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道

社會問題源於製度;製度問題來自文化
正文

安倍經濟學能拯救日本經濟嗎?經濟龍頭汽車業1季度大幅下滑

(2013-05-24 01:11:39) 下一個

觀察者 2012年5月24日

印鈔機能解決一切經濟困難?
 
眾所周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早在上台前就一直主張,日本經濟多年不振的根本原因,都要歸咎於長期的通貨緊縮和由此引發的日元升值。為了打破這種已經形成的惡性循環,可以也必須打破不惜打破一切常規,在原已相當寬鬆的貨幣政策基礎上,再進一步執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拋開一切修飾詞,實質就是要求日本央行不管不顧,全力開動印鈔機,人為強行製造通脹。
 
上台後,安倍迅速將反對這一觀念的日本央行前行長白川方明提前解職,安排完全支持自己的黑田東彥接任。不久,日本央行正式通過了“用兩年左右時間達成2%的通脹目標,和將資金供應規模擴大至目前兩倍”的新金融政策(俗稱“以雙倍速印日元”),之後又宣布大幅增持長期國債和其它風險資產,其規模按GDP調整後,相當於美國QE政策(量化寬鬆)的2.2倍。雖然早有所料,但如此豪賭,還是讓人對“安倍經濟學”的孤注一擲有兩分訝異。
 
於是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裏,日元就急貶了近30%。效果也似乎立竿見影,日本股市出現了多年未見的強勁反彈,已經創下了五年來的新高,並且日本各大企業也紛紛報告,今年的盈利狀況出現了明顯改善,並非僅是預支信心。而在近日召開的七國集團財長會議上,日本又收到了一份禮物:盡管日元迅速貶值,歐美主要發達經濟體卻表現冷靜,在會議上並沒有對日本提出“發動匯率戰爭”的批評,這讓日本政經界都鬆了一口氣。似乎截至目前,國內外的反應果然都在安倍們的預料之中,安倍內閣也因此人氣高漲,似乎躊躇滿誌。
 
不過至今為止,不僅是習慣口徑一致,對內報喜不報憂的日本主流媒體,給予了安倍高支持率的多數日本民眾,也都是在效法駝鳥,逃避著一個對安倍經濟學的最大疑問——如果多印鈔票就能解決經濟困難,那資本主義為什麽還會有危機呢?
 
美日貨幣寬鬆政策的背景不同
 
其實,日本國內也不斷有人指出,通縮是果,而不是因。反映的是日本經濟體製的結構性矛盾,不從根本上著手解決,就算暫時製止了通縮也沒有多少用處。但是,大規模的結構改革必然會全麵觸動到原有既得者的利益,象安倍、麻生這樣的日本主流政客,本身就多是典型的世襲豪族,或者是財閥集團的代表,又怎麽可能向自身權力的基礎開刀呢。
 
相比之下,現在的選擇反而要輕鬆多了。尤其是美國這兩年采取的QE政策,更給了喜歡“從美”的日本以某種安全感,安倍一直就用美國的QE來為自己的經濟政策辯護。從近期歐美對於日本強製推動日元貶值的寬容來看,也確實收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但雖然都是用大量增加貨幣供應來刺激經濟,美國與日本的情況卻完全不同。至少前兩次QE是因為美國在金融危機打擊下,市場資金鏈突然產生嚴重斷裂,其後又發生了大規模的去杠杆化,在這種情況下,央行通過大規模投放貨幣進行幹預,可以保證資金的流動性不至於完全枯竭。所以前兩次QE雖然也有很多後遺症,但畢竟阻止了經濟危機發展成最嚴重的後果。而且,由於美元的特殊地位,使全世界不得不一起分擔美國的損失,這也削弱了QE對美國經濟直接的不良影響。
 
而日本,且不說日元的國際地位根本無法與美元相比,無法向外轉移損失,更重要的是,日本經濟的病根並不是出在市場資金的流動性上,而是從根本上失去了內生動力。與大多數陷入經濟危機的國家不同,日本並沒有處在“缺錢”的狀態,相反,它仍然是重要的資金淨輸出國。央行增加本幣供應對於大多數日本企業來說,並沒有什麽意義,即使能得到更多的資金,把它們儲存起來,或是投資到海外,也都比在國內追加投資更加合算。
 
