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色一體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裏無雲萬裏天。
正文

宋魯鄭:誰是台灣大選的勝利者?

(2012-01-14 20:34:39) 下一個

 


誰是台灣大選的勝利者?


  宋魯鄭 2012-01-15


2012年是全球大選年,而拉開第一幕的卻是全球華人唯一一個民主社會台灣。114日,距中國傳統最隆重的節日春節隻有不到十天,尋求連任的國民黨與尋求再次政黨輪替的民進黨進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對決。在這場牽動兩岸和太平洋兩岸的選舉中,國民黨出人意料的以八十萬票的優勢勝出!馬英九在隨後的勝選感言中聲稱:“這不是馬英九個人的勝利,這是台灣人民的勝利!”


自從中國國民黨的權威領袖蔣經國先生打開民主之門,台灣已曆經五次最高領導人的直選,實現了兩次政黨輪替。應該說,這一次的大選是最為“正常”的。1996年第一次直選,長期一黨獨大的國民黨以較大優勢獲勝。2000年的大選則由於號稱“白天是國民黨主席、晚上是民進黨主席”的李登輝刻意製造國民黨分裂,致使民進黨僅憑三成選票贏得選舉。2004年,藍營實現大聯合,卻在最後一天由於突如其來的兩顆子彈以三萬票飲恨敗北。2008年,民進黨的貪腐已成全島民怨,竟出現了民主政治中少見的一邊倒的選舉結果:國民黨占立法院四分之三席次,擁有可以直接修改“憲法”的權利,挑戰者馬英九更是以兩百多萬票大勝民進黨。唯獨2012年,藍綠雙方第一次以各自的客觀實力對決 


僅就2012大選的結果來看,這自然是國民黨的勝利,也是馬英九個人的勝利。不過如2008年相比,民進黨卻也未必就是一個十足的失敗者:它大漲了六十多萬票,突破了六百萬大關,差距從十七個點大幅縮小為六個點----當然對於贏者通吃的民主製度來說,輸一票和輸一百萬票效果是一樣的;立法院大漲了13席,國民黨則丟掉了17席。所以說,當獲得51.6%選票的馬英九聲稱這是“台灣人民的勝利”時,剩下的48.4%的選民卻未必認可。


選舉結果一公布,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立即承認敗選,並宣布辭去民進黨主席----她很可能就像一顆慧星一樣,在特定時期放出自己的光芒之後而永遠消失。她回答日本媒體落選原因時,特別提到兩岸政策,認為,民進黨必須好好對之進行反省。應該說蔡英文的回答可謂一語中的:此次民進黨敗選,非關天時、地利與人和,全在其失敗的兩岸政策。可以說,今天的台灣,兩岸政策已經成為決定選舉結果的根本性因素。因為對於民眾來講,兩岸政策並非僅僅是悠關生計,生活水平高低,更重要的是政治層麵的穩定。但唯獨在一點上,民進黨無法回應民意。其實,“九二共識”是一個有相對模糊空間的用語,國民黨側重“各表”,大陸側重“一中”。但民進黨以台獨意識起家,根本無法在這一點上做出突破。選前蔡英文提出“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這樣極其微小的改變,竟也被綠營大佬公 開 解讀為“選舉語言,當選後再改”。更何況,在本土理念上,國民黨拚不過民進黨,但在兩岸關係上,民進黨則拚不過國民黨。即使民進黨要突破,也照樣比不過國民黨。在今天的台灣,世人皆知國民黨和共產黨有相當的互信,有黨對黨完善的溝通渠道,還有“民間”的海基會、海協會,有著成熟處理兩岸關係的機製 。這些都不是民進黨所具備的。民進黨對“中國”之排斥,淋漓盡致的體現在選前兩天舉行的外國媒體記者會上的一件小事上:有記者用中文提問,要求介紹民進黨當選之後,將如何發展兩岸關係時,民進黨發言人居然拒絕用中文回答。由是觀之,民進黨未來恐怕隻能在地方選舉中有存在的空間,在全島層麵則很難再有立足之地。


今天的選舉結果以及兩岸政策的決定性影響,實質上表明了大陸才是大選的真正勝利者。2000年民進黨曆史性的令人震撼的贏得執政權,痛定思痛的中共進行了兩岸政策的大調整,不僅實現了國共兩黨的和解,更推動了國民黨重新執政。在隨後的近四年中,兩岸出現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相互交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三通、直航、大陸遊客及自由行、ECFA的簽訂諸如此類,兩岸也從未有過的真正的開始交融。從而達到兩岸政策成為決定選舉結果的程度,說白了,也就是大陸在決定台灣的選舉。


