僅次於聖誕節的一大塊日子,陽光的多寡,直接影響到這塊色彩濃重與否。記憶中陽光燦爛的夏季,我隻記得剛來幾年,當時人們臉上無憂無慮的神情,真是終身難忘。之後的夏天乏善可陳,基本上到了8月,我就盼著聖誕節提前到來,幹脆利落地了解有名無實的夏天。因此,假如我在2007年就離開英國,可能會在回憶錄寫上一筆深深的跨文化比較思考,"那裏的人們,始終臉上洋溢著從來沒有被人欺負過的幸福感。而我現在身邊,哪怕對人一笑,都會換來奇怪的冷眼。這是中國人的民族性,還是傳統文化喪失的危機呢?"

現在,這樣陽光燦爛的日子,連英國媒體揶揄到,照這樣下去,英國南部有可能成為新興的葡萄酒產區。我自己已經在家開始自製一些夏季飲品,很有大陸八十年代的感覺。其實,我對這個舉動,感到有些愧疚,因為沒有迫於高溫號召,加入投身夏日消費的熱潮中去。比如說,一瓶一升左右的檸檬水,超市裏至少兩鎊,我拿兩顆青檸檬,加點白糖,不到60便士的成本。如果去酒吧的話,一杯莫吉托(mojito)的雞尾酒,至少四鎊,我在家自製成本不過1鎊。

這種在家消費,除了愧對自己拖了英國經濟增長的後腿之外,我也為發現了如此高昂的利潤感到羞恥。我在擔心,假如人們越來越多地知道這些秘密,不再外出消費,英國經濟複蘇是否會遭到重大挫折。

這不是玩笑,起碼對我來說。常年的在英生活,已經讓我樹立了一個印象:英國的零售業靠兩樣:一是打折,二是天氣。打折主要在夏季、聖誕節和新年。我一位朋友進一步補充說,在我們這裏一處高級購物中心,假如沒有周末,光靠周一到周五營業,家家都要倒閉。
天氣對於英國經濟影響,是我這幾年建立起來的。但凡雪下得稍微大點,像個冬天,比如2010,2011年,或者人均雨量稍微多過了英國人每月啤酒消耗量,就會把英國國家統計署給忙得夠嗆,務必要給出一個天氣對零售業影響的數據。

現在,我就開始等下個月公布的經濟數據,看看這連續三周的好天氣在經濟數據和政治舞台上怎麽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