安倍經濟學難促日本消費和出口有力恢複
 
按照安倍經濟學的估計,日本消費者會由於擔心儲蓄貶值而努力花錢,從而複蘇國內市場;同時通脹會壓低日元匯率,提升日本的出口競爭力,複蘇國外市場;國內國外市場雙雙啟動,經濟自然就能恢複可持續增長。
 
如果一切確如以上所料,那自然沒有問題。但是,現實如此簡單的可能性實在微乎其微。
 
通脹預期確實有可能削弱人們的儲蓄意願。但除非發生惡性通脹,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否增加消費的決定性因素,還是對家庭未來收入的預期。而日本的人均實際收入已經連續多年下降,安倍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全麵扭轉這種趨勢。即使實現了2%左右的通脹預期,至多也隻能引發部分提前性的消費,但無法形成持續性的消費複蘇,甚至在提前消費的熱潮過去後,引發更大程度的蕭條。這在日本過去多次的經濟刺激計劃中早就屢見不鮮了。
 
更何況日本的消費前景還麵臨著一個巨大的懸崖,根據去年民主和自民兩黨合作通過的消費稅提高法案,日本消費稅率將在2014年從5%提高到8%,2015年再提高到10%,而上次日本提高消費稅稅率還是1997年,從3%提高到了5%,直接後果就是當年的經濟實際增長率從2.6%一下子跌到了0.1%,全麵開啟了日本的“零增長”時代。認為日本民眾對於通脹和增稅雙重打擊的回應,是會大幅增加消費開支,這種想法顯然非常的“自信”。
 
相對而言,以日元貶值來促進日本出口,可算是安倍經濟學中最靠譜的部分了。但盡管日元對美元匯率已經“破百”,但這也隻是回到了2009年前的舊常態,這種貶值程度雖然緩解了日本出口企業的嚴重困境,但仍沒有回落到足以讓日企重新獲得明顯價格優勢的區間。而到目前為止,雖然美國出於各種考慮,並沒有采取直接幹預行動,但在上半年度財政部報告中,已經明確指出,將會密切關注日本的政策,……不要推動競爭性貶值或者是設定自己的匯率目標以達到競爭性目的。”這種明確信號表明,它對日元進一步貶值的容忍度是有限的。
 
事實上,近十年來,類似幅度的日元貶值曾多次發生過,都沒有能推動日本經濟可持續的複蘇,甚至沒能維持住日本在世界貿易中的原有份額,很難有理由認為這次“安倍貶值”就會突然起效。事實上,由於日元貶值後原材料和能源的進口賬單猛增,加上對華出口增長受阻,到今年4月,日本進出口貿易已經創下了連續10個月赤字的戰後新紀錄,單月逆差記錄也屢屢被刷新。根據基本的統計公式計算,就可以知道,進出口不但沒能提供預想的複蘇動力,反而還在拉日本經濟淨增長的後腿。
 
巨額債務終將捆住日本手腳
 
外界對安倍經濟學最不看好的理由,就是日本背負的國債過於沉重。現在日本一半以上的財政收入都依賴於發債,四分之一的支出則用於還本付息,而國債總規模更已經超過了GDP的230%,這些指標讓希臘等“歐豬”國家的財政狀況都顯得非常健康。之所以到現在,日本財政還能支撐,一方麵是由於它的國民儲蓄率很高,國債不需要依賴外國資金,另一方麵也是幸虧了通縮背景下的超低利率。而一旦日本恢複持續性通脹,同時日元又進入貶值通道,對於投資者來說,再持有日本國債就會受到雙重損失,除非同步提高國債利率。但再大幅增加國債利息支出,顯然是重負累累的日本財政難以承受的。
 
當然,安倍內閣和日本央行不可能不明白這個簡單的邏輯推演。除了一再放言日本央行會隨時入場,無限製的進行幹預,以此來支撐市場信心外。他們如今更是在賭博,賭習慣偏好國債的日本國內機構和個人不願意改變傳統,即使被通脹侵蝕收益甚至本金,也仍然願意優先購進國債,從而保證日本國債仍然能以極低利率順利發行。
 