大陸之為台灣大選的勝利者,還借有台灣的選舉,驗證了大陸的經濟成就以及建立在經濟成功基礎上的政治製度。


大陸的崛起被認為是二十世紀以來最大的地緣政治事件。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大陸的崛起越來越快,特別是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2009年歐洲爆發主權債務危機,大陸迅速成為全球經濟的發動機。短短幾年就取代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許多被美國占據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桂冠拱手讓給中國:製造業全球第一、汽車銷量全球第一、計算機銷量第一。大陸不僅成為抵抗經濟危機最為成功的經濟體,而且還帶動澳大利亞甚至德國免於危機的衝擊或迅速複蘇。而台灣由於文化、地理位置的便利,更是搭大陸經濟發展的高速火車,極大的減輕了經濟危機的衝擊。此次大選前,或避免發生意外影響選舉的事件,或為返回台灣投票的台胞提供更多的機位,大陸遊客瞬間大幅減少。頓時整個台灣都感受到衝擊:昔日人潮湧動的賓館、飯店、禮品店立刻人稀冷落。這就是為什麽,馬英九此次在民進黨傳統地盤南部並沒有大輸,從而確保了整個選舉的勝利。選舉結束後,英國BBC街頭采訪,一位百姓就講了一句:台灣經濟十分依賴大陸。一語道破此次大選結果的玄機。(馬英九在大選辯論會上展示自己的政績,其中一條是2008年前,來台旅遊人數為372萬人,現在則達到536萬人。而這新增長的160萬人中,絕大多數來自大陸)


大陸驕人的經濟成就,自然不會和其政治製度無關,套用經典馬克思主義,就是生產關係仍然適合而且還在極大的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在全球化的信息時代,台灣百姓自然會問:何以大陸的體製可以高效應對百年一遇的汶川地震,當台風襲擊兩岸時,大陸可以成功疏散上百萬民眾,而台灣卻釀成“八八水災”,救災無力?大陸可以製訂長遠的戰略,何以台灣就左右搖擺?我們不妨回顧台灣實行民主化以來的二十多年來,恰是大陸飛速發展、台灣停滯不前的時期。就在全球都要搭大陸的順風車的時候,台灣卻從李登輝再到陳水扁十多年自我封鎖、挑釁大陸,何也?一個如此簡單的道理,何以在台灣就需要十多年的時間才能糾正?


相對於過去,這一次台灣大選平和、理性,沒有任何惡性突發事件,堪稱完美。這或者是幾位候選人的特質(知識型、都市型、溫和派),也或者是台灣民主的自我演進。但相當重要的一點是大陸對台灣經濟的輸血對台灣民主品質的提高功不可滅----今天台灣對大陸的外貿順差已高達800億美元。人類的曆史早已證明了,經濟越是發達,民主的運轉就愈加良好。國家貧窮,民主不僅不穩定,而且極易釀成社會動蕩。假設台灣是今天的希臘,不得不出賣民航飛機來還債,家庭出現拋棄孩子的風潮,台灣的民主還會有今天這樣的平和嗎?假設選前一天,台灣如同法國一樣被標準普爾降級,震動整個社會,引發各政黨互相指責,今天的選舉還會是如此的結果嗎?


站在中國人的立場,兩岸製度不同但都成就斐然或不斷在向上演進,這應該是華人共同的福祉。當然,由於兩岸各種條件差異甚大(比如台灣隻有3.5萬平方公裏,僅是山東省的五分之一,人口也隻有山東的近五分之一),製度不可互搬,我們不能要求台灣實行大陸的製度也不能強求大陸實行台灣的製度,這才是“一國兩製”的智慧之處。比起台灣動不動要求“兩岸一製”,實是包容和睿智的多


台灣選舉的結果,對大陸而言還有一層積極的意義。2011年以來,仍然在危機中掙紮的美國不顧伊拉克依然混亂、塔利班在阿富汗愈戰愈勇,還是選擇從中脫身,並把力量集中到亞太,矛頭直指中國。此外,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迅速向核心國蔓延,即將達到新一波的危機高峰,2012年中國的國際形勢將相當具有挑戰性。對內,2012年也是處於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大陸的換屆年,此時穩定的兩岸關係,自然是大陸求之不得,從而能夠騰出手來應對內外前所未有的複雜局勢。


    所以,無論從哪一個方麵來看,大陸都是這次台灣選舉最大的贏家。我們也期待在隨後的四年裏,兩岸能夠在經濟一體化的同時,在政治一體化上也有重大的突破,以實現中國一百年來國家統一和主權完整的夢想。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他第一個喊出“複興中華、統一中國”的口號,把追求國家富強、實現國家統一,作為他矢誌終身的兩大奮鬥目標。孫中山先生指出:“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國家一天不統一,就不能說革命成功。”應該說,現在兩岸統一的條件日益改善,就看雙方的政治智慧和決斷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