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色一體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裏無雲萬裏天。
正文

天妒英才——令人惋惜的中國十大英年早逝皇帝ZT

(2011-07-23 17:20:30) 下一個

天妒英才——令人惋惜的中國十大英年早逝皇帝
軒轅春秋:遊蕩天下



寫這個小文章,源於看兩晉史的時候想到,如果司馬懿早死那麽一年,劉裕早死那麽兩年,曆史將會怎樣?古代,一兩個帝王將相就能改變曆史的麵貌,不管他是天才還是白癡,長壽還是早夭。

    閑話少說,入選此榜的帝王要有三個條件。
    一、在位要短
    二、要兼具才德
    三、影響比較大

    不過有人覺得,一個皇帝即使有才能,也不能扭轉曆史,比如漢獻帝劉協、唐昭宗李曄、明思宗朱由檢等等。這話一出,我也沒什麽好說的了,就算我是在YY吧。 入選此榜的帝王不是有才就行了,還要有做出事業、影響曆史的可能,所以像會稽王孫亮、齊廢帝高殷這些娃兒就隻好剔除了。除了有才,還要有德,稍微有點小缺 德不打緊,不能太混蛋,否則死了隻會讓人叫好,不會惋惜,比如海陵王完顏亮、文宣帝高洋之流。

    選得比較匆忙,排得比較混亂,寫得比較粗糙,大家湊合著看嘍。

    第十到八名,難以改變曆史,但是有延長國運的能力。

NO.10 陳文帝 陳茜(蒨)

    陳茜(522-566),字子華,享年45歲。在位時間8年(559-566)。
    史載:少沈敏有識量,美容儀,留意經史,舉動方雅,造次必遵禮法。高祖甚愛之,常稱“此兒吾宗之英秀也”。(名、字、容貌、舉止、評價都很美很華麗,而且據說很耽美,很值得女孩們穿越去救,不過也許很容易移情韓子高?)
    高祖就是陳武帝陳霸先了。公元557年,陳霸先代梁立陳,兩年後匆匆駕崩(這好像是亂世開國君王的普遍現象),陳茜繼位。
    陳茜生於蕭梁興盛之時,在曆史上眾多的半截明君之一——蕭衍的治理下,梁朝經濟文化發達,軍事也不差,一時氣象我覺得甚至可以超過南宋。但是梁武帝逐漸糊塗了,國家逐漸衰敗了,侯景那廝在這堵光鮮的腐牆上踢了一腳,於是就倒了。
    直到陳霸先征戰取得這大大縮水的小半壁江山,還沒來得及怎麽治理就去世了,這個攤子就交給了陳茜。陳茜“起自艱難,知百姓疾苦”“妙識真偽,下不容奸”, 而且在陳霸先立國的過程中也屢立軍功(當然沾了名將周文育不少光),真是一個德才兼備的英才!於是不孚眾望,在他統治下陳朝政治清明,國力達到陳代頂峰。
    但是,天妒英才,他在位8年就掛了,這麽短的在位時間隻來得及稍微打掃打掃而已,來不及深度治理,於是陳代很快就衰敗了下去。

    假使陳茜多活二十年且不像蕭衍那樣爛尾的話,楊堅還真不容易吃掉陳。但是畢竟實力的差距明顯,陳茜即使長壽,也難保南朝不滅。同時陳茜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畢竟活了45歲,故排第十名。

短命程度:★★★★★★
才德水平:★★★★★★★☆
早死影響:★★★★★


NO.9 漢昭帝 劉弗陵

    劉弗陵(前94年-前74年),享年21歲,在位13年(前87-前74年)。
    漢武帝能活能打能生,活了70歲,打出了“漢”這個字的威名,最後六十多歲生下了劉弗陵。弗陵8歲即位,在老爸的光輝和霍光的輔導下茁壯成長。14歲就識 破了上官桀對霍光的陷害,平定叛亂。之後專注於發展經濟,消除了漢武帝揮霍國力帶來的後遺症,扭轉了西漢衰退的趨勢。
    但是,天妒英才,這小夥子才二十出頭就掛了。還好繼位的劉病己不算差,延續著大漢的榮光。

    武帝施威,昭帝施恩,一武一文,將大漢推向高峰。如果劉弗陵多活三十年,可以將這個趨勢進一步鞏固,漢朝的成就或許可以登上更高的高峰。不過考慮到他的繼承人也不錯,劉弗陵對曆史影響可能有限,另外他在位時間超過了十年,所以隻排在第九位。

