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色一體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裏無雲萬裏天。
正文

美聯儲對金融的大幅放寬最終將以非常痛苦的緊縮作為結尾

(2011-05-05 12:05:46) 下一個

肯尼思·羅格夫:伯南克會見媒體



本文來源於《財經網》  2011年05月05日



美聯儲對金融的大幅放寬最終將以非常痛苦的緊縮作為結尾

 


發自劍橋——


在美聯儲最近也是頭一次的新聞發布會上,主席本·伯南克為本機構飽受詬病的大規模購買美國政府債券(也就是所謂的“量化寬鬆”)政策大力辯護。那麽他的理由有說服力嗎?


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伯南克幹的不錯。但美元持續下滑而黃金不斷上升的事實也反映出市場對此的懷疑態度。對於中央銀行來說,最困難的事莫過於投資者們聽到的信息往往與央行想傳達的截然不同。


很顯然,美聯儲是在交易者的呼籲下被迫采用“量化寬鬆”政策的,因為原本一直用來對通脹和增長進行微調的隔夜利率已經下降到近乎零了,但美國經 濟卻依然停滯不前,又被揮之不去的高失業率所困擾。人們把一切問題都歸咎於量化寬鬆政策,從資產價格泡沫到食品暴亂甚至連膿包病都沒有漏下。包括外國財政 部長到政治漫畫家(請參見網上一段名為“量化寬鬆答疑”的動畫視頻)以及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薩拉·佩林在內的所有人都爭相對政策發表自己的高見。


批評認為量化寬鬆政策拉開了全球金融係統滅亡的序幕,甚至關係到整個文明。他們最有說服力的抱怨就是人們對量化寬鬆究竟如何運作知之甚少,因此美聯儲冒著可能毀滅全球金融係統的巨大風險換來的隻是對美國經濟的一點推動作用。


不論這一觀點是對是錯,有一點是相當明確的:隨著美聯儲與其他各國央行的貨幣緊縮周期政策背道而馳,加上各大評級機構紛紛考慮調低美國的信用評級,美元的購買力相對於美國的貿易夥伴來說已經下降到了前所未有的低點。


伯南克的辯詞其實是站得住腳的。他指出量化寬鬆政策完全不是批評所說的“非常規行為”。如果從該政策對包括長期利率,波動性和股價等金融狀況的 影響來看,它與我們自以為很熟悉的常規利率調整政策非常相似。因此對量化寬鬆政策潛在負麵影響效應的擔憂其實是被過度放大了,況且如果最終想逆向回收這一 政策的話也沒有太大的難度。伯南克否定了那些關於商品價格和新興市場通脹的抱怨,認為這些狀況更多地來源於對貨幣政策的錯誤運用以及那些高速發展經濟體過 度僵化的匯率管製。


主席的這番評論恰好是選在一個關鍵和敏感的時間點來發表的。在未來幾年間,美聯儲將可能進入一個貨幣緊縮周期,並穩步提高利率。美聯儲無意高歌 猛進,因為美國經濟依舊虛弱,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長率也隻有可憐的1.8%。但同時該機構也可能不能長期按兵不動,以免通脹預期上升到一個危險的程度,最終 迫使其使出強硬手段,在付出極大經濟代價的情況下去遏製通脹。


在逐步脫離量化寬鬆政策方麵,伯南克必須小心另外一個陷阱,那就是資產價格的意外崩潰。許多華爾街交易老手都確信量化寬鬆政策隻不過是舊有“格 林斯潘對策”的放大版。這種對“格林斯潘對策”的迷信源自於這位前美聯儲主席一條眾所周知的理念:美聯儲不應嚐試壓製一個快速上漲的股票市場,除非市場已 經發展到了危及一般商品長期價格穩定性的程度。但如果股票市場過快下跌的話,美聯儲應當小心衰退的可能性並使出強硬手段來緩衝下跌。


那麽這些交易員的觀點又是對是錯?量化寬鬆政策是否就是“格林斯潘對策”的翻版?當前極低的利率促使投資者將資金投向一些高風險資產。雖然貨幣政策也必須考慮到這些因素,但美聯儲可能會認為監管者有責任去確保資產泡沫不會導致過度借貸並最終引發債務危機。


考慮到當前不甚樂觀的複蘇態勢,伯南克甚至可以進一步認為隻有美聯儲走對了路子。包括歐洲央行在內的其他發達經濟體貨幣管理機構可能是對短期的 通脹波動性反應過度了。但或許是不想冒犯自己的外國同行,伯南克采取了一個更為謹慎的對策,僅僅堅持美聯儲的政策是對美國有利的選擇。


在為美聯儲政策辯護的過程中,伯南克必須小心不要發表一些可能引發投資者過度恐慌的言論。事實上,投資者已經有足夠的理由去恐慌:畢竟美聯儲對 金融的大幅放寬最終將以非常痛苦的緊縮作為結尾。那麽美國經濟是否已經準備好迎接這一時刻?跟解釋量化寬鬆的特殊調節措施比起來,解釋這場向緊縮政策的必 然轉化顯然更有難度。


美聯儲應當牢記:無論它的分析有多冷靜或者多合理,但自己卻是與一個最缺乏冷靜和理性的市場打交道。恰恰由於已經有如此多的情緒被投入到了量化寬鬆政策之上,因此回複常態所帶來的心理衝擊可能是極為危險且出乎意料的。


肯尼思·羅格夫,哈佛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學教授,曾任世界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