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色一體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裏無雲萬裏天。
正文

劉仰:解放軍和紅軍的白條

(2011-06-25 18:17:40) 下一個

解放軍和紅軍的白條


(2011-06-25 23:09:20)



 


    “敝軍軍行千裏,給養不足,故不得不就食於當地民眾,我民主政府成立之日,即行結算。此證可抵人民應負擔之公糧,如有超出者,則由民主政府償還之”。



    這是西曆1947年路經湖北某地的一支軍隊給當地百姓留下的紙條,這張紙條的用處是軍隊向百姓“借糧”。通俗點說,這種紙條就是白條。老百姓拿出了糧食, 收到這樣的紙條,將來能兌現嗎?當我們今天說美元也是白條的時候,道理都是一樣的。今天,這張由很普通的紙張寫成的“白條”已經是無價之寶。因為,開具這 張白條並加蓋紅印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當年挺進大別山的劉鄧大軍的一部。這張白條其餘內容如下:



    今借到:
    黃岡縣石古鄉元保七甲熊毓南、熊華先先生穀壹千斤。
    此證
    經手人:楊春興
    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旅供應部印
    十一月廿一日


 


解放軍和紅軍的白條



    這張白條的故事並不複雜。西曆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一路上拋棄了很多輜重和給養,到了大別山地區,部隊堅持下來,條件非常艱苦,既無糧草也無 援兵,還有很多戰鬥減員。借條中的兩位熊先生是堂兄弟,如今已去世多年,這張解放軍的白條,現保存在他們後代的手裏。當年,兩位熊氏兄弟居住的“黃岡縣石 古鄉”,現屬武漢市鳳凰鎮,屬於大別山餘脈。這個地方當年是劉鄧大軍與國民黨軍隊反複爭奪交戰的地區,因而,熊氏兄弟當年把一千斤糧食借給解放軍,還要冒 一定的風險。首先,作為農民的熊氏兄弟並不富裕,借出一千斤糧食還是堂兄弟兩家湊的,給了解放軍,自己家就要餓肚子;其次,那時候,當地不是後方根據地, 而是國共雙方軍隊反複爭奪的地方,熊氏兄弟借給解放軍糧食,還要提放國軍的反攻倒算,甚至可能殺頭;第三,當時誰能確定解放軍一定能獲勝?如果解放軍沒能 戰勝八百萬全副美式武裝的國民黨軍隊,熊氏兄弟借出的糧食,最終的結局又會如何呢?是否就永遠有去無回了?
    但是,熊氏兄弟還是把糧食借給了解放軍,按當時的物價,這一千斤糧食折合約80塊大洋。事實上,解放軍最終戰勝國民黨軍隊,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有無數個熊氏兄弟這樣的農民義無反顧地支持。陳毅曾經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此話不謬。
    熊氏兄弟將這張借條保存了兩年後,新中國成立了。新政府開始兌現當年的白條。西曆1953年,1957年,當地政府至少兩次廣泛發動群眾清理借據,償還戰 爭期間解放軍向老百姓暫借的各種物資。但是,熊氏兄弟沒有把借條拿出來,他們把它視為傳家寶。現在,這張借條在熊氏兄弟的孫輩那裏。西曆1999年,武漢 市政府得知此事後,派專家對這張借條做了鑒定,確認了它的真實性。此時,熊家的生活並不富裕,但他們依然拒絕了政府的物質幫助,留下了這張借條。
    西曆1947年,國民黨還沒有呈現出明顯的敗勢、頹勢,湖北老百姓為何要大力支持解放軍?熊氏兄弟的後人轉述當地老人的話說,一開始,當地老百姓也搞不清 軍隊為何打來打去,但是,當老百姓得知解放軍就是當年的紅軍,很多人立即改變了態度,決定把糧食借給解放軍,決定幫助解放軍。這個地方當年也屬於紅軍根據 地的範圍,紅軍這個詞,對於當地老百姓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是,為何當地老百姓一定會支持紅軍呢?除了當地老百姓有不少子弟參加紅軍外,其實還有其他原因。 在這裏我講一個紅軍的小故事,雖然這個故事不是發生在湖北,但是,這個故事卻是所有紅軍的行為準則,它也許能幫助現在的年輕人了解紅軍與民眾的關係。
