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軍事幹預必須由土耳其提供抓手。 習訪問土雖笑臉簽了單子,但下半句話就是——Y要想打仗,小日子就別過了!
------------------------------------------------------------------------------------
把07伊朗問題的老帖子再貼一下吧。5年過去了,情況肯定有所變化,那些是核心因素和主要框架,那些是不影響全局的因素,大家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各取所需。這樣也節省了我不少時間。畢竟工作是第一位的,科普要抽空。
寫於07年3月20日。
掀開底牌:美國07年4月不會進攻伊朗
2007-03-20 19:06:02 漢風1918
核心詞: 07年4月美不會發動對伊朗的進攻,全麵進攻、局部進攻、大規模空襲都不會發生,以色列因素也不會起作用。4、5、6月……都不會。07年不會發生伊朗問題的軍事總攤牌。
07伊核問題首輪外交總角力中某方的部分妥協:
美、俄、中、英、法、德六國15日中午就聯合國安理會有關伊核問題新決議草案達成一致,在製裁的同時將繼續尋求通過談判解決伊核問題。 這是份“高度克製”的決議,雖然它體現了逐步增壓的總體意圖,但為伊朗參與對話預留了很大的空間,進而還為製裁安裝了刹車鍵(如確認伊朗履行了相關決議即可終止製裁)、甚至還允許伊朗保持繼續進口武器的權利。
這就意味著美國在一個時期內不會采取繞過聯合國安理會,單獨、強行向伊朗總攤牌,這個意料之中的新決議體現了某種 微妙的變化……等同於預示了此前科威特媒體暴料的所謂美4月進攻伊朗傳言的破產。
我們說從2月2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巴拉迪向IAEA理事會和聯合國安理會提交關於伊朗未履行安理會第1737號決議的報告、認定伊朗未能在60天限期內停止鈾濃縮活動起——就 意味著伊朗問題的07年首輪外交總角力的開場,在六國新決議這第一回合較量中中俄迫使美國進行了部分的妥協。
請大家深刻把握:07年是伊朗問題外交總角力的一年,而不是衝突總爆發的一年。實際上美國對伊朗什麽樣的軍事計劃都有,如全部打印成文本,大約需要數輛卡車來裝。問題在於美國攻打伊朗所帶來的政治風險要遠大於軍事風險,而美國在軍事上正處於戰略調整期,這些因素都將深刻影響美方的決策。這裏再做一個提示: 即伊核問題並不在於伊朗自身的核技術能力,而在於大國的角力……
所謂美國4月攻打伊朗的消息源於科威特有官方背景的《阿拉伯時報》1月15日的報道,下麵從幾個方麵具體談一下。
一.軍事角度分析:
——美軍兵力底牌及其向伊朗發動軍事行動的現實能力
美國現有動員規模下的兵力底牌:
現役美陸軍正規師10個,另有4個獨立旅及裝甲騎兵團、1個特種作戰司令部和5個特種作戰大隊。計:
2個裝甲師:第1裝甲師、第1騎兵師;
4個機械化步兵師:第1、第2、第3、第4;
2個輕型師:第10山地步兵師(阿富汗)、第25;
1個空降師:第82空降師;
1個空中突擊師:第101空中突擊師
屬於獨立軍種海軍陸戰隊的另有3個陸戰師:
第1、第2、第3(駐日本)
現役與預備役部隊混編的:
第7輕步師、第24機步師(師司令部是現役,但所屬3個旅均為國民警衛隊,戰鬥力較差)
另06年起實際多征召了約2.5—3萬人,已基本到位,並正在爭取編製。
兵力使用情況:
