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2013-04-08 17:34:07)
下一個
文章
姒玉明
“文”者文字或語言之意。“章”者條理或規則之意。文章即是關於文字、語言的條理和規則之事的學問。文無條理,必然雜亂無章。有理,才會順理成章。“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諭治學之道。“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定安邦之策。
筆者有幸能閱讀由不同語言寫成的文章,也有機會嚐試用不同的語言作文章。當然接觸得最多的還是自己的母語——中文,可能因此就發現許多常見的毛病。它們不僅 出現在中學生的作文裏,也在博導們的科技論文中。在此鬥膽列舉一二,並謹呈拙見。其目的不是要借此大作文章,而是希望拋磚引玉,相得益章。
第一是主題,也就是中心思想。主題不明確就是中心思想不突出,射不中靶心,擊不中要害。盡管文章的遣詞造句無可挑剔,但言之無物。“一篇讀罷頭飛雪”,你不 知道作者究竟要說什麽,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建議:旗幟鮮明地把文章的主題,緣由和必要性等明示給讀者。語言樸素點無礙,不要作表麵文章。
第二是段落。如同人著衣,需要將帽子、上裝、褲子和鞋子分開一樣。段落存在的意義在於使文章清晰、易讀、易懂。沒有段落、甚至沒有標點的文章曾經有過,但如 今不提倡。在不少“俠客”的文章裏,雖然有段落,但前不呼後不應,讀起來一頭霧水。究其原因,要麽是該分段時不分段,要麽是不擇手段任意分段。最惱火的是 上下段缺乏關聯,不做任何提示就肆意轉換筆鋒,猶如天馬行空。建議:一件事情在一段裏歸納,一段裏最好就講一件事。若要轉換話題,一定要有承上啟下的交 代。
第三,敘事或議論。此乃文章的核心,也是出問題較多的地方。常見的錯誤是文不對題,就如俗話說“下筆千言,離題萬遠”。有的拖泥帶 水,像懶婆娘的裹腳布——又長又臭。有的隻是旁敲側擊,好比隔靴搔癢,說理不透。有的前後矛盾,不能自圓其說。還有的見好不收,反而畫蛇添足、弄巧成拙。 建議:主題要絲絲緊扣,形散神不散。條理要縝密,文筆要洗練。按“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的方針辦事。當然,最重要的是力求把事情說清楚、講透 徹,不要有模擬兩可甚至自相矛盾之處。
第四是總結。即是要進行概括,這一點往往被人忽略。就象有些人不辭而別,文章如果不作任何提示就 嘎然而止定會令人如墜雲霧之中。人總是健忘的,當讀到文章的尾聲時,前麵的一些內容可能已經不記得。總結的目的,一是幫助讀者恢複記憶,二是言間意賅地概 括中心思想。如同撒網後要收網,幹淨利索的歸納將賦予文章一氣嗬成之感。
眾所周知,“文如其人”。要作文章,恐怕首先要學做人。一個粗 心大意、思維錯亂的人難以寫出流暢的文章。而那些膾炙人口的文章往往出自謹慎細微、條理清晰的人。“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講的就是這個理兒。 若要“文章不著一句空”,“板凳須坐十年冷”,以此與君共勉。
我很高興有幸地從梅蘭的寶苑那裏知道您並從您才開“博”一個月的網頁上讀到這麽多好文章。 。
我已來過好幾次,但還會不斷來這兒學習的。謝謝你的分享 - 故事、經曆、思想、信仰、學問,等等。
很喜歡你的 “第二是段落。如同人著衣,需要將帽子、上裝、褲子和鞋子分開一樣。段落存在的意義在於使文章清晰、易讀、易懂”--- 很形象化, 正如你說的(讓讀者)“易懂”。
我剛看到你在我的"開博白“裏的留言。 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