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經濟篇之二:不同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藥物的開發和使用

(2024-02-23 17:17:56) 下一個

經濟篇之二:不同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藥物的開發和使用

生、老、病、死是對人生命過程的描述,使用藥物來改善人類健康有著悠久的曆史。由於醫學和醫療保健的曆史浩瀚而複雜,本章的目的不是提供全麵的回顧,而是一個非常簡短的介紹。這裏的要點是: 1)在一定的曆史時期,藥物的研究(和使用)是基於(並受限於)當時的社會經濟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 2) 大規模創新藥物發現和開發的曆史很短。

醫學和醫療保健的曆史經曆了幾個不同的時期。每個時代都帶來了顯著影響健康和醫學方法的創新和實踐。以下是歐洲主要曆史時期的簡要概述(並簡要描述了大約同一時期中國的醫療保健實踐):

古希臘(約公元前 800 年 - 公元前 146 年)

古希臘醫學通常被認為是西方醫學實踐的基礎。它引入了診斷、預後和先進倫理標準的概念。

希波克拉底(約公元前 460 年 - 約公元前 370 年):被稱為“醫學之父”,強調觀察患者的重要性,並提出疾病有自然原因,而不是超自然原因。

體液理論:健康被認為是四種體液或“體液”的平衡:血液、痰、黑膽汁和黃膽汁。治療旨在恢複這種平衡。

中國,秦朝之前(公元前221年之前)

人們認為疾病是由外部超自然力量引起的,治療方法包括儀式、草藥和針灸。

《黃帝內經》:這部古籍大約寫於公元前 1 世紀或更早,被認為是傳統中醫 (TCM) 的起源,引入了氣、陰陽、五行等概念。

羅馬(公元前 146 年 - 公元 476 年)

公共衛生:羅馬人采用了希臘的醫療實踐並加以擴展,他們在公共衛生、建造渡槽和下水道係統以預防疾病方麵表現出色。

蓋倫進一步發展了體液理論並進行了廣泛的解剖學研究,這些研究在幾個世紀以來主導了醫學理解。

中國,漢朝和魏晉南北朝(公元前206年 - 公元589年)

中醫的係統化:陰陽和五行理論被應用於理解人體解剖學和生理學。

針灸的發展:隨著詳細介紹經絡和穴位的文獻的匯編,針灸得到了完善。

中世紀(公元 476 年 - 公元 1400 年)

修道院醫學: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修道院成為醫學知識的中心,保存希臘和羅馬文獻。

阿拉伯的影響:伊斯蘭黃金時代(8 世紀至 14 世紀)見證了中東醫學的重大進步。像阿維森納這樣的學者綜合並擴展了希臘和羅馬的醫學知識,後來通過翻譯影響了歐洲。

大學和醫院:12世紀大學的建立重振了醫學研究,醫院開始作為護理機構出現。

中國,唐朝(公元 618 - 907 年)和宋朝(公元 960 - 1279 年)

太醫局:該局的成立是為了組織醫療實踐和教育,是醫療保健專業化的重要一步。

佛教的影響:佛教的傳入影響了中醫,融合了印度草藥並增強了醫療保健的人道主義方麵。

公共醫療保健:政府發起公共醫療保健措施,建立醫院並向窮人提供醫療服務。

文藝複興(公元 1400 年 - 公元 1700 年)

人體解剖學:由安德烈亞斯·維薩裏等人領導的人體解剖學的進步對蓋倫的解剖學理論提出了挑戰。

草藥藥典:草藥在醫學上的使用變得更加係統化,有大量的文本詳細介紹了它們對各種疾病的用途。

中國,明朝 (1368 - 1644)

藥理學:明代在藥理學方麵取得了顯著進步,包括李時珍在 16 世紀出版的《本草綱目》,至今仍是中草藥的重要參考文獻。

醫學知識的擴展:這些時期見證了醫學文本和知識的擴展,重點是案例研究和實踐經驗。

現代醫學( I 期,公元 1700 - 1900)

18 世紀和 19 世紀:啟蒙運動和工業革命為醫學帶來了科學方法,包括愛德華·詹納 (Edward Jenner) 的疫苗接種等創新。

細菌理論:19 世紀末,路易斯·巴斯德 (Louis Pasteur) 和羅伯特·科赫 (Robert Koch) 確立了微生物引起疾病的觀點,徹底改變了醫療保健實踐。

中國,清朝(1636 - 1912)

醫學知識的持續擴展:這些時期見證了醫學文本和知識的擴展,重點是案例研究和實踐經驗。

傳教醫學和早期機構(19世紀末):西方傳教士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家現代醫院和醫學院,引入了現代醫學實踐和教育。著名的例子包括廣州博濟醫院和北京協和醫學院。

現代醫學( II 期,公元 1900 年至今)

20 世紀:抗生素、醫學成像和疫苗等技術的快速進步,顯著提高了預期壽命。

中國,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1912年至今)

中醫藥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遇到了阻力和挑戰,一些做法的功效和科學依據存在爭議。

現代醫學的擴張:中華民國的建立標誌著一個對包括醫學在內的西方思想開放的時期。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中華醫學會,大力投資中國的醫學教育和公共衛生項目,包括將北京協和醫學院擴建為現代醫學的領先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後,新政府整合了現代(西醫)和傳統中醫(TCM)實踐,推動統一的醫療保健體係。中國各地建立了實行西醫的醫院和診所。政府還發起了依靠西方和中國醫學實踐來根除傳染病的運動。

當代醫學(20 世紀末至今):

如今,醫學的特點是尖端技術、個性化醫療和注重預防保健。數字技術與醫療保健的集成(稱為數字健康)正在通過遠程醫療、可穿戴設備和人工智能驅動的診斷工具等創新塑造醫學的未來。

盡管草藥的使用有著悠久的曆史,但它的係統化卻需要數千年的時間。在歐洲,草藥藥典在文藝複興時期出現。而在中國,《本草綱目》於1578年完成,1596年印刷,從此成為中草藥的重要參考資料。工業革命之前,藥物的開發和使用依賴於經驗知識,速度非常緩慢。

18-19世紀,啟蒙運動和工業革命推動了現代醫學的出現,提高了全球人口的預期壽命(首先是20世紀初期在西方國家,隨後是20世紀下半葉的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社會財富的積累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醫療機構、學術機構和工業界在藥物的開發和使用中發揮專業作用。近年來,生物醫學研究和製藥行業的重大投資進一步加速了藥物發現和開發的步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