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特朗普就是瞎胡鬧(轉)

(2024-08-11 07:08:31) 下一個

(轉"六鎮"文章)

 大約2020年左右,FOX在大湖區,也就是咱們經常說的“鐵鏽帶”,搞過一個調查,調查美國人工薪階級最想念的年代。

按照不少人的描述,大概就是上世紀"二戰"結束後那段時間。轟鳴的工廠,坐著地鐵公交去上班的工人,上班的時候跟工友說說笑笑,八小時工作下班後回家看球賽或者鄰裏們聚在小操場陪孩子玩棒球,與此同時老婆正在廚房裏做飯。

那段時間太美好,以至於很多電影裏出現那段時間的內容,會使用那種溫馨的金黃色濾鏡。

說到這裏,大家不知道意識到一個問題沒,美國人說的"製造業",似乎好像跟咱們說的不是一碼事。

同樣是FOX,把富士康工廠裏的畫麵給美國人看,哪怕那些口口聲聲無限懷念製造業的工人看了都搖頭,然後告訴他們這些工人每天要工作12小時,每周隻休息一天,節假日都要加班。

更誇張的是,加班這是是員工們強烈要求的,因為不加班,大家每個月收入糊口都夠嗆。最後告訴美國人,這些工人的工資隻有4美元一小時,美國人都快暈過去了。

是啊,哪怕以福利落後而著稱的美國,他們每天不上班,跟《無恥之徒》裏的弗蘭克一樣專注騙福利,收入都遠遠不止這個數。

當然了,美國人還沒看到更離譜的,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廠,每小時的時薪是1.5美元,聽了這個估計他們都自閉了。

也就是說,美國人的版本已經落後了,他們以為自己要把搬到中國的企業搬回去,不知道現在跟他們競爭的已經是印度人印尼人,那些人的成本更低,工作環境更離譜。

而且美國基層老百姓還有個執念,覺得富士康這樣的企業如果搬回美國,首先得遵守美國勞動法吧,其次那麽艱苦,是不是應該有艱苦補助?而且考慮到工作類型的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是不是應該大幅降低工作強度?

啥都想到了,唯獨沒想到如果這樣搞,富士康得用全球利潤來養著美國這邊這群祖宗。

之前日本NHK也有個紀錄片,本田美國工廠和中國工廠,美國工人的懶散和中國工人的盡然有序形成了巨大反差。

而且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一個問題,中國這邊的工人都是20來歲,但是美國工廠裏幾乎沒有年輕人,三十多歲算年輕的。要不是美國通過法案規定在美國賣車必須在美國建廠,不然根本不會有那座工廠。

日本人看這些紀錄片的時候,也在反思相同的問題,那些製造業就算留在美國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老百姓裏到底會有多少人願意去?又有多少人能在那裏邊待下去?

其實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已經在製造業領域節節敗退,打敗他們的,不是什麽日本人或者韓國人,更不是後來的中國人,單純就是亞當斯密和哈耶克,是那雙看不見的手,美國繁榮是因為這隻手,製造業遷出也是因為這隻手。

還有潛藏在人性裏的好逸惡勞,隻要生活品質稍微上升點,老百姓寧願去端盤子、也死都不會去工廠的本性。

這讓我想起一件事,說改開後全國有幾個地方的人是堅決不進廠的。比如北京上海的人不進廠,這個好理解,本身就是中國相對富裕地區,他們當中有錢的去做買賣,沒錢的去擺攤,就是不進廠。東北人也不進廠,因為在東北人的眼裏,他們的“廠”是《你好李煥英》裏的那種工人們住在廠裏一切被包圓,在廠裏生老病死都有人管,而不是富士康那樣的高度重複的流水線。

所以這事上邊,特朗普和他那個小夥伴根本沒搞明白,或者說他們自己是明白的,但是很清楚自己的選民都是一群啥腦子,於是對主要矛盾避而不談,瘋狂煽動對華仇恨。

他們很清楚製造業重回美國就是個夢,90%的製造業就算回去了,他們的選民也不可能進廠,寧願去公園搭帳篷做流浪漢也不進廠。

這其實就是赫拉利在《人類簡史》裏提到的一個東西,叫“技術陷阱”。

舉個例子大家就知道了,人類馴化了小麥,小麥事實上也讓人類人口暴漲。但是代價也很明顯,束縛在田地裏,辛勤勞作,還出現大量疾病,例如椎間盤突出、關節炎、而且農民的生活品質掉的不成樣了。

