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拿格鬥術不是衡量一支軍隊戰鬥力的主要標準,也不再是決勝的關鍵。更多的時候,擒拿術是為了增強軍人的自信
美國華裔誌願後備部隊將軍王世清近日來到中國參觀訪問。王世清是著名的華裔武術家,現為美國誌願後備部隊參謀長兼訓練部總監,少將軍銜。能夠成為美國誌願後備部隊的“總教頭”,自然是憑著自身過硬的武功以及教學能力脫穎而出的。
一直以來,軍警單位對於公眾的開放及表演項目中,都有氣硬功及擒拿格鬥項目的展示,所以在普通民眾的眼中,似乎軍警特種部隊都是一群能夠不吃不喝,精於鐵頭功、大力金剛腿功、槍法如神的殺手。也有不少退役老兵回到地方上,基於自身虛榮心理和保密條例,故意誇張和虛構了軍隊的格鬥訓練內容,使得公眾對於軍隊的格鬥訓練有著不切實際的想象。
擒拿格鬥原來不是士兵的主業
在冷兵器戰爭時代,格鬥術是各國軍隊訓練的項目之一。然而與一般人的印象不一樣,其實即便在冷兵器戰爭時代,功夫也不是最重要的一項訓練。以當年的高考製度為例,武舉人的考試主要科目是騎射和兵法對策,而不是評書中的單挑決定名次。比如明代的武鄉試為例,該考試分三場,初場試馬上箭,第二場試步下箭,第三場試策一道。武鄉試除試馬射、步射外,另試技勇:開弓、舞刀(所謂舞刀是規定舞刀成花,而不是拿著刀對砍看誰厲害)、掇石(就是舉重)。通過考試的就被稱為“武舉人”。由此可見,即便在古代,格鬥術都不是軍隊最重要的科目。古代的主戰兵器並不是刀槍劍戟,而是弓弩和戰馬。由於騎兵的速度和衝擊力不是任何步兵分隊能比的,所以古代軍隊最重視的就是騎射。
更重要的是,即便在步兵方隊裏邊,格鬥能力也不是最關鍵的。以古羅馬的長槍方陣為例,作戰的根本就是整個方隊隊形整齊劃一,步兵手中的長槍組成一道無堅不摧的槍林,一起向前推進。作為一名步兵,最關鍵的功能就是跟著大家一起走一起刺殺,即便死也要保持方隊的隊形整齊。一個方陣一旦被騎兵衝散,那麽步兵的下場就是被馬上的騎士像砍冬瓜一樣砍成兩節。麵對刀槍如林、人擠人的戰場,你就算武功天下第一也沒有發揮的空間。所以在古代如果你武功高強也許有助於晉升,但對於整個軍隊而言,格鬥術不是很重要的東西。
到了近代,隨著火器的普及,格鬥術更加可有可無。影視作品有個誤區,以為鴉片戰爭中,主要輸在武器不如人家。事實上,即便在白刃戰中,清軍也沒占什麽便宜。在英軍攻擊定海的戰鬥中,主要是靠刺刀衝鋒攻下的要塞,英軍總共傷亡17人。
突擊作戰才需要格鬥術
隻有明代中葉的東南沿海剿滅倭寇戰鬥中,格鬥功夫才成了一個比較重要的決定因素,因為那場戰爭的特點是小分隊的剿匪作戰。倭寇主要組成部分為日本流浪武士和海盜,此類敵人精通日本劍術並且擅長小股突擊作戰,打鬥經驗豐富,常常避過明軍主力,利用快船騷擾沿海城鎮。在這場戰爭中,習慣與蒙古騎兵大兵團作戰的明軍主力無法對付小股匪徒騷擾,因此當時的指揮官戚繼光將軍對士兵操練時,強調單兵格鬥技能的培養,並且創造了鴛鴦陣等利用幾種武器配合的冷兵器班組作戰方式。