伊拉克方向:經常保持3—4個師(3個陸軍師、1個陸戰師,)另有1—2個斯特瑞克旅、2個預備役旅,共計約17—18個旅。按美軍方說法是14萬人(陸軍占12萬)實際大概超過15萬人。另有各種名目的雇傭軍數量不詳(有10萬等不同說法,不過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替代部分正規部隊職能、承擔部分軍事任務的最保守也在3、5萬人以上,實際上這部分人很多本身就是美的預備役兵員),也就是總兵力為18萬人以上(不嚴格的講在20萬以上,所以06年末以來增兵三萬的計劃,實際隻增加了總戰鬥力的15%左右,性質屬於多了點機動兵力、未來效果可能有限,戰術上當采取重點城市逐點清剿)。有意思的是,美軍方曾表示過要把這個規模維持到2010年,而美政府前後發了幾次自相矛盾的消息。以目前伊拉克局勢看,2010年前大規模撤軍實際是不可能的。
可用於伊朗方向的兵力:
以美軍半年為輪換期的規律看,保持伊拉克的駐軍規模,另需3—4個師的輪換兵力,這樣伊拉克方麵實際拖住美國13個師中的7—8個!而駐阿富汗、韓國、日本的3個師,由於阿富汗的現有局麵和東亞的微妙局勢,實際已被釘在了原地。原則上可用於伊朗方麵的地麵力量隻有1—2個師了。
不過如考慮將伊拉克駐軍期限延長,將替換部隊用於伊朗戰場,再以預備役部隊接替部分伊防務,則可以集結4—5個正規師的兵力用於伊朗。結合海空軍情況美軍是有能力對伊朗發動一次高強度的地麵戰爭的。但是我們拋開伊朗可能的頑強抵抗不說,假設美國占領伊朗,鑒於伊朗近4倍於伊拉克的麵積、2.5倍於伊拉克的人口,美軍僅維持後續占領任務就至少會有4、5個師以上的兵力陷在伊朗!連帶伊拉克問題,共計有9個師以上的兵力拖在中東地區。這樣美不僅完全無力再應對其它戰略方向上的敏感問題(比如東亞的朝鮮半島、東海、台海危機),連最起碼的部隊輪換也保證不了,即使把輪換期延長到一年,從預備役、國民警備隊中想辦法,也無法彌補人員缺口、更找不到可以頂替重型師的部隊。實際上,除了駐東亞地區的師編製基本完好外,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等的部隊建製十分混亂,由於不滿編,師往往會配給其它一些戰鬥支援和勤務支援部隊,這樣一個陸軍師往往帶去數個陸軍師的番號,在伊拉克實際就有七八個師的番號同時存在。從一個角度也反應了兵力的吃緊。
我們再做一種戰術空襲伊朗的假設:
在伊朗西麵是駐伊拉克美軍,由南到西南的中東各國美軍海、空軍基地甚多,東及東北的中亞地區的阿富汗、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都有美軍基地。距伊朗半徑600公裏以內美空軍可利用的基地有:伊拉克方向、沙特方向、波斯灣方向(賈比爾、薩邁勒、烏代德、宰夫拉、等),600公裏以外有阿曼的空軍基地及印度洋上的迭戈加西亞基地,甚至從美國本土及英國基地遠程機動作戰。包括現在伊朗方向集結的兩艘航母,美在空中突擊力量上是可以完成相關的戰術任務的。
但仍要保持足夠的地麵力量威懾,起碼要對伊朗方向構成2—3個重型師為主的地麵壓力,要做到這一點,除必然的兵力集結和投送程序外,還要對伊拉克方向的部隊輪換做相當大的調整,且即使延長輪換期也要增加另外的部隊進來。 而從目前的部署情況看,根本沒有到位的跡象。
進一步量化進攻伊朗的三種可能及其需要達到的軍事部署規模:
1.全麵進攻、占領,徹底推翻伊朗政權
必須集結3—4支航母戰鬥群、5、6個正規師(其中有3—4個為重型師)以上的兵力於伊朗方向,並動員7—10萬預備役人員。同時宣布將駐伊拉克美軍:正規軍輪換期由半年延長至1年,預備役及其他部隊由1年延長至1年半。預計40—60天對伊朗的中高強度戰爭。
分析:
先提一下有關概念——以拉姆斯菲爾德的離任為標誌, 美同時打贏兩場高強度戰爭戰略實際已宣告破產,美進入了戰略上的調整期(個人傾向於美軍可能重提一場半戰爭戰略)。這是場涉及到美國全球軍事力量部署的調整,加之美在伊拉克、阿富汗的疲勞作戰因素,此始於06年末的調整沒有一年、半栽是無法完成的,這樣在07年6、7月前,美靠現有動員體製下的兵力,無法組織起全麵進攻伊朗這樣的大規模軍事集結。
