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托馬斯·弗裏德曼先生:
您最近在《紐約時報》發表題為《給中國的一些建議》的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公開信。您嚐試著就“阿拉伯之春”給出“你們的評估”。在您看來,從突尼斯到敘利亞,阿拉伯民眾要求的不僅僅是麵包、GDP,還有“尊嚴”,以政治自由化和民主化程度為衡量標準的尊嚴。您認為對“尊嚴”的追求,是“革命爆發”的原因,於是您鼓勵中國朝著這條道路前進。
首先需要感謝的是,您至少確認了包括您在內,世界應該為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感到自豪,盡管這樣的提高仍然是不夠的。
其次,我想謙卑地提醒您,在考慮信息技術給阿拉伯世界注入新的活力時,似乎不應該忘記一個既不那麽新、也不那麽舊的詞,那就是“巴勒斯坦問題”。非常 遺憾,您在討論阿拉伯世界民眾對“尊嚴”的追求時,完全沒有提及這個詞。另外想必您也知道,與此前美國政府對民主轉型的表態相比,此次美國政府麵對“阿拉 伯之春”的態度,尤其是在埃及的問題上,充滿了遲疑和反複。美國為何遲遲沒有支持埃及的變革?美國為何繼續在安理會無條件支持傳統盟友以色列、甚至單槍匹 馬地否決安理會決議?這些正是為廣大阿拉伯青年,也就是您所說的“阿拉伯之春”———或美國媒體所說的“維基革命”、“臉譜革命”等名詞中的主角所困惑 的。
說這些無非是想真誠地提醒身為知名記者、 富有影響力的政治專欄作家的您,真正的力量既不在於硬權力,也不在於華麗的辭藻和美妙的理想,而在於現實的行動。這裏的行動指的是自己率先垂範,指的是采 取統一的標準衡量。選擇性地麵對事實,建立在某種傲慢基礎上的空洞說教,並不能夠達到其原有目的。尊敬的弗裏德曼先生,您懂得,不是咩?抱歉,這裏使用的 是中國網絡空間的流行語言。所謂從善如流,比起您給中國國家主席費盡心力地寫信,更加有效的示範,是呼籲白宮的政策製定者從善如流,修改巴以問題上偏袒以 色列的一貫做法。這麽做,無需您寫信,新一代活躍在數字空間的阿拉伯青年自然會更加相信美國,中國的行動也將因此變得更加積極。
第三,您想必知道,與西方“己之所欲,必施於人”不同,東方強調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根據現行的國際體 係,一國如果過度使用自身的優勢權力,必然引發其他國家基於恐懼的製衡反應。從去年開始,希拉裏閣下頻頻會晤美國互聯網界的大鱷,探討讓互聯網成為美國 “巧實力”外交政策工具的雄心已為世人所知曉。但尊敬的弗裏德曼先生,您知道麽,非常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這恰巧應驗“物極必反”的東方智慧:過度強調用互 聯網來推行美國的外交政策,會讓相關的技術、應用和公司看上去都像是美國政府的代理人,而不是代表中立的價值。
最後,如果您有空再多學一門外語,冒昧地邀請您在微博或者別的什麽中國社交網站上,開設一個中文賬號,您有機會直接和您並不十分了解的多數中國網民進 行直接交流。他們中的多數或許無法熟練使用英語,但他們會讓您知道中國已經以及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還有中國政府如何學習應對由此帶來的諸多挑戰。根據我 個人有限的知識,現在中國早就走過了所謂啟蒙階段,是否要讓更多的民眾參與公共政策的製定,是否要實行民主,基本已經不是問題了。現在我們關心的,是找到 一種適合自己的民主模式。而在這點上,我們並沒有分歧。
尊敬的弗裏德曼先生,您懂我的意思了麽?
此致
敬禮
沈逸 博士
複旦大學
2011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