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官腔令人厭惡,不管是親民的,還是權威的,這是一個普世價值。
英國作家奧威爾曾說過,“政治語言本來就是要讓謊言顯得真實,讓屠殺顯得可敬,讓空話顯得誠實可靠”(Political language... is designed to make lies sound truthful and murder respectable, and to give an appearance of solidity to pure wind. )。這樣的刻薄,有些不厚道。特別是有一年,我讀到英國媒體翻譯胡錦濤的七一講話,簡直是亮瞎了筆者的雙眼。那麽冗長繁複的中國官腔居然翻譯成如此華麗莊重的英語文體,簡直就是地底下挖出來的中國文物。
官腔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就好像你有時候聽不懂的保險推銷員的術語和黑社會的切口。剛剛過去的美國大選,奧巴馬勝出,發表的獲勝演講。筆者作了一個小小的統計,全篇演講分成32個自然段,開頭用I(包括適當過渡的and I),一共13段,用we開頭的是5段。如此高密度的“自我中心”簡直是複製了極度自戀的現代短篇小說的風格。
在英文世界生活久了,已經能夠慢慢分辨出是掏心窩子的官腔,什麽是拒人千裏的禮貌。在有媒體大讚英美政治親民之時,我不得不說也有一種親民的官腔。這背後有政治潮流演變的元素在推動。如果對照二戰時期,英美政客演講,他們的風格與今日奧巴馬、卡梅倫的風格有所不同。特別是今天這種“穿著語言的破球鞋”一樣的風格,日益濃重,就差冒出一句“我過聖誕節到你家包餃子”的熱乎勁了。然而,新風格也有老傳統,不敢拋棄,比如不敢離口的“我們”、“人民”和“國家”,這些在中國大陸政治話語中,幾乎被消解的體無完膚的詞匯,在英美政客嘴裏,還是餐桌上的鹽和黑胡椒粉,必須撒一點,否則就是會犯政治忌諱。
聽過了奧巴馬的演講,接下來的十八大有兩篇講話,筆者特別值得期待,一是老書記的開場報告,一是新書記的閉幕報告。8日,胡錦濤的開場報告,據說隻提要點,不念全文,大陸媒體紛紛附和讚揚,說製度有所創新,改革有望啦。這樣於細微處拍馬屁的精神,往往帶來一浪高過一浪的改革狂想曲,這會讓閉幕式上的習書記講話壓力很大。
習近平在真正上位之前,曾經展現了自己的語言功底。2009年,他用了“吃飽了沒事幹”的
文風,批評某些西方人,在隨後2010年中央黨校講話,他主講文風問題,提倡“短、實、新”。這三字能不能在他十八大講話中體現,這是一個看點。
大陸媒體不分官媒商媒,雖然深受敏感詞慢性病折磨,依然自詡國家和人民利益的看門狗(這也是一條媒體官腔)。稍微有點層次的媒體,假如糾結於親民不親民的風格,走不走奧巴馬路線,這是在是一大悲哀,台下坐著兩千多名中共黨員代表,顯然不是狂熱的奧巴馬信徒,他們要聽的是幹貨。
因此,我覺得這次《人民日報》總編蔡名照先生坐鎮的十八大發言人角色,有料。7日的見麵會,發言水平極高。滿眼的陳詞濫調,難以掩蓋蓋其切中時弊的問題和結構布局,假如有一天,搞份中國麵貌的“競選綱領”,這個發言可供參考。如果酒瓶能裝新酒,也值得期待,否則瓶子總是換來換去,酒都成了醋了,真沒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