應該承認,安倍們下賭的信心並非完全沒有來由。僅從數據上看,日本早就遠遠超過了財政警戒線,債務危機應該一觸即發。可國際金融投機商近十年來多次發動對日債做空,卻都斂羽而歸,原因就是日本國內機構和個人似乎對潛在危險根本熟視無睹,增持國債的態度始終如一。所以不光是安倍,日本主流政經界雖然嘴上都承認要重視債務問題,實際卻都覺得仍可以無限期的拖延下去。而安倍和黑田推出第一波政策至今,日本國債的發行依然波瀾不驚,收益率也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上,好象真的一切如常。這更給“安倍經濟學”的擁躉們打了氣,鼓了勁。
 
但稍微細究數據就會發現,其實,現在日本隻是通脹預期有所提高,而實際通脹率依然極低,國債實際利率也繼續保持為正,市場沒有劇烈變化當然也無足為奇。實際上,由於對超寬鬆貨幣政策的預期,二級市場上的日本國債收益率,近期就出現了十幾年來最大的異動,隻是在日本央行的迅速幹預下,才暫告平複。而如果真實現了安倍“年通脹2%”的目標,卻不大幅提高國債利益,日本的國內投資者,尤其是有強製保本要求的機構投資者,再怎麽迷信本國國債,也不可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而且在此同時,安倍仍然在大肆增發債務,投入所謂的“國土強韌化”等計劃中,而這些計劃除了名字不同外,與過去二十年日本無數個類似財政計劃完全相同:打著刺激內需的旗號,把巨額稅款投入到各種根本沒有多少實際意義,更不可能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收回投資的項目中去,而能分潤到這些項目的大小承包商們,必然是執政黨和大臣、議員們的金主和樁腳。多年的經驗已經證明,這種“為熊服務的高速公路”會在短期內暫時刺激一下日本經濟,但隨後就會把它更深的拖入泥沼。而認為日本可以無限的寅吃卯糧者,應該記得,希臘、西班牙、意大利,曾經也都這麽想過。
 
透支未來不會有前途
 
當然,總是有人願意相信,央行是萬能的,而財政部隻要願意,就永遠有用不完的錢。著名的空頭預言家,激進凱恩斯主義者克魯格曼就是安倍經濟學最大的義務辯解員,而就在不到半月前,金融時報也刊文恭維安倍的領導正在讓日本“恢複魔力”。不過,不管克魯格曼的最新諾貝爾經濟學獎光環有多耀眼,金融時報在國際輿論界、財經界的地位如何強勢,有些事實是再多的生花妙筆、如簧之口也無法掩蓋,更無法用民族主義的感召力就能克服的。
 
日本現在每年淨增公共債務在30萬億日元以上,超過GDP的6%,而且速度還在加快中。而日本的家庭儲蓄率到2008年時已經下降到僅2%多,隻有依靠企業儲蓄才勉強保住了國家儲蓄率的正值。於是,很諷刺的,如果日本經濟真的有持續好轉跡象,企業必然會增加投資,從而減少儲蓄。但這樣卻會對日本財政,進而對日本經濟產生釜底抽薪的作用,除非日本大幅提高利率,提高日元匯率,吸引外國資金補充。但上文已述,提高利率和匯率,又與安倍經濟學的基本假設背道而馳……而這還僅是“安倍經濟學”自我矛盾中的一例。
 
安倍的個人政治資源主要繼承自其外祖父岸信介一脈,因此也一再表達出與其極為類同的右翼政治觀,與此同時,他似乎還繼承了二戰前岸信介一代的日本政客們,熱衷於政治賭博,甚至於為了“吸引人氣”,不惜拿國運相賭的習慣。他以這種性格執掌日本,在政治和安全問題上,對周邊來說有著很大危險性,必須警惕其突然冒險;但在經濟問題上,他現在的大多數作為,實質就是用加速透支日本的未來,來換取自己任內短暫的增長。從長遠看,其實是對日本之外其它各國各地區的利好。
 
而現在日本對其似乎滿滿的信心,與其說是對安倍,對“安倍經濟學”本身的信心,不如說是日本上下長期以來,一直看不到出路,抓到一根稻草也要當救命繩的心態所至。但稻草終究還是稻草,“安倍經濟學”就象黔之驢。尚未露底時,貌似龐然大物,其實卻是“形之龐也”,最後也隻能“技止此耳”。


