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並非如夢

小人物。一些過往的經曆,浮現,記之。
正文

ZT 印象派糟糕史No.1--主要畫家介紹 (1)

(2021-03-12 14:11:14) 下一個

有人問過我,為什麽老是寫古典繪畫,什麽時候開始寫印象派。不是我不想寫,而是總下不了筆。很少有藝術史中的運動如印象派那樣廣為人知。關於印象派的書籍和資料多如牛毛;印象派畫展每次都是博物館的票房保證;現在美術學院教的色彩理論都源於印象派;即使是對藝術毫無興趣的人,也對印象派這個名字頗有印象,這是一個“大家都懂的”藝術,好像看我寫的還不如直接去看維基百科……

 

Claude Monet, La Grenouillére, 1869,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每次提起印象派,我總覺得有很多東西可以說,但又好像沒什麽可說的。印象派是什麽?是一縷陽光、一片濃霧、一線藍天、一池跳動的波光、一個似是而非的影子?印象派似乎並不需要解釋。它就是偶然瞥見的尋常事物的最美瞬間,試問該怎樣去解釋一個瞬間?

大多數時候,藝術評論是很扯淡的。應該說,所有的評論都是扯淡。

比如紅酒品鑒就是裝 逼到極致的代表。品酒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瞎 逼19xx的曆史,然而這段曆史和這瓶酒的唯一關係,隻有那個年份的數字相同而已。酒莊總是大談特談自己的特瓦爾(terroir)--法語裏對於種植葡萄的風土條件的裝 逼詞,當然環境因素對酒的質量有影響,但就在同一條公路的兩旁的兩個酒莊,相隔不到十米,你跟我說出來的酒有那麽那麽大的不同,那我隻可以翻一個白眼了,這時你怎麽又不提公路上的汽油味和灰塵影響葡萄質量…最怕有人喝酒前大談特談關於這瓶酒的“周邊”,拜托,我就是來喝酒的,可以趕緊開喝嗎…

這些品酒的“劣跡”其實也是無可厚非。對某一事物的評論,如果不用另一事物來描述和比對的話,評論根本無從談起。比如說,紅酒的氣味到底要怎麽描述呢?如果完全不言他物,那結果就隻能說“紅酒,就是紅酒的味道”。但是,如果用其他食物的香氛來類比,就能描述出不同紅酒氣味的區別。(當然,用水果花草來描述就算了,泥土味是什麽鬼?)

BBC一檔超級經典的電視節目《Top Gear》也是一個好例子。這是一個汽車節目,但節目大多份內容和車本身沒有什麽毛關係,而是以車為中心聊聊時事八卦吐吐槽,這才比較有趣,俗稱綜藝範兒。

評論藝術也一樣。大多數藝評,如果僅僅是評論作品本身,多少顯得有點單調,反而作品背後的故事常常令人尋味。至少在我看來,印象派的畫本身是沒什麽好說的,重點是要去看啊!看畫時的感官享受和情感認同很難用言語表達。某個畫麵,讓你回想起來的可能是在老家的某一個午後,可能是遠足途中的一陣風聲,又或是歸途的一抹斜陽。觀看印象派的感受和記憶對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任何評論都是多餘的。

所以,印象派的畫,你們自己感受就好了。

說了這麽久,我到底是來幹嘛的?我其實對印象派的“周邊新聞”比較感興趣,尤其是1860-1890的巴黎都市生活和畫家們的人生經曆,這就是接下來發呆號將要連載的印象派係列文章。

在正式開始講故事之前,先簡略介紹一下之後會出現的人物,免得大家看得摸不著頭腦。印象派是後人對藝術史上這一藝術運動或風格的總結,來源於莫奈1874年的畫作《印象·日出》,是一個挖苦諷刺的稱呼。印象派不是一個正式的團體,沒有統一的思想和綱領。但他們都彼此認識,交往密切,一起畫畫、一起談人生、一起去酒吧,有不少還是相互的好基 友。

 

Claude Monet, Impression, soleil levant (Impression, Sunrise), 1872, Musée Marmottan Monet, Paris 《印象·日出》,印象派名字的來源

他們在1874年聯合舉辦了第一次獨立於沙龍以外的獨立展覽,從那以後的12年裏一共舉辦了8次這樣的畫展,每次畫展都有一些別的畫家,但最核心的人就是那十來個。對於當時的印象派畫家來說,印象派是一個很荒謬的詞,他們中的很多人根本不承認自己是印象派,但現在的人們說起印象派,主要就是指下麵這些核心的人。(暫略莫裏索、高更、卡薩特、梵高)

印象派小劇場角色設定:

莫奈 Claude Monet --“就是不愛戴眼鏡”

· 印象派的極致代表

· 雜貨鋪小公子,英俊瀟灑的時尚boy,社交小能手,性格比較接近正常人

· 視力不好,超長壽,晚年足不出戶花睡蓮

· 喜歡(畫)的東西:光影變幻

 

Claude Monet, Water Lilies, 1906, Art Instituteof Chicago 莫奈晚年畫的睡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