短命程度:★★★★★★★★
才德水平:★★★★★★★
早死影響:★★★★


NO.8 齊昭孝帝 高演

    高演(535年 - 561年),字延安,享年27歲。在位不到兩年(560年-561年)。在高演和愛育黎拔力八達之間我猶豫了很久,終於決定把小高放第八位,愛哥第七個講。
    高演是高歡的第六子。他哥高澄也是個有才華的早夭的主,不過一來高澄沒正式當上皇帝,二來死得窩囊,三來道德敗壞,所以直接踢出候選。他哥高洋也是個有才的早死的皇帝,但是比高澄更混蛋。他弟高湛麽,連才都沒顯示出來,隻剩下混蛋了……
    相比之下,高演不但精神正常,而且很正氣。當初高洋在位時,高演對哥的做法看不下去,經常冒險直諫。高洋說:“隻要有你在,我幹啥不享樂?”幸好高洋那時 是清醒的,不然把弟弟砍了那就玩完了。高洋對高演很器重,臨終托孤。看來高洋精神並不一定失常,隻是過於亢奮了。
    但是高洋死的第二年,高演就聯合媽媽婁太後和弟弟高湛發動政變,不久就廢掉了高洋的兒子高殷。按說高殷也是個有才而且更短命的皇帝,但是他和孫亮一樣,無法控製局勢,可憐的娃兒。
    跟家裏一大堆的有才又短命的帝王激烈競爭之後,高演很不容易地登上了這個排行榜。高演繼承了家族的優秀才能傳統,同時又有著清醒的頭腦,即位之後,表現突出,關心民生,親征北方異族,“文治武功兼盛”,力挽高洋的混亂統治帶來的不安定局麵。
    但是,天妒英才,高演在位第二年從馬上摔了下來,重傷。加上媽媽婁太後和弟弟高湛的政治壓力,心情沉重的高演臨死前傳位給了高湛。北齊又落入了瘋子手中。

    高演可以說是北齊唯一的希望,但是擋不住一幫親戚的瘋狂。前期北齊的實力是高於北周的,如果高演可以多活個三十年,北周恐怕難以搞定北齊。由此想到,如果 北高演、南陳茜都能多活幾十年,恐怕楊堅就要頭大了,也許還沒統一,隋朝就被隋煬帝楊廣給敗了(反對者:沒統一他修什麽運河開什麽龍舟啊?)。這樣,曆史 恐怕要大變了。

短命程度:★★★★★★★
才德水平:★★★★★★★
早死影響:★★★★★

    沒時間了,明天更新第七到四名,那四位兄台具有改變曆史的能力。


NO.7 元仁宗 愛育黎拔力八達

    元朝的皇帝們一定很委屈,為啥同是少數民族兄弟,清宮戲那麽熱門,元宮戲見都沒見過?
    元朝曆史時間較短,亮點較少,其政治製度注定了統治難以持久。所以元朝要持久,必須要進行變革。而元朝恰恰有這麽一個機會,這個可能改變曆史的人就是元仁宗。
    孛兒隻斤·奇渥溫·愛育黎拔力八達(1285年-1320年),享年36歲,在位9年(1311年-1320年)。
    我一般稱呼皇帝都喜歡直呼其名,但是這位兄台名字實在太長,我屈服了,以下稱仁宗。
    仁宗即位後,開始大規模的改革,裁汰冗員,整頓朝政,改革幣製,普查田畝。這些都是一個明君應該做的事,我們不多說。仁宗的傑出之處在於,他做了更多文化 方麵的貢獻。曆史記載,仁宗早年熟讀儒籍,傾心釋典,雖然比不上漢族的讀書人,但是比起周圍的漢字都不認識的蒙古貴族們強多了。
    公元1314年,仁宗恢複科舉取士,漢人得以重新通過科考晉身仕途。這對於元朝的漢化相當重要,國內的民族矛盾也得到緩和。仁宗又下令將《貞觀政要》和 《資治通鑒》等書摘譯為蒙文,讓蒙古人、色目人(就是所謂的上層人士)學習。可見,仁宗也不是偏心漢族,而是在促進各族的交流。因此當時,元朝文化較為發 達,國家也很開放,海運興盛。
    軍事上,仁宗平定了西北察合台之亂。遠在西方的兩個汗國確實是管不上了,但是察合台必須掌握,否則新疆不複我有!大家知道,西域自唐代後期以來就不在中央控製之中,直到元朝才重新統一過來。仁宗控製住察合台,奠定了我們今天的西北版圖。
    但是,天妒英才,仁宗在位不到十年,就歸天了。建設不如破壞快,仁宗的兒子英宗還不錯(也是個早逝明君啊),但已經漸漸不能控製局勢,被刺殺後不久元朝政局就迅速糜爛了。

    假設這位蒙古兄弟能多個二三十年壽命,前程遠大,也許可以超過後來的康熙。首先元朝可以繼續漢化,甚至可以逐步廢除等級製度,如此則經濟、文化可以進一步 發展,國家得到穩固。我們想得更大膽一點,隨著經濟的發展,蒙古人的開拓精神,發達的海運,說不定再過個百來年就可以開始資本主義原始積累了(YY過頭了 嗬嗬)。
    如果真如此,大家想想,元朝的國土會變得多大?如果這個基礎得到穩固,現在的中國版圖可能會有多大。

