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中國家長抱怨六年個性化教育毀於一個月學校教育的文章在微博上引起熱議,很多人都認為,美國學校的管教很寬鬆,學生個性得以充分發展。那麽到底美國學校是如何管教學生的?管教會不會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我就結合自己的體驗說說這事兒。
美國的學校其實還是很強調組織紀律性的,很多學校的條例裏很明確的一條是“遵守規矩”(follow the rules)。每學年一開學,學校就會給每個學生發一本《學生權利與責任手冊》,裏麵對學生在學校的權利和責任做了明確的規定,並對家長的權利與義務也有規定。比如裏麵說到,學生有言論、集會、請願的自由,但相關活動,第一,不能損害別人的權利和自由;第二,不能幹擾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第三,不能做美國聯邦和地區法律禁止的事情。
再比如在穿衣打扮的問題上,美國的公立學校一般沒有校服,但並不是你可以隨便亂穿衣服。比如我女兒所在的小學就規定,夏天穿的短褲必須長於雙手自然下垂的位置,穿的背心背帶必須寬於兩個手指頭等。
每個學期開學之前,老師都會發一個文具和教室用品清單,讓學生家長提前去購買,對文具的品牌、型號、標準、數量都有明確規定。當然缺一兩樣,隻要不影響正常學習,老師不會硬逼著買。有些需要交給老師的文件夾等,老師也會統一要求把名字寫在固定的地方。
在學校裏,每天上課之前會有宣誓和一分鍾靜默時間,從這個時候開始,學生就要保持有秩序的安靜,進入學習狀態;上課時,學生想發言要先舉手,如果在課堂上有違規行為,會被老師叫到一邊先呆著去,我女兒班上專門有一把凳子放在角落裏,是罰坐用的;中午去食堂吃午飯要排隊去;吃完午飯要自己把飯桌收拾清楚了;休息時去操場玩,有老師在一邊照看,誰要是打鬧、做危險動作、倒爬滑梯等,會被暫時罰出場;在學校裏學生吵架,學生會被送到教導處,跟專門的輔導員討論;如果學生打別人,或者互相打架,那就是嚴重的違規行為,學生家長會被叫到學校,嚴重的學生還會被暫時停課;有吸毒、酗酒、嚴重欺負他人行為的學生甚至會被開除。
學校強調組織紀律性,並不意味著扼殺個性發展,美國學校對學生個性發展的尊重和鼓勵值得中國學校借鑒。在課堂上,老師通常都鼓勵學生發言和提問;小孩子剛進幼兒園,老師經常會讓小朋友TALK AND SHOW,就是拿一件東西,當著全班同學的麵,展示一下,並說說這件東西的來由。我記得我女兒小時候上學路上隨便從地上撿個小果子,就拿到學校TALK AND SHOW去了。4、5年級以後,老師經常會布置課餘小項目,比如畫一幅畫,表達安全社區的理念;就一個主題各抒己見,比如前幾天我上小學6年級的女兒就有一個家庭作業,裏麵問題是:烏托邦社會沒有嫉妒與競爭,你同意嗎?人口不斷增長對世界是否問題,有何解決方案?類似這樣的小作業,隨著年級升高會越來越多。
美國的班級沒有班長、班幹部,學生輪流值班,分擔一些責任,但到了5、6年級,學生可以參與類似像學校學生會的競選。
美國的老師通常是以鼓勵為主,很少當麵批評學生學習不好。這些年美國學校的考試有增加之勢,但班級裏基本沒有搞排行榜之類的東西,老師不公開宣布學生的成績。學生如果在學業上表現不佳,老師會跟家長談,或者安排額外輔導,但不會當著全班學生具體評點某個學生的不足。
那篇文章中,家長抱怨老師的通知都是單向命令式的。我其實想說的是,不能光抱怨學校。中國家長、包括在美國的華人家長都捫心自問一下:除了關心自己的孩子,自己對學校的事務到底參與了多少?當然,中國學校也要反思:學校事務沒有家長的參與,能否實現學校與家長的良性互動?
我覺得美國學校最值得中國學習的就是家長對學校事務的參與。所有的學校幾乎都有家長委員會(PTA),參與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包括籌款、家長與學校聯係、學校大型活動的組織等,越活躍和強勁有力的PTA就意味著這個學校越有錢,能夠添置新設備,組織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這個學校通常也就越好。除了PTA,還有固定的課堂家長(CLASSROOM PARENTS),幫助班主任處理很多雜事,比如協調組織班級的聚會、郊遊、收取班費、給老師買生日禮物等。每年學校也提供很多機會,鼓勵家長做義工。平時老師和學校基本上是與家長通過EMAIL交流;學校有電子黑板,讓學生和家長了解教學進展;每周末學生還會帶回一堆通知單和紙條,告訴你近期要幹什麽;每學期開始有返校之夜,期中有家長會,提供家長與老師交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