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擔憂自然來自美國。美國宇航局前局長邁克爾·格裏芬日前在宇航局監督委員會聽證會上說:“他們(中國)是我們幾乎實力相當的競爭對手。如果我們不再被所有人視為世界的領導者,我會對美國的未來感到非常擔心。”
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最大的發達國家不可能實力相當。即便從專業角度看,中國對太空技術的探索與美國領先地位,也沒有太大的關係。
美國人富有憂患意識,也慣於通過誇大對手實力來實現自我激勵。隻是中國這個競爭對手太大了,中國發展速度如此之快,中國在文化傳統和政治製度方麵同美國又是如此不同。所有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中國發射天宮一號便成了一條“刺激性”新聞,甚至與世界格局的演變發生了關係。中國發展的所謂“不確定性”,往往就是這樣人為製造出來的。
美國人自我製造的憂患隱藏著一定的危險。把中國的正常發展當成對自身的挑戰,其負麵效應不隻是曲解中國發展意圖。美國一些專家也不無擔心地指出,如果美國真的把中國當成敵手,中國最終也就可能會成為美國的敵手。
中國向來有誌於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即便在貧窮落後之時也從未放棄這一精神上的追求。作為一個大國,中國的發展注定是全方位的。中國擁有自己 的航天計劃,發射天宮一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麵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課題,中國格外重視科技創新,也將不斷加大在這方麵的投入。中國在尖端技術方麵 的突破今後還會有,甚至會越來越多。
擁有怎樣的實力,這隻是觀察中國的一個方麵,更重要的是中國將如何運用自己的實力。在天宮一號升空之際,思考中國是不是有實力在太空擺開戰陣, 實在是不明智。中國堅決反對外空武器化和外空軍備競賽,這是由中國不走爭霸之路、堅持和平發展的戰略所決定的。中國不會因為有了自己的空間站就改變和平利 用外空的原則立場。“國強必霸”是西方深信不疑的戰略理論,用這樣的程式來“計算”中國和平發展的結果,注定是要出錯的。
大約40年前,美國《新聞周刊》曾刊登過一篇有關“乒乓外交”的報道。文章在結尾處引述了美國大學教職員協會一位專家的話:“隻有在我們意識到,中國如同別的國家一樣有著自己的困難與雄心,美中關係才可能回到現實中來。”這段話仍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