短命程度:★★★★★★
才德水平:★★★★★★★
早死影響:★★★★★★


NO.6 明光宗 朱常洛

    朱常洛(1582年-1620年),享年39歲,在位——1個月(1620年)!(幾乎可以當上中國在位時間最短皇帝了。)
    20年提心吊膽的太子生涯,1個月的皇帝經曆,我仿佛看到了冥冥之中朱常洛大把大把的眼淚。
    朱常洛是萬曆神宗朱翊鈞和宮女意外生下的庶子,不但是庶子而且是私生子,所以雖然是長子朱翊鈞不喜歡他。朱翊鈞喜歡的是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所以朱常洛被 壓迫得很慘,一直麵臨著被廢的危險。不過朱翊鈞還是不敢輕易做這種會使國家動蕩的事,另外大臣們不惜代價堅定地支持著朱常洛。(明朝的大臣我喜歡,雖然待 遇低、刑法嚴,但是認定了的事,就死諫到底。)
    明宮三大案的第一案梃擊案很拙劣很蹊蹺,我們就不討論了。總之朱常洛逃過一劫(或許還有好處),幾年後終於熬到了朱翊鈞駕崩,登上皇位。
    在登基之前,朱常洛已經開始了政治改革,罷礦稅、釋直臣、賞邊兵。一時間走向衰敗的明朝又出現了希望,史上評論說“潛德久彰,海內屬望”。眼前的事實證明臣子們的眼光是正確的,拚死抗爭是值得的,人民的期望是滿滿的。
    但是,天妒英才,苦盡甘來的朱常洛連皇帝的寶座還沒坐暖就病倒了,然後在三大案的第二案“紅丸案”中一命嗚呼!明朝從此徹底失去了希望……

    朱常洛的才德究竟如何,由於在位時間太短無法進行準確的評估(但是能堅持那麽多年太子而不倒,至少要有相當的機智和忍功)。但是,他執政開始時的三項措施 雖然不大,卻是民生、政治、軍事三方麵都包括了,可見其全麵整治國家的意圖。然而這個隱忍了二十年的太子似乎真是沒有帝王命,一上台就歸西了,令人蹉歎。
    假如朱常洛能多活二十年,或者朱翊鈞那家夥早死一些年,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明朝的政局那是幾起幾落,幾度衰弱又幾度中興,如果朱常洛繼續進行改革,或許 可以壓製魏忠賢(畢竟不是朱常洛的人),調和臣子矛盾,避免黨爭,有明末的一批優秀政治軍事人才輔佐,或許可以挽救東北危局,緩解國內矛盾。有熊、袁在, 滿人很難進得來。再好好教導一下那個不成器的朱由檢(因為再過幾年朱由校就掛了),明朝再次中興有望。
    而且,這時如果再能中興,影響就大了!雖然邊患難以消除,但是清朝難以建立,滿人可能隻是匈奴、突厥、瓦剌等等之類的異族之一,退一步講,也可能形成宋朝 的南北對峙局麵,民族矛盾代替階級矛盾,明朝不會猝滅。那樣的話,當西方的軍艦來到之時,他們所見到的中國將會相當的不同。
    朱常洛原本上不了榜,但是正是由於他活下去能產生的影響想象空間巨大,所以我把他拉進來,而且排在第六。

短命程度:★★★★★★★★
才德水平:★★★★★★☆
早死影響:★★★★★★☆


NO.5 唐順宗 李誦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鬱悶,唐順宗李誦那是真正的鬱悶——說都說不出來。
    李誦(761年-806年),享年46歲,在位七個月(805年)。
    李誦做太子的時間比朱常洛更長,做了26年太子。即位之時,大唐已經混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而他自己也不行了。
    李誦擅長書法,經常幫老爸唐德宗李適寫個詔書什麽的。年輕時,在朱泚之亂中,李適出逃,剛成為太子的李誦親自持劍斷後。奉天保衛戰中,又身先士卒,大大鼓舞了士氣。
    在東宮時,李誦和王伾、王叔文等人交流天下事,形成了一個政治勢力和改革的念頭。然而正當他準備大顯身手之時,公元804年秋天,李誦突然中風(可能是長期鬱悶導致的),啞了。李適一看兒子病成這樣也急病了,很快就死了。李誦在病中即位。
    曆史記載,李誦即位之時,“衛士尚疑之,企足引領而望之,曰:‘真太子也!’乃喜而泣。”可見李誦人望之隆。
    但是,天妒英才,這個皇帝說不了話。世間最鬱悶的事莫過於此。但李誦還是開始了改革,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永貞革新”。革新主要針對的就是當時兩大毒瘤 ——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可想而知,這樣直接捋虎須的行為將遇到多大的阻力。如果李誦身體健康,以他的威望或許可以壓製反對者,但是如今皇帝生病,隻能把 改革的事務交給王伾、王叔文等人。而這些官員不是內侍,不可能一直陪在皇帝身邊。陪在他身邊的,恰恰是勢力龐大的宦官們。李誦的身體狀況,使得他非常容易 被宦官控製。就算矯個詔,他也沒法辯哪。
    改革於是迅速失敗。不僅如此,宦官們逼迫李誦退位,皇帝已無力抗爭。於是,即位不到七個月的李誦傳位給兒子李純(幸好唐憲宗李純還行,不然唐朝隻怕很快要垮)。
    第二年,李誦病逝。

    由此我們知道了,改革不僅需要創意、信念,還需要強大的實力做依靠。李誦不幸,在黎明前病倒,大唐的衰退不可扭轉。要是李誦能夠健康得當那麽二十年皇帝, 改革不說完全成功,以他親冒矢石的魄力,起碼不會像宋明二神宗那麽半吊子。又有王叔文、劉禹錫、柳宗元、韓愈、韋執誼、裴度等能臣輔佐,李愬等名將治軍, 大唐經濟政治文化中興,前途難以估量……如果進一步能夠治好藩鎮問題,五代十國乃至宋朝的曆史都可能轉變。