順便提一下失敗的所謂的10-30-30概念,即拉氏提出的:10天內完成危機方向的軍事集結、30天內打贏戰爭、30天內完成從占領到準備迎接第二場戰爭的準備。而實際上即使伊拉克戰爭建立在對伊10年的封鎖製裁基礎上,戰前動員仍花了幾個月,作戰階段盡管較為短暫,但隨後的30天變成了三年,那些部隊直到今天還陷在那……。投入阿富汗的力量也陷了進去。
這就意味著這場調整要涉及很深層次的東西,從戰略戰術的指導到危機控製、部隊建設等等。甚至對美軍的未來發展方向都將產生影響,比如美21世紀陸軍Z型計劃及未來快速反應係統FCS等未來設想也將受到衝擊,以當前的實際機情況來看,美過於追求全球快速部署能力的建設,使美在應對與強國的連續高強度戰爭能力存在隱憂; 在應付戰場長期化及對區域的長期控製能力方麵顯得不足(順便說:美的未來輕量化陸軍係統將來在對付傳統陸地強國的重型機械化係統構成的部隊方麵似乎也沒什麽優勢,這個思路存在問號)。
前麵談過:鑒於伊朗近4倍於伊拉克的麵積、2.5倍於伊拉克的人口,伊朗軍隊的戰爭準備情況、戰鬥力、士氣及獲取外部道義支持的能力,使美國不僅實際要進行遠大於上述兵力的動員, 完成占領、實施善後的兵力將更多,軍事上、政治上是難以承受的。
發生第一種情況,也將使美應對台海危機的軍事能力下降為原來的幾分之一,而決心變為0。所以第一種情況07年6、7月前根本不可能發生。即使昏了頭、從今天起立即開始實施,要完成重型部隊的部署及戰場準備也要數月以上的時間。
2.局部占領方式。
比如:直接占領伊朗胡齊斯坦地區(伊朗主要的石油產區、地勢平坦與伊朗中心區有山脈阻隔),以對胡齊斯坦地區的控製達到掌握伊朗主要的能源儲量和產能的目的。)
因既要考慮進攻又要考慮伊朗的地麵反擊,也需要:集結2—3支航母戰鬥群,4個正規師(其中有2—3個為重型師)。也要動員預備役力量數萬人。而駐伊拉克美軍的輪換期將普遍延長數月至半年。
分析:
需要動員的力量與第一種情況已經非常接近了, 要承擔很大的軍事風險和幾乎同樣大的政治風險。而且還沒有取得根本推翻伊朗現政權的效果,且使美的主要作戰力量都陷在了兩伊地區,將處於與伊朗無休止的衝突狀態,幾乎永無寧日。還不如采取第一種情況呢……。此種情況,也將使美應對台海危機的軍事能力大為下降,而決心也是0。
3.戰術空襲摧毀伊朗核設施及其它重要戰略目標,甚至實施戰略轟炸。
雖然憑借部署在伊朗周遍的空軍力量及雙航母戰鬥群,在戰略空軍的遠程奔襲支援下,即可完成。但為應對伊朗必然的反擊,仍需最低部署起碼3個師(以2個重型師為主並由其它部隊加強)的地麵威懾力量,加強於接近伊朗的方向,並切實封鎖伊拉克、伊朗邊境,對敘利亞、伊拉克邊境也要采取封閉措施。同時為反製伊朗可能的動作,需增派必要的海上力量及相關戰勤保障部隊用於控製和保障海上石油通道的通暢。
分析:
打是比較簡單的,但隨後的長期互相襲擊也是永無寧日的局麵、海上能源交通也難以保障,伊朗現政權依然存在,核問題不是解決了而僅是暫停了、且伊朗問題更加複雜化、長期化。 其實對我們最有利的就是發生美國戰術空襲伊朗的情況,既沒有推翻和製服伊朗政權、又使美國陷入長期衝突中,屆時我們既有理由對伊朗實施更進一步的援助,又可比較從容的應對台海危機……。到了這個地步,美為根本解決問題可能被迫轉而思考第一種情況,就打成了添油仗。
以美軍目前的實際部署來看,上述三個標準都未達到。
二.政治角度、策略層麵及意圖把握:
實際上,美國對實施伊朗軍事打擊將很難得到其盟友的支持,而在伊朗問題上再次拋開聯合國安理會的做法,即使在共和黨內部都難獲認可,布什對伊朗問題下決心,需要在美國的內外政策上下很大的一番功夫調整,不僅需要時間,更有難以克服的問題。而 在現有動員規模下就伊朗問題總攤牌性質屬於忽略全球利益及其他重要戰略方向的孤注一擲行為。
攻打伊朗的理由並不充分:
伊朗是核不擴散條約成員國,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指責伊朗核計劃的核武傾向缺乏現實證據,連美國自己的一些安全及外交官員都承認CIA向IAEA提供的情報可能不準確。IAEA總幹事巴拉迪則多次表示:不否認伊朗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尚無證據表明伊朗在發展核武器、也不相信伊朗能夠在5至10年內會擁有核武器。實際上六國新決議本身留有很大的空間, 伊朗隻須體現出尊重國際社會對其核活動的關切、能夠拿出可確保核不擴散機製有效性的證明就可——這就是伊朗問題的根本解決之路。
美方一些係列軍事行動的真實意圖:
美方一些係列軍事行動的真實意圖並不指向伊朗。實際上美軍對伊拉克的增兵計劃要到5月份才能基本完成,而在阿富汗方向的兵力高峰大概要到4月中旬才能來到,這就意味著,屆時在07年夏季,美軍將在伊拉克及阿富汗方向展開具有總攻性質的大規模聯合清剿,並將持續一個時期,布什政府所要做的就是盡全力確保它們的實現,並將其作為共和黨在後布什時代的一個重要政治成果,支撐共和黨進軍將要來臨的選戰年。
策略風險與美國內外政策的實際能動性大小:
就美軍的軍事打擊因素,軍事層麵大家應切實研究相關軍事部署的進展,戰略層麵主要是觀察美自06年下半年以來戰略大調整的進程、內外政策調整進度,以查知其“戰略意圖”、現有作戰力量的真實行動指向。 而不應太在意所謂爆炸性新聞。
說到底:當前布什政府就伊朗問題在政治上是處於被動局麵,能動性已大大下降,甚至已到了再經不起任何重大失敗的地步。他們所最求的軍事及政治目標已經比較有限。
布什的策略核心就是扭轉共和黨政府在伊拉克、阿富汗、伊朗問題上的被動局麵、修改形象。對共和黨和民主黨而言,美國的國家利益是共同的,如布什不能妥善和令人信服的處理好上述問題,把美國拖入一個後果難以預料、戰爭擴大化、更加被動的局麵,就根本損害了美國利益和全球戰略取向,兩黨政治集團都不會放過他:對共和黨等同於直接宣布了退出總統大選的競爭,斷送了政治前途的共和黨及背後的龐大利益集團也將不會放過他;對民主黨來說等於接過了一個爛攤子,會拚力反製,並對布什集團采取政治清算。
朝核等問題的啟示:
全地球的人都看得出,朝核問題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三階段會議的成功對伊朗方向的暗示作用。形式的借鑒作用、及政治成果的誘惑作用,布什和內賈德都不會缺乏理解力。
耐人尋味的是——06年12月20日,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總統努阿.納紮爾巴耶夫於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中方表示:“哈薩克斯坦放棄核武器之後”,中國宣布向哈提供安全保障。這其實是一個有力的提示……為什麽前麵要加這個“棄核的定語”呢?而此前也幾乎沒有任何國家指責哈的核問題呀?除了久已放棄的核能計劃,哈的安全取向也沒有絲毫打核主意的傾向,特別把這樣一個毫無疑問的因素直白地加到中哈安全承諾的因果關係裏,奧妙何在?大家可以發揮一下想象力……。所以伊核問題就真的缺乏解決途徑麽? 連IAEA都沒有否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呀?某些東西從來就是借口,如果那個借口的性質變了呢?
