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色一體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裏無雲萬裏天。
正文

環球時報社評:對批判的消化是機會也是風險

(2011-06-10 13:08:58) 下一個

社評:對批判的消化是機會也是風險




  • 2011-06-10 08:22

  • 環球時報




摘要:中國社會的政治承受力必須快速擴容,中國沒有什麽政治麻煩,大家思想高度統 一的時代過去了,一定的思想分裂是必然的,一部分人的政治目標與國家主流政治方向不一致也已經無法避免,中國社會的穩定要在這個現實的基礎上營造,中國必 須是一個經得起少數人以合法或非法方式搞政治對抗的國家。

當前中國互聯網上人氣旺的人,有些是現行體製的批判者,他們喜歡搞對抗,模仿西方的政治操作,從各個角度觸動中國的現實。他們會不斷帶來中國社會過去沒有碰到的問題,消化這些問題既是中國社會的機會,也是風險。



近來網上“獨立候選人”的熱門話題就是這樣的事例,人大法工委8日就縣鄉基層人大代表的選舉進行釋法,這在過去十分罕見。



人們注意到,批判的氛圍在中國互聯網上逐漸形成,參與批判的社會名人在增多,有些人因為批判而變成網絡名人。現在很多人搞不清楚,這樣的批判態度究竟已經是社會思想的主流,還是它僅僅是互聯網營造的一種幻象。



與此同時,支持國家當前發展道路的知識界人士逐漸變得沉默,這些人中公開發表自己意見的,很容易受到攻擊,被貼上各種標簽。因此一些人默默做自己的事,避免在敏感問題上表態。



一些批判者提出的主張明顯與社會公共利益不符,比如他們貶損愛國主義,主張中國在國際競爭中放棄對國家利益的追求,把國家利益與公民利益人為對立起來等。但這樣的觀點在傳播,在互聯網上用髒話搞批判,比用禮貌語言講理更容易得到掌聲。



在一個以和諧為基本政治價值的社會裏,這種批判文化的擴散帶來明顯的不適應。它的積極分子宣稱,中國的未來就是這種批判文化的不斷擴大,由它來重塑社會。他們不認為中國社會本身的成長會更快,它會反過來容納並消化各種批判。



無論如何,我們大概不能對這種批判文化的快速膨脹視而不見,雖然它們更多存在於虛擬社會,但實際上它們並不“虛擬”。我們尤其不能按照過去的方式,一成不變地組織我們的生活,仿佛什麽都沒有發生。



中國社會的政治承受力必須快速擴容,中國沒有什麽政治麻煩,大家思想高度統一的時代過去了,一定的思想分裂是必然的,一部分人的政治目標與國家主流政 治方向不一致也已經無法避免,中國社會的穩定要在這個現實的基礎上營造,中國必須是一個經得起少數人以合法或非法方式搞政治對抗的國家。



國家的政治承受力越強,少數人對主流價值觀的分裂就越可能轉化為社會的彈性,以及改革的特殊推力。實際上中國一直受到西方的巨大政治壓力,這種壓力也是中國改革緊迫感的塑造力之一。中國目前對外部壓力的承受力,明顯大於對內部壓力的承受力。



承受力其實都是磨煉出來的,中國現在不斷出各種問題,但社會總體是穩定的。今天互聯網上及現實的問題如果在上個世紀末集中出現,中國的社會秩序很可能發生斷裂。



然而當前不斷走強的批判文化必須有自我反思的力量,它的極端化發展將與中國的基本政治價值發生衝突,顛覆中國的秩序。中國近代以來各種苦難醞釀出來的 強烈複興願望,以及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基本訴求,不會接受以任何政治借口製造的社會真正動蕩,因此批判文化的成長空間不可能是無限的。



中國在改革的途中,改革的過程本身有節奏,也會有調整。讓每一次調整都是軟著陸,而非硬著陸,需要中國社會的集體智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