短命程度:★★★★★★★
才德水平:★★★★★★★
早死影響:★★★★★★★


    在排第四、第三名的時候,我相當的糾結。仔細想想,其實第三、第四不分上下,隻是個“前三甲”的名號在折騰人而已……


NO.4 魏獻文帝 拓跋弘

    注意來,這個拓跋弘不是拓跋宏。拓跋弘是爸,拓跋宏是兒。拓跋弘是獻文帝,拓跋宏是孝文帝。清楚了?
    拓跋弘(454年-476年),享年23歲,在位6年(465年-471年)。
    注意來,拓跋弘不是像其他幾個那樣死在位上的,他還當了5年太上皇,為什麽呢?
    拓跋弘3歲的時候就被立為太子,12歲就當上了皇帝,相比其他爭儲君爭帝位的帝王要幸運得多(我仿佛看到了冥冥中的朱常洛眼淚嘩嘩的)。這是因為他爸文成 帝拓跋浚也是個早死的英主。而拓跋弘更是青出於藍,繼承了老爸的改革事業,將北魏做大做強。他兒子更誇張,才兩歲就被立為太子,4歲就登上了皇位,而且成 就巨大,本來也可以入榜。但是雖然拓跋宏死得也早,卻是幾乎一輩子都在當皇帝(28年),事情做了很多,所以就不算早逝了。
    拓跋弘文武雙全,小小年紀就開始整頓政治、南征北討。史載其少時就有“濟民神武之規”,“勤於為治,賞罰嚴明,拔清節,黜貪汙”,北魏建國以來粗糙的政治 終於步入正軌。親自北討重創柔然,使其遠遁漠北,又討伐敕勒、壓製吐穀渾;南伐劉宋,收徐州、兗州。這麽多的成就,竟然是在短短五六年裏,由一個不到20 歲的毛頭小子完成的,委實了不起!他的治理為後來拓跋宏的改革打下了堅實基礎。
    但是,天妒英才,拓跋弘才18歲按現在來看可能還沒成年就退位了,把皇位交給了4歲的兒子拓跋宏!這太令人震驚。有人說這是因為拓跋弘是虔誠的佛教徒,又 熱愛老莊,所以看破紅塵讓位了。這種說法掩飾的痕跡太重了,君不見拓跋弘在位時如此活躍,如果他輕視名利,這麽折騰幹什麽?十幾歲的小孩就看穿世事了?實 際上,拓跋弘的退位是政治鬥爭的結果。
    很無奈,拓跋弘雖然是英才,卻搞不定家事。他的背後,有個我認為可以和呂、武、葉氏相提並論的厲害後媽——馮太後。馮太後狡詐、貪權,而且品德不好。拓跋 弘剛即位時,馮太後就親自臨朝,可是拓跋弘迅速親政而且做得很好,馮太後隻能鬱悶地壓製權力欲。矛盾產生了,深化了,爆發了。拓跋弘對這個生活作風不良的 後媽很反感,借故殺了她的寵臣,結果馮太後悄然反撲。一方麵,估計馮太後的勢力也相當雄厚,另一方麵,拓跋弘是個善良的孝子,於是決定退位。如果他是個心 狠的主,一場宮廷血案,多半也就了結了,然而他卻無奈地把希望交給了兒子。可是事情並未結束,拓跋弘的妥協,換來的隻是5年後被馮太後毒死,時年23歲, 正是年輕人大展鴻圖的年紀。
    讀書至此,我擲書擊案,甚感痛惜。
   
    雖然拓跋弘之子拓跋宏也是一代明主,進行了影響深遠的改革,但是卻不算是一代雄主。如果拓跋弘搞定馮太後勢力,繼續活下去,前途不可估量!要知道,那時南朝劉宋已經到了末期,政治動蕩,即將崩潰。以拓跋弘之雄才,豈會隻當觀眾?
    如果拓跋弘多當皇帝四十年,中國很可能就要統一了!拓跋弘之才之德,不遜李世民,而拓跋宏的才能更是明顯超過李治。也許大唐盛世,將會提前,變成大魏盛世,中國曆史將大為不同!
   