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http://www.guancha.cn/WeiFeng/2013_05_18_145493.shtml

=============================================================================================

1季度日係車銷量大幅下滑
騰訊財經
 
汽車/製造中國經營報[微博] 2013-04-13

複蘇比想象中更為艱難。

按照此前業內專家普遍分析,2013年2月之後,日係車在華產銷量將迎來“破冰時刻”,但事實卻依舊“冷冰冰”地擺在眼前——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無論是3月份當月還是整個一季度,日係車在華銷量均出現了大幅下跌。

“情況遠比預期嚴重。廠家按照去年同期的產銷量給我店分配車輛,但是目前30%的車輛成了庫存車。”北京某一汽豐田經銷商負責人告訴《中國經營報(微博)》記者。

“真正令人絕望的不是苦難本身,而是苦難的無窮無盡。”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菲亞特CEO馬爾喬內麵對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困境曾做如是說。這句話如今亦適用於在華發展遭遇前所未有困境的日係車。對他們而言,這次複蘇將是一次漫長的馬拉鬆。

持續下滑

與德係、美係以及韓係汽車的大幅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一季度,日係車企在華銷量仍在大幅下滑。

日係車在今年一季度交上來的這份成績單,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3月,日產汽車在華產銷量為13.18萬輛,同比下降16.6%。今年整個第一季度,日產在華總銷量約為28.4萬輛,同比下滑15.1%。

豐田汽車3月份在華銷量為7.59萬輛,同比下跌11.7%。其中,一汽豐田產銷量下滑最嚴重,產銷量同比下跌了14.9%。今年第一季度,豐田在華銷量僅為18.47萬輛,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2.7%。

本田今年一季度在華表現同樣不容樂觀。2013年3月,本田在華產銷量為6.11萬輛,同比下滑6.6%。詳細數據顯示:東風本田下滑最為顯著,其3月份銷量僅為2.5萬輛,同比下滑16%。今年第一季度,本田在中國市場銷量為14.04萬輛,比去年同期的14.80萬輛,同比下滑了5.2%。

除了上述日係三大品牌外,其他日係品牌的日子也並不好過。馬自達公布的業績顯示,第一季度馬自達在華銷量為4.52萬輛,同比下滑21.5%。其中,一汽馬自達共實現銷售3.19萬輛,同比下滑9.2%;長安馬自達銷售1.33萬輛,同比下滑40.7%。

而競爭對手們同期的表現卻可圈可點。統計數據顯示,3月份,通用汽車在華銷量同比增長了12.6%,一季度則整體增長了9.6%;現代汽車3月份在華銷量同比增長了26.8%,一季度則同比增長近40%;福特汽車3月份在華銷量增長了65%,一季度整體增長了54%……

很顯然,自去年9月份開始因釣魚島紛爭導致的日係車在華銷量下滑趨勢仍在持續,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不久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2月底,日係汽車廠商占中國乘用車市場的份額降至12.5%,而在2012年年底,日係車在華的市場份額為16.4%。

“這種情況的出現的確出人意料。按照我們的預期,今年新年之後,我們的產銷量能夠與去年同期持平,3月會有一個明顯的反彈,並且,實際上從經銷商處反饋回來的顧客到店量的確有強勢反彈的跡象,但是訂單的有效率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下降,產銷量下跌的情況沒有停止。”一汽豐田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冰凍期比想象中漫長,我們仍舊在尋找解決目前困境的方法。”

多重擠壓

“內憂外患”是日係車企目前在華遭遇的真實處境。

“此前中國公眾也在民間發起過抵製日貨的行動,但是持續的時間不長,大概2個月~4個月左右,隨後日貨的產銷量會恢複到正常狀態。”汽車業知名評論員張誌勇表示,“本次由於釣魚島風波導致中國民間發起的抵製日貨浪潮,按照過往經驗,最遲應該在今年春節後得到化解,因為在新年期間會集中爆發多個輿論焦點,進而在客觀上淡化民眾對日係車的注意力,但是這次民眾抵製日貨的決心比此前的任何一次都要堅定和持久。”