三.以色列因素能否起作用:
奧爾默特政府已經再也輸不起了:
以色列近來倒是加強了對敘利亞的戰備。摩薩德老板達甘表示:敘利亞盡管不會主動進攻以色列,但會緊盯黎真主等問題並對以的軍事手段采取反擊。以軍也一直針對黎真主黨戰術特點加緊演練,奧耳默特政府內部彌漫著一種對黎真主黨複仇的氣氛。有意思的是,敘利亞方麵也針對以色列進行了備戰。敘利亞方向本來是美以合力突破的一個有利方向,但是他們錯過了……。
敘以、以黎及幾個問題與伊朗方向錯綜複雜的關係,充分展現了 大中東問題和小中東問題間越來越緊密的關係,單獨某方是翻不了局的。以黎衝突的失利不是簡單的戰術問題,其與地區及外部的複雜力量活動有關聯。以突襲黎真主黨本身就有含有協助美方就伊朗戰略方向實施外圍清場的意思,既然你承載了這樣一種“重任”,這種關聯本身就決定了衝突的複雜性,也必然遭到多種力量的製約——反過來這場失敗也 很好的說明了在這些問題上任何單方麵的冒險隻能自取被動。以一兩次賭注式的戰術行動解決問題不過是種幻想,結果會把彼此都鬧得陷於泥潭。而2%的支持率也使奧爾默特成為以色列有史以來最不受歡迎的總理,奧爾默特已經步入再也輸不起的局麵,該清醒了。
以美聯合或以單獨打擊伊朗都相當複雜:
以色列脫離美國單獨打擊伊朗:就等於是單獨替美國背前麵提到的政治和軍事包袱,美國尚且猶豫,以色列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更多了。故根本不會發生。
以美聯合襲擊:這固然部分的減輕了美的軍事負擔,但仍不會脫離以上複雜情況的製約。
所以當前對於以色列來說,清楚的意識到伊朗等一些問題的長期化、地區力量對比的變化是必要的,與其進行後果及收效難以預料的冒險,不如思考可行的和平框架和戰略平衡機製—— 而這些都受大國政治左右。當前在以黎衝突中陷入被動的以色列政府的能動性也很低了、再也經不起任何失敗。
四.人為製造“類911”重大突發事件的因素:
這實際涉及到某些深層次的問題,而說到底這幹係到你對當前世界從單級向多級轉化過程中——是以世界大戰的形式還是以總體和平但局部震蕩的形式完成過渡的根本認識問題。
盡管分析人士多次警告,“某超”欲突破現有動員體製,企圖人為製造“類911”重大突發事件來破局(如:05年2月14日情人節,一個無頭少尾的黎巴嫩前總理哈裏裏被刺案就輕易的解決了敘利亞在黎二十年的存在),但應當說,製造類911事件的奇怪念頭一刻未停——不過勝兵不複,哈裏裏案的成功實際上倒是擦亮了更多警惕的眼睛。隨後的傑馬耶勒案就遭遇騎虎難下……。釙210事件雖然掀起了一輪妖魔化俄羅斯的運動,也暗示著“某超”已經掌握了前蘇聯的武器級核物質,但有栽髒的企圖並不代表有在多方麵力量製衡下悍然栽髒的決心。 如果遊戲規則被打破,那麽將麵臨的大國總攤牌其後果也是可怕的。 試問某超對由此必然導致的多級對單級在極其廣大區域內對抗的總爆發真的做好準備了麽?勝算幾何呢?
結語:
美國尚沒有形成進攻伊朗的決心。所謂4月進攻伊朗不過是被美的宣傳機構牽了鼻子。實際上中、俄、美都在堅定的按自己的預定策略和計劃漸次出牌。大家要深刻認識伊朗問題的長期性,任何近期進攻伊朗的說法實際都是不著邊際的。根本沒有完成部署,談何進攻?胃口與消化能力直接有關,美當前的軍事行動目的是確保取得於伊拉克、阿富汗方向上的有限政治成果。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同時結合美軍的戰略及內外政策的調整效果,才能最後下能否進攻伊朗的判斷, 屆時時針已經擺過2007了……。文:漢風
伊核問題的馬拉鬆不過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