短命程度:★★★★★★★★★
才德水平:★★★★★★★★★
早死影響:★★★★★★★★


NO.3 晉明帝 司馬紹

    第三第四名不分先後。
    我很不喜歡晉朝,晉朝的皇帝一個比一個不順眼。但是司馬紹是個例外。
    司馬紹(298年-325年),字道畿,享年27歲。在位4年(322年-325年)。
    司馬紹是東晉“開國”皇帝晉元帝司馬睿的長子。據說其母為胡姬,是個漢胡混血兒,這讓他的相貌和品性都跟其他晉朝宗室很不一樣,王敦就直呼其為“鮮卑兒”。
    這個鮮卑兒小時候就“幼而聰哲”,司馬睿非常喜愛他。注意史書上說的不是“聰明”是“聰哲”。幾歲大的時候,司馬睿接見長安派來的使者時,把他放在膝蓋 上,問:“太陽近啊,還是長安近啊?”司馬睿不過是在逗小孩,他估計的答案也就是“不知道”或者“我去量量”“我去問問老師”之類的。但是這個小孩子回答 說:“長安近。因為有人從長安來,沒聽說有人從太陽來,這不就知道了麽。”司馬睿很驚訝。第二天,司馬睿設宴招待群臣,想向大家顯擺一下自己的聰明兒子, 又問了一遍。不料小紹回答說:“太陽近。”司馬睿大驚失色:“怎麽和之前說的不一樣啊?”小紹說:“抬頭就能看見太陽,但是卻看不到長安。”於是司馬睿更 驚奇了。這就是辯證法啊!怪不得不叫“聰明”,而叫“聰哲”,級別更高。
    這段記載很值得玩味。司馬紹為什麽兩次故意回答不一樣?很可能是故意炫耀自己的聰明,不過他確實有炫耀的資本。再想一想,我發現這兩次回答都有外人在,第 一次是在長安來的使者(也就是皇帝的使者)麵前,第二次是在自家的臣子麵前。……算了不要再瞎鑽牛角尖了,不然這一個幾歲的小孩的智謀也太恐怖了。其實更 奇怪的是“元帝失色”,就是不同的回答而已,司馬睿為何要大驚失色呢?
    跟隨老爸逃到江東,司馬睿稱帝之後,20歲的司馬紹立即被立為皇太子。公元322年,窩囊的司馬睿被王敦氣得病死了,24歲的司馬紹繼位。他的才華從此刻起開始閃耀。
    司馬紹的對手,是一時梟雄,將司馬睿扶上皇位,又將他逼死的琅邪士族——王敦。其冷血狂妄的特點早在當初石崇、王愷府上吃飯的時候就展現出來了。後來王敦鎮守荊州,實力雄厚,漸漸野心膨脹,不把朝廷放在眼中,最後終於發動叛變,要提前結束晉朝。
    第一回合,公元323年,王敦假稱朝廷征召自己,於是帶兵前往建康。這事他已經幹過一回了,輕車熟路。不料司馬紹將計就計,發詔征召王敦,還給他加官進 爵,送酒肉犒勞。這麽一來,膽大的王敦竟然心虛了,懷疑司馬紹已做好準備,怕自投羅網,於是稱病,不去了。這一出可以說是戰略上的空城計,讓王敦一沒理由 二沒膽略篡位。
    第二回合,公元324年,王敦病了,他等不及了,加緊叛亂準備。司馬紹也準備討伐。當時王敦仍駐紮在安徽一帶,於是司馬紹做了一件極其膽大的事情。司馬紹 換上便服,一個人就騎馬到王敦營外偵察去了!要知道他這時可是皇帝,以萬乘之軀,獨探敵營,其膽魄史上未見(當然,不跟那幾個瘋子比)。不過司馬紹相貌特 別,於是很快被敵軍發現了。王敦一聽士兵比劃,驚呼道那一定是鮮卑兒,趕緊追。於是五名正在巡邏的騎兵被派去追擊皇帝。不料司馬紹智略過人,棄寶物,澆馬 糞,成功甩掉了這五個追兵。不過也要怪王敦治兵無方啊,哈哈。
    第三回合,雙方正式開始了戰爭。王敦派兵攻打建康,司馬紹禦駕親征。同時,司馬紹果斷采取多項措施,瓦解敵軍。他重用王敦之弟王導,將琅邪王家爭取了過 來,派叛軍將領的親戚給他們寫信規勸。經過一係列出色的政治攻勢,叛軍未戰而先動搖了。此正所謂攻心為上也。之後,司馬紹派勇士偷偷渡江奇襲,大軍攻擊, 大破敵軍。王敦這外強中幹的家夥一氣一急,病死了。很快,這場叛亂被評定,晉朝轉危為安。
    司馬紹文武全才,遠近歸心。但是,天妒英才,正當他準備開始整頓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時,他病倒了。剛平定叛亂後的325年,司馬紹病死,準備進行的土斷工作交給了晉成帝。然而這個國家沒有了強有力的領導人,隻能繼續千瘡百孔下去了。

    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但是離白頭還有幾十年工夫就掛了,英雄之命何薄也。若使司馬紹再活三十年,前有陶侃、王導,後有桓溫、謝安,再後來謝玄、北府軍等等都可以大展鴻圖。南朝不缺人才,隻可惜小人白癡當政,有什麽辦法?
    這裏稍微說說桓溫。司馬紹眼光不錯,把自己的長女南康公主嫁給了年輕的桓溫,這兩個家夥的脾氣應該是很投緣的。有人說桓溫野心勃勃,但是我不這麽認為。桓 溫是個很直率隨和的人,他不過就喝醉了喊了一句“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就被罵成千古逆臣,他真有這麽做麽?倒是曆史上無數野心家,嘴裏不說,做 的卻是篡逆之事,反而名聲不那麽臭,有些成功的還變成了英雄。何況,隻要是有誌之士,看著台上一幫宵小和弱智禍國殃民,有點想法不正常麽?桓溫麵對廢柴, 都下不了篡位的決心,在司馬紹手下估計就更沒想法了。如此當後趙覆滅,北方混亂之時,下定決心北伐,那些小國將難以抵擋。
    這樣一來,十六國之亂可能提前結束,別說北魏,前秦都不一定出現。到時候司馬紹再收了王猛,那就是個夢幻陣容。中國曆史上長時間的“北克南”傳統也許會不存在!

