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的影評書評公眾號: 圓圓其說

我讀我寫,因為我試著了解人心和人生。你哭你笑,因為你感我所感,思我所思,彼此明白,滄海一粟在宇宙荒洪中,並不孤獨。
個人資料
兩者之間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離開是為了以後的精彩

(2013-03-04 19:09:39) 下一個

一期期在網上跟著看國內矚目的歌唱比賽。

發現一奇怪現象 : 在宣布獲勝者名單的時刻,失敗者的笑容永遠比得獎者臉上來得燦爛。偶爾有沒控製住眼淚往外宣泄的狀況,人也加了詳細注釋, " 我那是幸福的淚,真的。 "

到底是否真的幸福,就如同不開口的人,外人可以理解為內斂的深沉,但也可能是無知的空白。做為觀眾,隻聽得到千篇一律,放之四海皆準的答案,難免覺得沉悶。

即使在海對過的美國職場,如今奉行的,也是不痛不癢,無色無味,在政治上永遠正確無敵的言論。

比如,兩個月前,我在公司郵箱裏收到的一封告別信。從照片上看,是個戴著垂肩金屬耳環,塗了厚重青綠眼影的亞洲女士。從姓氏上猜,多半是韓國人。但我的確想不起這個名字。再一看,公司樓裏上千人,可能一多半被囊括在她的收信人名單裏了。

不短的信,意思隻一個 : 她在本公司工作五年之後,要離開了,感謝各位對她的鼎力幫助,之後是如同影視劇結尾處長得不能再長的讚助商名單。

收到陌生人的來信,本來很難引發任何感想。隻是在膚色相對單一的公司裏,又少了一個同類,況且亞洲人能在公司上下搞出那麽大動靜,挺有意思。所以把她的信一直擱在信箱裏,沒刪。

一月後,收到了類似的另一封信。這次的發信人我認識,是公司的 IT ,專幫人裝軟件的。很少聽他說話,隻靜靜遠遠地等著,等到別人下班或休息的時候,站在別人的桌前把軟件裝上就走。

雖然和他不熟,但憑他的身高和膚色,不難猜出他是越南人。他隻要往你身後一站,會明顯感覺到他的好脾氣,不急不徐,連微笑也是輕的。

但這次信裏見到的卻是個完全不同的人。信的大意如下 :

他在英文還不流利的時候,來到本公司。在這裏十一年間,完成了從男孩到男人的蛻變,從單身變成了兩個孩子的父親。從對美式橄欖球一無所知,到現在的鐵杆粉絲。所以他對奉獻出了青春的公司和旗下的員工,心存感激。

但生命隻有一次,他隻能選擇對自己保持真實。而能讓他感覺到快樂和得心應手的事,是去外州一個美麗的小鎮上開家賣湯粉的小店。小店將在下個月開張,但凡本公司的員工,如有機會光臨,在本公司呆了幾年,就可以打多少百分比的折扣。

我上網查了一下,他開店的小鎮距離本市七百多英哩。雖然去的可能不大,還是在通訊地址裏認真記了一筆。不為打了折的麵湯,隻為湯裏的熱氣騰騰。

事不過三。等我在三個月內收到第三封告別信的時候,我沒法再用巧合來解釋。她是華南理工大學畢業的女生,兩年前和我在公司每月一次的讀經會上認識。其性格的深度廣度,讓我沒法用三言兩語表述出來,這裏單提她在離去前留給公司同仁的話。

" 人對離開的恐懼,通常來源於對未知的恐懼。但世上的每件事,小到聚會盛宴,大到生老病死,無不以離開的方式結束。活在恐懼下的人,很容易忽略一個事實 : 一段旅程的結束,不過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 你和我,在旅程中曾經相遇。希望自己曾帶給你心靈上的平安喜樂。

在充滿仇恨的地方,讓我們嚐試去愛

在受過傷害的地方,讓我們學會原諒

在懷疑迷茫的地方,要堅守信念

在身陷絕境的時候,要秉承希望

在漆黑一團的時候,要傳播光亮

在傷心流淚的時候,要歡欣喜悅 "

倉促間,看到這樣的信,我不知該如何反應。本能傳給她一短訊,問她發生了什麽事 ?

她隻回了一行字, " 隻有先從盒子裏離開,才能見識到盒子以外的精彩。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TBAG 回複 悄悄話 我喜歡美食,有滋有味經得起咀嚼品嚐,我還是個口碑不錯的業餘廚師;
我喜歡美文,有聲有色經得起推敲回味,算得上個識得花香辛勤的蜜蜂。
誰家園子裏有好花好蜜,我都會循香而去滿載而歸。。。在此道聲:謝謝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