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先進

專欄作者,工作狂,心理學者和大學老師
正文

性侵兒童,我們研究並不落後

(2013-06-06 08:41:48) 下一個

最近,對兒童性侵犯的事件,在中國媒體上突然大規模地被披露,人們一時間有點懵了,對中國教育的質疑有多了一個巨大問號。然而,性侵兒童並非是孤立現象,性侵兒童,是對成年人對未成年人通過誘拐、肢體接觸、拍攝色情影像、性交等行為,為自己獲得性快感的行為。 

 

在英國,這個對兒童心理學研究做出過傑出貢獻的國家,從去年開始到現在,也被一樁係列性侵幼女案件所困擾。吉米•薩維爾是BBC著名主持人,已於2011年去世,生前被封為騎士,並與撒切爾夫人、查爾斯王子關係很好。就在他死後的第二年,媒體就爆出薩維爾在BBC工作期間,甚至到他去世,對近300多名幼女進行過性侵犯。而BBC和警方對於薩維爾性侵犯行為,幾乎置若罔聞。這起事件已經極大傷害了BBC和警方聲譽,至今還沒有一個定論出來。 

 

在英國對於性侵幼童的報道,幾乎成了媒體一個固定主題,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報道。在歐洲和北美,類似的報道也不少,但並不代表這些地區兒童被性侵情況非常惡劣。這種密度報道,在一定程度上,是提高了社會對於性侵幼童事件的警惕。 

 

一份2009年的調查,對兒童的性侵犯行為進行過一次綜合分析。在22個國家中,性侵犯兒童的平均發生率,針對男童是7.9%,女童是19.7%。如果按照地區排列的話,非洲地區最高,歐洲地區最低,北美和亞洲排在第二、第三。令人吃驚的是,這份調查還發現實施性侵行為的人,主要是孩童的家人(30%)和熟人朋友,比如家庭朋友、保姆或者鄰居(60%),陌生人僅占(10%),對於這類人,臨床心理學上把他們診斷為一種精神障礙,也就是所謂的孌童癖(paedophilia)。在西方國家,對於孌童癖的處理也是極其嚴厲,在英國,往往會公布這些人的身份,提醒家長注意。 

 

另外,從受害的未成年群體來看,除了針對幼童的孌童癖之外,還有針對少年(11-15歲)、青年(15-19歲)的性侵行為,分別被稱為hebephilia和Ephebophilia。因此國內在報道案件時候,可能要注意這些區別。 

 

按照平均發生率來看,性侵兒童行為發生率是很高的,高過我們經常聽到的閱讀障礙、語言障礙。不過,這份分析,在技術采用了“元分析”方法,就是把很多不同研究綜合在一起分析。因此對於發生率的計算,可能有些問題,因為在不同研究中,對性侵行為定義不同,導致了計算發生率不一樣。 

 

即使如此,這足以提醒我們對性侵兒童事件要有一個警惕,特別是在今天中國教育係統中。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所有報道,都是發生在中國中小學。有些行為已經完全超越了一般意義性侵,而是幾乎長期係統地對學生進行傷害,而施暴者就是為人師長的成年人。 

在英國中小學中,對於性侵兒童,已經建立了相對完整的預防措施,也普及一些生活常識。比如,成為中小學教師或者從事一些兒童有關研究,你必須通過他們的CRB(Criminal Record Bureau)檢查,也就是犯罪紀錄檢查,防止有前科的人進入涉及兒童工作隊伍。 

 

在日常生活中,校方和父母也會有意識地注意對子女保護。筆者曾經遇到過好幾次情況。有一次在幼兒園時候,幼兒園阿姨就明確要求不要拍攝孩子照片,不過幼兒園會根據家長要求提供相關照片。到了小學階段,這樣的規定有所鬆動,在學校活動中,可以拍攝活動照片或者錄像,但是最好隻是針對自己的孩子,如果是涉及到其他孩子,不要上傳到社交媒體上。 

 

很多學校,特別是私立學校,在做招生廣告時候,會使用自己學生的頭像和照片,一般都會谘詢家長的意見。我有兩朋友,對使用自己照片態度完全相反。一位很願意學校使用自己孩子照片,認為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另一位則擔心這樣公布孩子照片,會引起潛在的孌童癖的注意,所以從來不讓自己孩子照片出現在學校廣告上。 

 

對於性侵行為的預防和懲罰,是一個文明社會必須的準則。另外,這種保護也許要放在一個更大的背景裏麵來看:師生關係。就在五六年前,在英國中小學裏盛行“不能觸碰”的文化,這對於學生過度保護造成的負麵效應。所謂的“不能觸碰”就是老師未經家長允許,不能夠接觸學生的肢體。比如2008年一起案件,一位50歲的中學教師遭到一名12歲男生的暴力毆打,而其他同事因為害怕觸碰學生引起麻煩,拒絕施以援手。最後這名老教師得到了25萬英鎊賠償。 

 

對兒童進行性侵犯,這是一個世界現象。它有著長久的過去,在中國古代就有“孌童”之說,主要是成年男性對少年或者男童的性行為。這在古代的歐洲和中東也有類似的現象。現在所說的性侵兒童,範圍更加擴大,不僅僅限於男童,更多受害者是女童。但是,對這種人類行為的研究卻隻有短暫的曆史。在十九世紀中期,一位法國醫生開始係統地研究這個現象。在歐美國家,對於兒童遭受的性侵犯的關注,也是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開始的。 

 

今天在中國教育係統爆出這麽多醜聞,簡單地譴責和道德批評,筆者認為是其次的,甚至僅僅淪為媒體泡沫。首要的是,中國教育部應該對這個現象有一個全局認識,投入資源做一些全麵專業調查,這調查由專業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工作者介入。對於目前發現的案件,必須要做嚴肅地處理,及時通報和披露,也能夠起到提高整個社會,尤其是父母對性侵兒童的意識。 

 

筆者上麵提到了2009年的分析報告中,就有7份中國的數據,發生率從0.2%到21.9%不等,這個巨大差異應該有技術上問題。不過從研究發表時間來看基本上在2002年到2006年之間。這說明對於中國性侵兒童現象研究,我們並不落後。一個問題是,為什麽我們的研究,沒有影響到我們的教育部門? 

 

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中國教育主政者必須要意識到:隨著社會複雜,人們生活水平挺高,對“人”的價值日益重視,教育不再是幾張課桌椅和一塊黑板事情,中國高速增長經濟,必須要給教育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支持,很多時候道德問題本質是經濟問題和公共管理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金筆 回複 悄悄話 有關 BBC 的 Jimmy Savile 的劣跡我記得看到過報道。此人生前就爭議不斷,好像他生前自己也承認過,最惡劣的是 BBC 明明知道,可卻包庇他,所以 BBC 的高管是犯有刑事責任的。

hebephilia 這種心理扭曲的犯罪在中國一直就有。有人將它當作政治事件來抨擊政府,其實是無知。就像是強奸犯一樣,很多情況下是一種犯罪,也是心理疾病。

希望你的帖子能夠廣為傳播,使中國社會提高警覺,嚴懲罪犯,並及時治療,使更多兒童免受侵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