短命程度:★★★★★★★★
才德水平:★★★★★★★★★
早死影響:★★★★★★★★

NO.2 周世宗 柴榮

    這是一個黑暗的年代。武力可以得到一切,要生存就不能讓別人生存。士兵們以劍為犁,反複切割著這片破碎的土地。北方政權更迭,再也不能恢複昔日的經濟中心地位,連從不分裂的南方也被一堆小國切得七零八落。這就是唐代藩鎮割據帶來的惡果。
    安史之亂,是整個中國曆史的轉折點。我一算很驚訝,安史之亂往前推1200年,正是戰國時代開啟,中國進入封建社會之時;安史之亂往後推1200年,正是 共和國建立,進入新時代之時;安史之亂往前推600年,正是東漢崩潰,中國進入大分裂的序幕;安史之亂往後推600年,正是元朝滅亡,現代中國疆域形成的 關頭。
    安史之亂後的1200年,中國曆史整體上走著下坡路,越到後來越無法挽回,最終必須經過徹底的打碎重來,才能獲得新生了。那麽在這1200年之中,有沒有過複興的希望呢?有,那就是五代後周世宗柴榮。
    柴榮在位短短5年,打下的基礎,就形成了後來一個三百年的王朝——宋。如果沒有柴榮,趙匡胤後來即使建立了宋朝,可能也隻是和五代一樣的一個地方政權而已,中國也許會像東晉南北朝一樣亂上幾百年。那麽,柴榮如果多活幾十年,則曆史將會如何?
    所以說,柴榮是個可以改變曆史走向的人。當然,我們並不認為他能解決中國所有的問題,而隻需要他創造出一個比較有利的環境,讓經濟、社會、文化從此可以比較順利地發展,從中孕育出新型的文明。

    柴榮(921-959年),享年38歲,在位5年(955-959年)。
    柴家本是大戶富貴人家,但是亂世中家道中落再正常不過,柴榮小時候就去投奔姑媽,也就是郭威的妻子。但是郭家也沒錢,沒法養著他,於是他小小年紀就出去經 商賺錢。商人出身的帝王在曆史上罕見,所以我們見到的皇帝,不是軍人就是地主風格。我們不能認定柴榮的商人出身對後來宋朝的重賞風氣有直接影響,但是柴榮 對商業應該不會像其他朝代那麽苛刻。
    小柴榮很能幹,做生意同時還習武讀書,郭姑父很喜歡,於是收他做養子。長大了一些,柴榮順利地轉業從軍,跟隨養父開始了政治軍事生涯。年輕的柴榮政治合格,軍事過硬,將轄區治理成沙場中的一片綠洲。
    公元950年,郭威黃袍加身“被稱帝”,代後漢建後周。郭威是個開明重情節儉的人,采取了一係列有利的治國措施,為後周開了個好頭。但是正如亂世中的普遍 規律,他剛上位才4年,就撒手人寰。但是郭威的全家都罹難了,這是郭家之不幸,天下之大幸。於是柴榮按遺命即位。這也是郭威的開明所在,如果是那種自私的 帝王,恐怕寧願抱個同族的小孩也不願把皇位讓給外人。當然,持陰謀論者肯定有,我就不理了。
    33歲的柴榮已經久經磨練,開始大展鴻圖,但是他發現自己仍然被人看不起。當時,北漢勾結了契丹人,趁郭威病死的機會南侵。柴榮宣布要禦駕親征,結果碰到 了一個名叫馮道的釘子。馮道這個老人精,已經不能叫幾朝元老了,而要叫幾國元老。他混世能力極強,主子說話從不反對,見到新主子毫不猶豫就拜,連任數國宰 相,史上所無,真人中之精也!但是這回馮宰相腦子沒轉過來,堅決反對柴榮親征。馮道任宰相多年,肯定有自己的勢力,為了維護統治穩定,以前的皇帝對肯定是 要客客氣氣的。但是柴榮正好不信這套,他的目標正是要打破這個亂世的舊框框。
    柴榮說:“唐初的時候天下草寇蜂起,太宗不是親自征討的嗎?”(柴榮的目標很高!)馮道還沒轉過彎來,也許他推測周朝也要短命完蛋了,此時出戰惹怒了未來 的新主子反而不好。他狂妄地說:“陛下能比得上太宗嗎?”有人曾說,馮道一直是委屈求全為大局著想,如果是這樣他會說出這樣的話嗎?柴榮火了,免了這個不 倒的宰相。
    但是,親征並沒有想象中順利,亂世中的軍人們都滑頭得很,剛一開戰周軍就有兩部人馬不戰而逃,顯然他們也看不起柴榮。逆境之中,柴榮拚了,親自上陣督戰。敵我雙方都震撼了,這年頭還有這樣的皇帝?於是像趙匡胤這樣的就受到感召,奮勇殺了上去,北漢契丹聯軍大敗。
    當一個時代已無英雄精神的時候,柴榮在喚醒人們心中的勇氣。
    勝利後,柴榮重賞功臣,嚴懲逃將,裁汰老弱,整頓軍隊,軍紀為之一整。柴榮建立了禁軍製度,將國家精銳部隊收歸中央直轄,逐漸掃清唐朝藩鎮的弊端。後來宋朝沿襲了禁軍,但是學得過了頭。
    柴榮又整頓吏治,發展經濟,改革幣製,改革考試製度,重視人才選用,唐末以來的沉悶世局終於出現了清新的空氣。又營建開封城,是為未來大宋之帝都。
    在穩定的國內政局支持下,後周逐步開始了統一步伐。柴榮定下“先南後北”的戰略,敗後蜀,破南唐。
    之後,又頒布《大周刑統》、《均田圖》,前者重視法律,後者是直接對古代最重要的土地問題進行改革,其誌頗遠也!又作《通禮》《正樂》,文化事業也沒疏忽,夠全麵了。
    另外有一個小細節,那就是柴榮取消了曆代曲阜孔氏的特權,這不是藐視聖人嗎?可見柴榮不迷信權威,破舊立新的意誌!(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少數民族不算,下 一次漢人這樣幹要到20世紀了)而且,柴榮還壓製佛教,禁私自出家,拆廟宇千所,還俗僧人十萬(寶貴的勞動力啊!),這人真是啥都不怕。而且他說:“佛家 曾謂:如有益於世人,手眼尚且可以布施,區區銅像又何足道!”以佛家之言製佛,其水平境界,反對者無話可說。
    這時,北漢又拉著契丹人打過來了。柴榮二話不說繼續親征,收複3州,直逼契丹人尚未完全捂熱的幽州。這是足以扭轉曆史的時刻!
    但是,蒼天又來扼殺人們的希望了。柴榮突然患病,被迫班師,隨即逝世。
    柴宗訓才7歲,就算有經天緯地之才,能奈何得了掌兵權的大將?魏晉以禪讓得國,以禪讓失國,後周以黃袍加身得國,又以黃袍加身失國。中國人,是很擅長學樣的。

