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四日發生的南京事件是四一二事變的直接導火索,金陵大學校長包文(Arthur John Bowen)於三月二十六日在撤僑的軍艦上寫下親身經曆。他恪限親眼所見的事實,講了金大副校長的死,沒有提及震旦大學預科校長的死。
北伐革命軍二月入浙江,包文判斷一個月後會抵達南京,他選擇留守學校。一九二六年八月蔣介石以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身份發表了一個訓令,宣稱應以誠懇的態度對待友邦人士。這使他感到安心。他不像我們首先區分國共兩黨,在他看來都是國民黨,一部分是左翼激進分子,而蔣介石是國民黨中溫和派的代表人物。他也和我們“南轅北轍”,北伐軍從南方過來被他稱作南軍,守南京的直魯聯軍則是北軍。
三月二十三日,北軍撤出南京城,當晚城內沒有發生劫掠。次日的淩晨城內有零星槍聲。早上八點左右,包文以為動亂已經結束,和幾個外籍教師一起前往學校的大禮拜堂,也就是今天南大的大禮堂。他們在路上遇見副校長文懷恩(Dr. John Elias Williams)等人。這時Lawrence Lew從遠處跑來,告訴包文Daniels博士的住所遭搶劫。眾人便趕往事發現場。
到了出事地點,他們以為搶劫的士兵是北軍,告訴對方南軍已經入城,勸他們趕快離去。不料士兵們不但不跑,反而向他們開槍,命令他們站成一行挨個搜身。文懷恩被搶懷表,表示了異議。士兵朝他的太陽穴開槍,文應聲倒地,倒地後士兵繼續搜他的身。士兵們離去後,被洗劫的眾人趕緊送文懷恩去鼓樓醫院,雖然他已經死了。Lowdermilk先生則去報告領事。他們半路碰到一些中國師生,中國師生立即主動接手運送文懷恩去醫院,勸他們回家或者去Beille Hall躲避--今天南大的西大樓,當時是農學院。包文領大家去了他的住所,又遭士兵數番上門搶劫。不放過任何有價值的東西的兵們對他們拳腳攻擊、開槍恐嚇,包文遭到扒開衣服搜查。住所太危險,中國師生求助了軍官將他們護送到西大樓。未幾,又有一夥士兵進來西大樓搜索,又是中國學生,帶來軍官將那一夥士兵叫走了,眾人躲過,沒有被發現。下午五時左右,英美軍艦炮擊城內,劫掠終止。在同時間內,經中國師生努力,25日金大所有外籍教工都集合到了西大樓。國民政府派官員前來解釋事件,隨後將他們護送到停泊在長江裏的軍艦上。至27日清晨,所有在南京的外國人都撤出了南京。包文先撤到上海租界內,隨後回美國。八月四日他致信辭去金大校長職務,結束了長達十七年的任期。
之後,事件以國民政府向英美政府付款賠償而告終結。這是繼庚子賠款之後中國人又一次向“西方列強”賠償。
=== 分隔線,包文視角以外 ===================
有在美國的教會曝露文懷恩遭搶懷表時的“異議”。他用中文對士兵說,這個表不值錢,是我母親留下的紀念物,給我留下這隻表吧。他被打死時是56歲。妻女已撤僑,在金大化學係任教的戴安邦把他葬在了清涼山西南,墓已無存。南京大學校史雲,文懷恩被流彈打死。
蔡元培和吳稚暉等人擬就了清黨名單。名不見經傳的林祖涵(林伯渠)名列前茅,於鮑羅廷、陳獨秀、譚平山之後排第四名。因為他是南京事件的禍首。他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政治部主任,事發後立即脫離部隊跑了。
英美軍艦至下午才炮擊,應該是北伐軍搶劫了美孚油行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