    江西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由於種種原因而失利,紅軍不得不開始了艱苦的長征。蘇區的中央銀行也在長征的隊伍中。這個銀行隻有十幾個工作人員,雇了些挑夫,配備 了不多的警衛部隊。挑夫的擔子裏,有些是蘇區銀行印發的鈔票,俗稱“紅軍幣”,還有一些是紅軍繳獲的黃金、珠寶、銀元等戰利品,也算是蘇區銀行的家底。紅 軍長征到達遵義時,隨著戰場上的勝利,形勢有所轉機。遵義會議前後,紅軍在遵義停留了10天左右。高層在開會,基層卻在忙別的事。
    當時的遵義約十幾萬人口,是較為富裕的地區。紅軍準備利用在遵義停留的機會,補充各種給養。對於當時中國各地的其他軍閥軍隊來說,補充給養基本上就是搶拿 百姓的物資,連法國大革命後的拿破侖軍隊也是如此。紅軍不是土匪,紅軍是獨一無二的,不搶拿百姓的東西。紅軍的銀行有“紅軍幣”,可以用它向百姓購買。然 而,遵義並非蘇區根據地,老百姓不願收“紅軍幣”怎麽辦?紅軍銀行通過調查得知,遵義地區的食鹽非常昂貴,原因是,食鹽供應被幾個大財主壟斷了。紅軍便采 取了“打土豪”的政策,沒收了大財主的食鹽,在遵義市廣泛貼出布告,紅軍以低廉的價格大量供應食鹽。這個舉措滿足了當地絕大多數百姓的需要,因而也深得人 心。但是,紅軍銀行的布告指出,隻有用“紅軍幣”才能購買食鹽。這個決定像什麽?它簡直與幾十年後美國的貨幣政策一模一樣。美國說服中東產油國,決定用美 元結算石油,實際上就是製造市場對美元的需求,大家都需要美元,便用自己的產品換得美元,再去購買石油,紅軍銀行在幾十年前就這麽做了。百姓必須用“紅軍 幣”購買便宜的食鹽,就是在市場上製造對“紅軍幣”的需求。雖然紅軍可以用黃金、銀元直接購買物資,但是,當地百姓由於沒有同紅軍打過交道,積極性也未必 很高,不願把東西賣給紅軍也很正常。而食鹽是人人都需要的商品,它造成了大範圍的普遍需求。
    由於百姓需要用“紅軍幣”購買便宜的食鹽,並且想多買一點儲存起來,以備將來斷貨,因此,百姓們便將自己的糧食、布匹等物資賣給紅軍,換取“紅軍幣”,再 去購買食鹽。紅軍由此得到了較為充足的給養補充。但是,這裏有一個大問題。如果紅軍永遠在遵義,“紅軍幣”便可以永遠在遵義使用,百姓不會有什麽損失。然 而,紅軍隻在遵義停留十來天,等紅軍走了以後,老百姓手裏還有多餘的“紅軍幣”怎麽辦?如果紅軍一去不返,百姓手裏多餘的“紅軍幣”等於是紅軍留下的白 條,能不能兌現,誰都不知道。這種擔憂,某種程度上類似當今人們對於美元的擔憂:當初以真實的財富換來的紙幣白條,未來還能換回同樣的真實財富嗎?紅軍如 果利用食鹽與“紅軍幣”掛鉤的政策,換得大量物資,留下大量的“紅軍幣”,等於是欠了當地百姓的債,雖然這對處於困難之中的紅軍是有好處的,但是,這會嚴 重影響紅軍的聲譽。
    當時紅軍銀行的行長是毛澤民,在得知紅軍即將離開遵義時,毛澤民決定,再次廣貼布告宣布:凡是百姓手裏有多餘“紅軍幣”的,都可以到紅軍銀行兌換成銀元。 紅軍銀行十幾個人手,就在十多天的時間裏,完成了“紅軍幣”從發行到回籠的全部過程。毛澤民領導的紅軍銀行的這個決定比當今美國政府要高尚很多,它既在經 濟上維護了民眾的利益,也在政治上維護了紅軍的聲譽。所謂信用,既是經濟的,也是道德的。得民心者得天下,不隻是空話,而是實實在在地維護百姓的利益,從 這個舉動上就能看出來。所以,紅軍所到之處,老百姓都會以切身經曆得出結論說:紅軍從不坑害老百姓。所以,十多年後,當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當地民眾聽說 紅軍回來了,自然還會支持維護百姓利益的解放軍,這就是熊氏兄弟願意把一千斤糧食借給解放軍的原因。


    對於今天的政權來說,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決不能忘記,更不能違背。美國日薄西山,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國為了自己而傷害其他人的利益,就好比一個假 設:當年紅軍用大量的“紅軍幣”采購了物資給養後,留下“紅軍幣”揚長而去;多年以後,紅軍得了政權,也不兌現當年的白條。本來,“打土豪”沒收食鹽得罪 了少數奸商,是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的。但如果濫發“紅軍幣”騙取民眾的財富,最終連民眾都會失去,紅軍將麵臨大財主和普通百姓都不支持的狀態,那就真成土 匪了。然而,紅軍是窮人的軍隊,他們堅定地站在維護普通百姓利益的立場,寧願為此而得罪少數財主。紅軍能做到的事,美國是做不到的。所以,美國是難以得人 心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