    寫到這裏一時無語。
    柴榮曾說,如果能當三十年皇帝,“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然而時間隻過了六分之一,一代偉人憾逝。之後的宋朝,剛一開國就沒什麽豪氣,軟綿綿的。若能假以時日,收幽雲,驅契丹,統天下,以剛剛開始的新風氣為契機,也許可以創造中國新的曆史。
   

短命程度:★★★★★★★
才德水平:★★★★★★★★★
早死影響:★★★★★★★★★


    第一名,不是個皇帝,磚頭請飛來。沒有磚頭不正常、不可能、不爽快。總之,我要說的都說完,曆史仍在繼續,故事不會終結,隻留萬卷青史,徒引無限遐想。

NO.1 本該是秦二世 嬴扶蘇

    這是一個國家真正的開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實現了大一統。從夏初的萬國,到商初的三千國,又到周初的八百諸侯,上古中國的無數部落,最後終於被大 秦凝成了一塊。春秋戰國五百年血流不止,終於換來了一個“書同文,車同軌”的新時代。這絕對是中國曆史上最重要最關鍵的時刻。
    秦是中國史上第一個大一統中央集權的朝代,對後世有著重要的示範作用。然而,秦完成了統一,卻沒有成為榜樣,而是把這個榮譽交給了之後的漢朝。
    關鍵時刻,秦國的路走歪了。
    大家知道,一個政權可以馬上得天下,用暴力手段建立國家,但隨後必須根據形勢轉變政策,武立文治,國家才能走上平穩的發展軌道。如果繼續以暴力治國,國必不堪,更何況是剛剛統一,人心還遠沒有後世凝聚的秦朝。
    始皇帝武功赫赫,諸多政策也貢獻巨大,但是,他的思路沒有轉過來。或許他已經有所覺悟但是時間不夠了,所以瘋狂地追求長生。嬴政是個改變曆史的人,而且事實上,他把曆史改變了兩次。
    秦朝的穩定工作,本該交由嬴扶蘇來做。而且曆史顯示,他很有可能勝任這一使命。是的,嬴扶蘇沒有成為皇帝,但是他改變曆史的可能性太大了。