工業出現之後就更是這樣了,商品的生產一日千裏,但是工業革命之後,大家看曆史書也能看出來,維多利亞時代作為大英最輝煌的時代,底層老百姓過的卻不如豬。

後來那些最早進入工業社會的國家上層終於想明白了,這就是發展的代價。

一開始上層老爺們很無所謂,代價就代價吧,反正不用老爺們承擔。再後來英國老百姓鬧得不行,英國人終於想出來了一個辦法,既然代價是不可避免的,那為啥不讓別人承擔呢?於是把最累最苦的那部分轉移到了印度等殖民地。

這也是為啥美國人底層人無限懷念戰後時光,因為那時候美國也把那種最艱苦、代價最大的那部分產業轉移到了日韓東南亞,美國留下來附加值比較高還不太累的那部分,再後來那部分也走了。

現在就麵臨一個很尷尬的問題,不僅僅是美國,全世界稍微富裕點、人口眾多的國家都得麵對,低端產業大家不願意進廠,高端產業跟大部分人無關,現在還疊加了一個大問題,就是AI也在搶工作。

那問題就來了,製造業回不去了,美國老百姓怎麽辦?

現在把這事想得最明白的,恰是那個楊澤安和桑德斯,或者說他倆代表著美國政界裏看清事實真相的那類人。隻是腦子這東西在哪都是個好東西,他們的支持者依舊太少。

但是這倆人的觀念普遍被認為太“左”,支持他們的主要也是一部分科技大佬和大學生在內的年輕人。這些人代表著未來,可是數量上太少了,尤其還受黨內打壓,尤其桑德斯。

他倆的主張合在一起,可能才構成了未來的全貌:

1、桑德斯認為製造業再也回不來了,不隻是成本的問題,而是美國人幾乎不可能去碰那些產業,富士康給他們五倍亞洲工資他們也不去。這可能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包括後來的日本韓國,都是這樣,一旦過了那個階段,年輕人死都不進廠。

2、楊澤安更進一步,他認為什麽製造業轉移什麽的,都不是大事,真正麻煩的是自動化和AI的進步,這玩意會導致大量的失業。

他倆認為無論是把產能轉移到亞洲,還是大量引入AI和自動化,這兩件事都有兩個共同的後果:

大規模失業;

大資本通過拉高效率降低成本賺了更多的錢,普通人卻被排除在了這場盛宴之外。

所以桑德斯的想法是,實現全民醫保、公立大學免費、提高最低工資。

楊安澤引用美國的一個經濟學家的數據,認為自動化和信息化浪潮到2015年已經摧毀了400萬個工作崗位,而且將在未來的12年裏隨著自動駕駛汽車和其他技術的出現進一步替代三分之一的美國工人的工作崗位。最大的問題是,自動化並沒有產生更多的工作崗位。自動化是個極度資本和腦力密集型的產業,需要大投資,需要頂級天才,唯獨不需要太多人。

大家知道吧,美國有180萬卡車司機,這個崗位整體來講收入很不錯,一直也都是美國沒考上大學年輕人的就業緩衝墊。這段時間他們也瑟瑟發抖,因為馬斯克正在對出租車下手,下一步就要搞他們。

對此,楊安澤說,美國政府必須為最廣大的美國人民提供無條件的基本收入。他建議每個月發1000美元,這個收入在美國類似一個“泡麵收入”,也就是保障基本的生活所需。更關鍵的是,用發錢這種方式來彌補基層購買力,避免消費不足引發的“需求危機”。

由此產生的巨額財政窟窿,由誰來填呢?向富人征稅,向華爾街征稅。因為大量投入無論是自動化還是轉移產能,本質都是大資本在利用成本窪地和新技術降成本,這個過程中大資本都賺到了錢,是時候讓他們為了社會問題承擔成本了。

這一點川普其實是較為回避的,因為他自己就是大資本家,背後是猶太資本和石油集團,他們家幾乎就是半個猶太家族,不太願意對資本加稅。不僅不願意加,還想減稅。

為了解決財政問題,他更願意在進口商品上加稅。他其實也知道這樣做並不能讓製造業回國,但是可以讓中國製造業分一部分去越南印度孟加拉墨西哥,還能賺錢補財政。

不過美國這些年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相比產業遷出,自動化對美國的衝擊更大,產生的失業會更多,這才是個大麻煩,而且不知道盡頭到底在哪。

寫到這裏,大家也就明白了,某種意義上講,特朗普注定解決不了問題,他上台之後對“鐵鏽帶”的老百姓來說注定也做不出來啥改變,反而會讓問題更加嚴重,到時候隻能是進一步把禍水向我們潑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