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斯歲月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透進來的地方
個人資料
如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憶到金陵便斷腸(1)《桃花扇》底看舊院毀滅

(2025-11-06 17:27:31) 下一個

這兩年埋頭查資料,漸漸有了一個看法:南京雖稱是六朝古都,卻沒有多少古跡存留下來,可說是幾乎沒有。它有的,隻是一些對曆史的記憶。這裏匯集一些手邊的資料,從中可以看到這個城市曾經擁有過的文明(文化?),也看到它的文明怎樣在一次又一次的動亂中一點一點底毀掉 。還有些別的。-- 楔子

 

明代從南京始。如果算上那個讓詩人謂歎“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昏君弘光帝的南明小朝廷,它也終結於南京。順治二年多鐸率清兵來到城下,一眾文武官員出城門跪降。下跪也無濟於事,城池並沒有因此而逃脫兵燹。

劫後景象,可以看孔尚任《桃花扇》續四十之“餘韻”,其中金陵舊院的部分抄在了分隔線下麵。

有清人的絕句《金陵舊院》寫得更簡潔:錦袖歌殘翠黛塵,樓台塌盡曲池湮。 荒園一種瓢兒菜,獨占秦淮舊日春。

明太祖攻下元大都,命城中所有在冊樂籍之人遷來金陵,將她們悉數安置在秦淮河邊的舊院,使其悅他朱皇帝的賓客。多鐸入城畫在《多鐸得勝圖》中,聚寶門外降官來迎。多鐸31歲,降官中的尚書錢謙益63歲。舊院隱在門內,寶塔巍峨,青山綠水。

不然我們也會有自己的京都藝妓和花見小道,,,,不知道怎樣“不然”。我們現在隻有自己看著都不像的影視"秦淮八豔",餘韻已經斷絕。

 

===《 桃花扇》續的分隔線 ==========================

這續仿《漁樵閑話錄》,設景在乙酉年後三載。乙酉年即多鐸取南京的順治二年。正劇裏的柳敬亭成了漁翁,買隻小船在龍潭江邊捕魚為業;蘇昆生採樵度日,往來牛首、棲霞山。正劇裏唯一無史可考的人物老讚禮是一管祭禮的壇戶,住燕子磯邊。三人巧遇,老讚禮帶了酒。寡酒下肚,樵夫打開話匣........

(樵夫)不瞞二位說,我三年沒到南京,忽然高興,進城賣柴。路過孝陵,見那寶城享殿,成了芻牧之場。(老讚禮)嗬呀呀!那皇城如何?(樵)那皇城牆倒宮塌,滿地蒿萊了。老掩淚介)不料光景至此。(樵)俺又一直走到秦淮,立了半晌,竟沒一個人影兒。(樵)那長橋舊院,是咱們熟遊之地,你也該去瞧瞧。(樵)怎的沒瞧,長橋已無片板,舊院剩了一堆瓦礫。(老搥胸介)咳!慟死俺也。(樵)那時疾忙回首,一路傷心;編成一套北曲,名為《哀江南》。待我唱來!(敲板唱弋陽腔介)俺樵夫嗬!--

(省去描述皇陵、皇宮的段落)

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你記得跨青谿半裏橋,舊紅板沒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

行到那舊院門,何用輕敲,也不怕小犬牢牢。無非是枯井頹巢,不過些磚苔砌草。手種的花條柳梢,儘意兒採樵;這黑灰是誰家廚竃?

(終末一段含現代人一再引用的那個金句)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注】

1. 朱樓:指洪武初年朱皇帝在金陵城內建造的十六座官營酒樓。簡中圈引用時將朱樓改成了高樓。

2.清-餘懷《板橋雜記》之舊院所在:舊院人稱曲中,前門對武定橋,後門在鈔庫街。妓家鱗次,比屋而居,屋宇精潔,花木蕭疏,迥非塵境。

樂戶統於教坊司,司有一官以主之。妓家分別門戶。曲中有市肆,“清潔異常”,所賣皆上品。

3. 明-劉辰《國初事跡》之院址變遷: 太祖立富樂院於乾道橋。男子令戴綠巾,腰係紅搭膊,足穿帶毛豬皮靴,不容街中走,止於道傍左右行,或令作匠穿甲。妓婦戴皂冠,身穿皂揩子,出入不許穿華麗衣服。專令禮房吏王迪管領。此人熟知音律,能作樂府。禁文武官及舍人不許入院,止容商賈出入院內。夜半,忽遺漏火,延燒脫歡大夫衙,係寄收一應髒物在內。太祖大怒,將庫官及院內男子、婦人處以重罪。複移武定橋等處。太祖又為各處將官妓飲生事,盡起赴京,入院居住。

劉辰給出的時間線 -- 太祖先在乾道橋建富樂院,遭遇祝融,複建於武定橋。蓋好了房子才又命各地的樂籍入京。(應該是太祖先從元大都遷了一批熱鬧起來,後幹脆將各地的都遷來)

乾道橋,城瀆上的橋,有二。南乾道橋(俗稱紅土橋)、北乾道橋(草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如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olebear' 的評論 :
就說金粉,以這個舊院為例吧。它再悠久也不過就是中古的明代,清軍入關就毀了。清代青樓行業在原地漸漸恢複,又有了規模。不再可能有官妓,全是私妓,也還可以。1864年湘軍屠城,再一次夷為平地。之後曾國藩為了重振經濟發“馳娼令”,這行業又起色,但格局的淪落不忍卒睹,讓前來尋美人的芥川龍之介幻想破滅。且不說它還能不能被稱金粉,有1864刻在了那裏,這處古跡能有多古?-- 楔子寫的是我個人的看法。
polebear 回複 悄悄話 “ 南京雖稱是六朝古都,卻沒有多少古跡存留下來,可說是幾乎沒有” 這句話讓人心驚,坐等下篇
如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蔡田田' 的評論 :
凡我寫錯的,請指出來。別看著我犯錯啊。謝謝在先。
蔡田田 回複 悄悄話 細細看罷,坐等2。諸般緣由,2025年春秋,俺2回吾鄉,比起前頭11年未歸,今年真是沒想到的奇跡了,南北往還時一眼瞥見幕府山靜臥江畔,而我的心情幾經變換…問好如斯,你和吾鄉,在我這裏,是關聯的。
如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可能成功的P' 的評論 :
你的《穀雨立夏間》讓所有讀者都能感受到你的知識積累,給了我一個鮮活的榜樣。我不過是打算將收集到的一部分背景史料先歸納理順一下,使寫的時候有清楚些的觀點,下筆不要不那麽sure。你懂的。篇幅很小,隻是一些散亂、分離的點。
真心誠意地,我佩服你。完成像《穀雨立夏間》這樣一個大工程,心理的定力不佩服不行,要向你學習。希望能學得來。
你美好的仗打過了,祝周末快樂。
可能成功的P 回複 悄悄話 “荒園一種瓢兒菜,獨占秦淮舊日春”,這個文筆犀利啊。我對《桃花扇》的第一印象是小時候在電影院看的電影。故事婉轉複雜,曆史背景宏大,正如作者所講“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如斯這是個看起來頗為浩大的工程啊,佩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