    嬴扶蘇(?-前210年),秦始皇長子,在位時間:0年。
    扶蘇生年不詳,但始皇帝死時才51歲,扶蘇同年死亡,不會超過40歲,肯定符合我的年齡評選標準。
    扶蘇的母親是鄭國人,喜歡唱鄭國的民謠《山有扶蘇》(扶蘇是小樹的意思)。嬴政也很喜歡,就把他們的兒子取名扶蘇。今日小樹,明日棟梁,嬴政的期望是明顯的。
    但是這個兒子的性子從小就和老爸一點不像,他雖然也是個聰明的小孩,但是非常善良,跟凶暴的老爸正好相反,大概是像他的母親吧。始皇帝焚書坑儒,一副天下 的事我說了算的霸氣,但是扶蘇多次勸他收手。他說:“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
    始皇帝非常之不爽。他覺得這個兒子太柔弱了,哪像我們勇悍的秦人?他恐怕在後悔當初忙於建功立業,疏忽了對兒子的教導。於是,他決定亡羊補牢,把扶蘇派到北方邊境蒙恬軍中,希望他能在軍事鬥爭中明白世界的現實殘酷。
    由此我們看出幾點。第一,始皇看似不爽扶蘇,其實很器重他,所以把他“趕”出去鍛煉,如果教訓上一頓然後仍一邊,那反而是不重視;第二,始皇把扶蘇送到了 蒙恬的軍營。蒙恬是什麽人?當時全國軍事頭塊牌子,文武雙全。把扶蘇派去,不隻是鍛煉性格的,而且是去學習軍事的;第三,我們推測,扶蘇那時的年紀估計不 會太老,否則隻怕早被老爸拉出去打仗了,何必等到現在。
    但是始皇的思想沒有轉變過來,他不知道也許扶蘇的善良正是能讓秦朝穩定延續下去的重要因素。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開始了最後一次巡遊。鬼使神差的是,他的第十八個兒子胡亥提出想跟著出去逛逛,於是始皇帝答應了。而且,隻帶了這個兒子。史書上說 胡亥品行不端,而且“極愚”。不過人們往往容易對厭惡的人誇大指責力度,胡亥應該還是有地方比較討始皇喜歡的,至少,始皇帝覺得這兒子跟自己有幾分相像 吧。
    走到沙丘,始皇帝病重了(有陰謀論者說是趙高故意下毒)。這倔人死要麵子,估計剛生病的時候還死撐著不肯說,直到終於發現自己不行了,趕緊寫信叫扶蘇回鹹 陽主持自己的喪事,也就是讓扶蘇繼位秦二世。但是,他還沒看到信送出去,就一命嗚呼了。更可悲的是,一代大帝竟然死了還給人當槍使,而靶子正是他自己創下 的基業。說實在的我也有點偏向陰謀論者了,趙高在始皇死後好像一點猶豫也沒有,立即拉攏了胡亥和李斯,做出大逆不道之事,簡直就像早有準備。
    變天三人組現在的最大目標,當然就是扶蘇。於是他們迅速準備了一封假信,說:“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秏,無尺 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 死,以兵屬裨將王離。”這話胡說八道得厲害,首先說扶蘇與蒙恬屯邊十多年了,可十多年前蒙恬還在統兵伐齊哪!扶蘇那時不在始皇身邊嗎?又說無尺寸之功,那 蒙恬大破匈奴,奪取河套大片土地算是什麽?雖然始皇殺人很粗暴,但是以這種莫名其妙的理由殺自己的繼承人和國家軍事核心,這算什麽事?
    而扶蘇哭了,自殺。蒙恬阻止他說此事可疑,也沒能管用。扶蘇難道看不出這裏可疑嗎?我不這麽認為。首先,扶蘇看了使者的信,“入內舍,欲自殺”。他沒有立 即執行,而是跑進了內舍。而且,蒙恬在內舍阻住了他。後來“使者數趣之”,使者催了好幾次,扶蘇終於說:“父而賜子死,尚安複請!”於是自殺。蒙恬不肯 死,被囚禁起來。如果說扶蘇軟弱自殺,蒙恬三十萬大軍的主將,為什麽也沒有抵抗力?李斯他們難道真的天真到寫封信就能搞定扶蘇、蒙恬?所以很有可能是他們 已經做好了準備,扶蘇是在半被迫的情況下自殺的。
    扶蘇說,父親賜兒子死,怎麽能再請示?這話就怪,自古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沒聽說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的,而且既然是親父子,那更應該複請了。恐怕扶蘇已經料到了真相,他的哭泣是因為猜到父親已經死了。
    話說回來,如果真是始皇要他死,他當然無法抵抗始皇帝的權威;如果有人假托始皇帝的名義要他死,則局麵已被別人控製,他也隻有死路一條。總之,當看到這封信的時候,他已不得不死。
    扶蘇在民間的聲望很高,胡亥即位之後,民間不知道扶蘇已死,還在說“少子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後來陳勝吳廣喊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起義,卻仍然假稱扶蘇的名義。須知陳勝吳廣可不是秦人,而是秦國的死敵楚人。
    之前人們沒有大規模地造反,是因為:一、始皇帝的權威震撼力,二、統一後確實帶來的便利,三、人們對繼承人扶蘇的希望。而胡亥將秦國瘋狂使用民力的傳統運 用到了極致,根本不把人當人使了,於是大秦的基業瞬間崩塌。可惜他還沒看到這一結果,就被趙高殺了。有人說,趙高是漢朝第一功臣,很有道理。

    最後一個假如。假如,始皇帝能在撐一撐,等信送出去,中國的曆史恐怕都要巨變了。秦國在扶蘇手裏滿滿結束軍事高壓統治,開始轉為文治,就很可能逐步穩固下來,消除原七國人之間的矛盾,一個大一統國家就可能延續下來。
    秦國與之後的朝代不同,秦國是從西周時期就出現的古國,其風格將與後來半路出家的各朝代大不相同,此後中國也將更難分裂。
    秦國是崇法的,雖然扶蘇袒護儒家,但儒家思想難以像漢朝那樣迅速占據統治地位(雖然是經過篡改的儒家)。中國的法製化可能會因此大大提前,甚至可能在法製環境下仍然保持百家爭鳴的文化狀態。
    如此,項羽將是一個落魄的楚國遺少,劉邦將是一個平凡的小公務員。
    如此,我們也許將叫秦族,說秦語,寫秦字……韓國的首都將叫秦城(等等,秦城不是監獄嗎?)

短命程度:★★★★★★★★
才德水平:★★★★★★★
早死影響:★★★★★★★★★★

(全文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