據記者從長春、哈爾濱、上海、廣州等地搜集的信息顯示,迄今為止,在上述城市的洗車店等車輛集中地仍舊有抵製日本車的貼畫和標語,而在記者走訪的北京回龍觀汽車交易中心配件市場,多個攤主反應有關抵製日係車的貼畫“還有不少人買”。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民眾對於日係車的抵觸情緒依舊存在。

“這是導致日係車產銷量難以破冰的根本原因。由於釣魚島紛爭懸而未決,並且頻頻被新聞提起,公眾對日本的反感情緒持續發酵,這是日係車無法在預期時間裏產銷量反彈的根本原因,實際上,目前,日係車在華的命運現在並不掌握在自己手裏,而是掌握在日本政府手裏。”麥威谘詢公司總經理程文兵表示。

實際上,民眾對日係車的抵觸情緒隻是導致日係車在華全線敗退的誘因,競爭對手有計劃的進攻也是日係車遲遲無法翻身的原因之一。

“一直以來,現代在華的主要競爭對手就是日係車。今年3月,北京現代全線產品終端優惠幅度非常大,第八代索納塔終端售價比廠家指導價低了數萬元,雖然此前北京現代的4S店也會搞優惠活動,但是優惠幅度很少如此大、覆蓋車型也不會如此全麵。”程文兵表示,“實際上,這是現代有計劃地搶占日係車市場份額的舉動,目前看,這種舉動取得了成效,今年第一季度,北京現代產銷量同比增長40%。”據了解,這種情況還將繼續,4月中旬,北京現代兩款新車(2013款第八代索納塔和全新途勝)將同時上市,兩款車同時上市的情況此前在北京現代從未出現過,這顯然是搶占日係車市場份額計劃的一部分,而隨後,現代還將集中上市多款車型,對日係車的打壓還將繼續。

除此之外,大眾、福特以及通用等競爭對手,也都在今年加快了新車上市步伐,這對日係車的複蘇勢頭形成了進一步的打壓,而統計數據也顯示,這些競爭對手在一季度的銷量均取得了大幅度增長。

多米諾骨牌

如果不能在短期內自救,日係車失去的不隻是現在,還有未來。

籠罩在日係車頭上的烏雲顯然還沒有散去,而業內人士認為,長此以往,日係車在華還將麵臨更大的災難。

“今年對日係車是非常關鍵的一年,日係車憋足了勁兒要實現複蘇,多款重點車型排隊上市。比如,繼日產全新一代天籟上市之後,本田全新一代雅閣也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上述兩款車型是本田和日產一直以來的絕對主力車型,如果這兩款新車在上市前期的表現出現問題,那對本田和日產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整體走勢都將造成巨大影響。”汽車業知名分析師賈新光表示。

“今年對豐田的意義更重大,相比於本田和日產,這兩年豐田在華投資最多、對中國市場的期望值也最高,因為豐田要保住全球產銷冠軍的寶座,必須在中國市場有起色,否則其全球戰略都會受到影響。”程文兵表示。

實際上,這還隻是“多米諾骨牌”效應的前期。

“如果消費者抵製日係車的情緒持續發酵,那麽,原來屬於日係車的忠實擁躉的數量將大幅減少並後繼無力。如果消費者在選購第一輛車選擇了韓係車,那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他會成為韓係車的擁躉者,並且口口相傳韓係車的口碑。而在其更換第二輛車時,他的目光會直接越過與韓係車品牌形象相差不明顯的日係車而直接選擇德係車或豪華品牌。如果不能在短期內自救,日係車失去的不隻是現在,還有未來。”程文兵表示。

“我們不會被短期的產銷量下滑打倒。目前,我們在不斷推出新車型的同時,還告誡經銷商靜下心,做好服務,無論是產品和服務,我們都將做得更好,那麽消費者會看到,我們在耐心等待的同時,低下頭把能做的做到極致。”豐田(中國)一位官方人士告訴記者,“預計到今年下半年,我們的產銷量會出現一個強勢反彈。”

曾經在中國風卷殘雲的日係車,如今卻陷入了銷量持續下滑的尷尬境地。未來,日係車究竟會拿出什麽更新的、更有效的方法實現自救?我們將保持持續關注。


http://finance.qq.com/a/20130413/001599.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