到了二戰時期,由於自動武器的發展,在歐洲和太平洋戰場近距白刃戰很少發生,隻有中國戰場上,白刃戰仍然作為主要的作戰形式之一。民國時期的軍隊由於裝備落後,所以非常重視武術訓練,西北軍和東南軍閥都有專門的大刀隊和苗刀隊。當時北京大學的教授每月收入60~80元大洋,已經屬於高薪。中央國術館的著名武術家孫祿堂的月薪卻達到了300大洋。武術名家的弟子持師傅推薦信從軍,直接可以成為連排軍官,無需上軍校。但是由於營養和訓練的不足,抗戰中的中國士兵在白刃戰中遭遇日軍也占不到什麽便宜。雖然喜峰口戰役中,29軍大刀隊取得了不錯的戰績,其實當時成功主要依靠夜間突襲日軍陣地,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白刃戰。不過這一戰讓大刀成為中國人民抗戰的精神支柱,在《大刀進行曲》的鼓舞下,不少熱血男兒走上了戰場。
自建國以來,解放軍步兵訓練以隊列、射擊、投彈、刺殺、戰術為五大技術,在80年代以前,拚刺訓練是所有陸軍部隊的必修課,當年有所謂敢於刺刀見紅的口號。然而隨著軍事現代化的推進,刺殺已經成為次要科目了。一般的部隊把拚刺和軍體拳視為士兵鍛煉體能和戰鬥意誌的科目,簡單而言就是這些科目跟體操差不多,並不指望在未來戰爭中真正有機會使用這些技術。
特種部隊不再僅靠擒拿術
當然,長期以來,特種部隊和偵察兵還是需要格鬥擒拿訓練的,主要訓練的科目是捕俘拳和捕俘刀。此類技術主要是用在敵後捉拿俘虜使用,在西方軍隊中也有安排拳擊、柔道和刺刀訓練,美國海軍陸戰隊至今仍將格鬥視為比較重要的訓練科目,但是很少有機會使用。雖然在伊拉克戰場上,英軍士兵曾有過刺刀衝鋒的戰例,但是所謂刺刀衝鋒,其實是指加裝刺刀後的衝擊戰鬥,大部分戰果還是由槍支和手榴彈取得的,實際上並未爆發白刃戰。
在國內比較重視武術格鬥訓練的單位主要是武@警部隊和警察係統,由於此類單位主要以維持國內社會治安為主,所以抓捕和防暴任務很多。此類任務不能直接擊斃,很多時候需要生擒,這就需要練格鬥技術了,現在武@警部隊把擒拿格鬥列為主要訓練科目之一。武@警中最精銳的武@警特-警學院不少學員都是國家級或者省級冠軍。不過總體而言軍警部門的平均格鬥能力仍然在專業散打運動員之下。
在現代戰爭中,近身的肉搏戰基本上已經很難發生了。就筆者接觸過的一些特種單位而言,他們普遍認為用匕首擒拿去執行任務是愚蠢的行為。現代技術下已經有微聲手槍一類的武器足以滿足需要。即便是鎮暴作戰或者抓捕歹徒,主要依靠的手段仍然是戰術和精良的裝備,而不是李小龍式的格鬥英雄。軍警部門所練習的格鬥技術,相對於自由搏擊運動員和武術家而言也更為簡單和直接。特種部隊所學習武術主要目的是殺死對方或者讓對方變得更容易被殺死,講究突然襲擊。事實上這種武術如果用於公平的擂台決戰,效果並不理想。對於軍隊而言,從來不需要培養一個格鬥能力超凡的鬥士,而是需要一群水平不錯戰士。所以在影視作品中,赤手空拳打死幾十個人的超級戰士是不存在的。在現代軍隊中,武術格鬥訓練主要被視為體能訓練的一部分,用以提高個人的戰鬥意誌和條件反射能力。有意思的是,每次戰爭爆發前,西方國家的軍隊都有意在戰前組織臨時的刺刀和格鬥訓練,據悉這種訓練方式對於提高士氣和避免恐懼有很大的好處,通過這種訓練可以讓士兵更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