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製度是經濟發展的基石

(2025-01-01 15:15:06) 下一個

2024年10月,瑞典國家銀行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諾貝爾經濟學獎將頒發給達龍·阿西莫格魯 (Daron Acemoglu)、西蒙·約翰遜 (Simon Johnson) 和詹姆斯·A·羅賓遜 (James A. Robinson)三位學者,以表彰他們在“不同製度下國家間繁榮差異的研究”方麵的傑出貢獻。他們的研究不僅深化了我們對經濟增長動因的理解,也為政策製定者提供了寶貴的洞見。最近研讀了阿西莫格魯和羅賓遜合著的《國家為什麽會失敗》一書。

製度是經濟發展的基石: 書中將製度分為包容型和攫取型兩大類,進一步細分為包容型政治製度、包容型經濟製度、攫取型政治製度和攫取型經濟製度。這些分類為我們理解不同國家經濟增長的差異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框架。

包容型經濟製度的特點包括安全的產權保護、零壁壘的行業進入、公正的法律和良好的秩序,政府支持市場,維護合同,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攫取型經濟製度的特點則包括不安全的產權保護、行業進入壁壘、不公平競爭、阻礙市場運行的管製,這些特點往往有利於某些內部人或是社會中某些有權勢的政治群體。攫取型政治製度指的是權力集中於社會中一小部分人手裏,缺乏權力的約束、監督和平衡,缺乏法治。

在全球化背景下,包容型政治製度則是“多元主義”的,權力在社會中廣泛分布,無論誰當權,政治權力都要受到不同集團、不同形式的約束和監督。包容型製度能夠促進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和貿易往來,提高全球資源配置的效率,而攫取型製度顯然是相反的。

製度設計的力量在於它能夠塑造個體行為,引導社會走向繁榮或衰敗。好製度可以讓壞人變好人,壞製度可以把好人變壞人,這一點在曆史中不斷得到驗證。

比如,18世紀末英國將囚犯送往澳大利亞的過程中,由於製度設計上的缺陷,導致了高死亡率和腐敗行為。最初按照裝船的人數支付費用,導致私人船主為了牟取暴利而忽視犯人的生命安全。後來,英國政府改變了支付製度,按照到達澳大利亞的犯人人數來支付費用,這一改變顯著降低了死亡率,促進了問題的解決。

南北韓三八線分野的兩個國家,語言文化和起步都一樣,最終一邊黯然無光一邊普遍點亮,繁榮和衰敗不言自明。《國家為什麽會失敗》一書中也強調,一個包容性製度,即能夠讓廣大公民參與經濟活動並分享收益的製度,往往會推動經濟長期發展。反之,掠奪性製度則傾向於集中權力和財富在少數人手中,抑製創新和經濟活力,最終導致國家的衰落。

攫取型製度在政治上表現為少數人掌控決策權,多數人缺乏參與機會,而在經濟上則以壟斷、特許、市場規製等手段掠奪生產資源。相對而言,包容型製度則重視大多數人的參與,無論是在政治還是經濟上。

包容型製度通過建立健全的體製機製,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它確保產權得到有效保護,使人們敢於進行長期投資;通過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規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濟運行效率。這種製度設計鼓勵廣泛的社會參與,讓更多人能夠施展才能、實現創新。通過合理的利益分配機製,確保經濟發展成果能夠惠及更廣泛的人群,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包容型製度還能夠通過製衡機製防止權力濫用,減少尋租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它促進了教育、科技等領域的發展,為經濟增長提供持續動力。這種製度能夠適應經濟發展中的新變化,具有較強的自我完善和調節能力。

攫取型製度存在著固有的結構性缺陷,難以支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它造成資源配置扭曲,阻礙市場機製的有效運行,抑製了創新動力。由於缺乏有效的權力製衡機製,容易導致尋租行為盛行,加劇社會財富分配不公。這種製度下,經濟增長往往依賴於資源掠奪和短期利益,而非效率提升和創新驅動。它限製了社會整體的經濟參與度,壓製了市場活力,無法充分釋放生產力。攫取型製度還會加劇社會矛盾,增加製度變革的成本,形成惡性循環。這種製度缺乏應對經濟環境變化的靈活性,難以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需求。

經濟增長的路徑依賴與製度變遷: 路徑依賴是經濟製度演進中的一個關鍵特征,它揭示了製度變遷的複雜性和曆史連續性。當一個經濟體係形成某種製度安排後,就會產生自我強化和自我複製的傾向,使得這種製度模式不斷鞏固和延續。這種路徑依賴性體現在多個層麵:一方麵,既有製度會形成各種利益群體,這些群體會積極維護對自己有利的製度安排;另一方麵,社會成員會逐漸適應並內化現有製度,形成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模式和價值觀念。

路徑依賴具有雙重性質。在良性製度下,路徑依賴可以強化製度的積極作用,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市場主體的行為預期更加穩定,交易成本降低,經濟效率提升。但在不良製度下,路徑依賴則會加劇製度缺陷,形成“製度陷阱”。既得利益者會抵製改革,使變革成本不斷攀升,導致經濟發展陷入停滯。

製度變遷是突破路徑依賴、實現經濟轉型的關鍵。成功的製度變遷需要滿足以下條件:首先,要找準製度變革的時機。當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或現有製度的弊端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往往是推動變革的最佳時機。其次,要充分考慮各利益相關方的訴求,設計合理的利益補償機製,降低改革阻力。再次,製度變遷應當循序漸進,既要保持改革的決心和力度,又要避免社會震蕩。

社會穩定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條件。而包容型製度可以通過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從而維護社會穩定。

製度變遷是經濟增長的關鍵。通過改革製度,可以打破舊有的路徑依賴,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然而,製度變遷往往麵臨重重挑戰,需要政策製定者具備遠見和決心。

因此,政策製定者的任務是明確而艱巨的:建立和完善包容型製度,以確保經濟的長期繁榮和社會的和諧發展。隻有通過精心設計的製度,才能激發個體的創造力,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並實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這樣的製度環境,能夠引導個體行為與社會目標和諧統一,實現自動自發的管理效果,為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長期穩定奠定堅實的基礎。

製度、人才、科技的關係: 阿西莫格魯等人的研究通過比較不同國家的製度和經濟增長數據,提供了有力的實證支持。他們的研究表明,包容型製度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係。

在經濟領域,製度是第一生產力。它為市場運作提供了穩定的框架,確保了公平競爭和法治,從而激勵創新和提高效率。人才,作為實現經濟增長的關鍵資源,因良好的製度而得到培養和有效利用,是第二生產力。科技的進步,雖然對提高生產效率和創造新市場至關重要,但在沒有良好製度和人才支持的情況下,其影響力有限,因此是第三生產力。

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和穩定性,歸根結底,取決於製度的設計和執行。胡適曾指出:“一個好製度可以讓壞人變好人,壞製度可以把好人變壞人。一個肮髒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一個幹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肮髒國家。” 這段話深刻揭示了製度是道德教化的基礎,以製度規範互動依道德自律升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