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色一體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裏無雲萬裏天。
正文

ZT:談中東北非的政治經濟影響

(2011-05-04 06:39:14) 下一個

環球網評論


五位學者:中東北非的政治經濟影響


伊斯蘭精英在尋找發展模式


徐光裕(原解放軍防化學院 院長、將軍)



1.對阿拉伯世界的影響。


首先要定性,我認為中東不是典型的革命,而傾向於巨變。要弄清它的性質。首先要弄清空間的概念,也就涉及到板塊的概念。


我認為它的性質——伊斯蘭世界在21世紀尋求發展模式的定性。21世紀,西方有自己模式,自由經濟和民主政治,它很牢固。以中國、印度為首,有東方模式。還有俄羅斯為代表的先進模式。在這種格局下,伊斯蘭精英階層感到危機,尋找伊斯蘭世紀發展模式。所以這次中東北非的事件涉及深層次的原因,所以持續時間長,但之後會緩解。因為它萌發了一種新的動向,所以有多米諾效應。


2.為什麽現在發生?


1)東西方模式成熟,對伊斯蘭刺激;積重難返,弊端量變到質變;網絡的推動作用;公民的不滿 。


2)對世界的影響:世界會出現伊斯蘭板塊,有新的力量,它逐漸強大,地位上升,與西方抗衡。中國應該持著歡迎的態度。革命變動的方式應有所不同,我們希望少流血。西方想影響中東北非,讓伊斯蘭按照它的意願發展,我們中國希望它按照自己意願發展。


 


中東劇變以及世界秩序的重建


趙可金(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員副教授)


我的題目是《中東劇變以及世界秩序的重建》。


我的基本看法是這次中東劇變的首要原因是國際原因。是全球化的消極後果,是對中東國家和伊斯蘭國家的集中殺傷。這個殺傷不僅對伊斯蘭世界,對其他世界 也有影響。全球化傷害中產階級、中下階層。全球化發展越充分的地方,越容易收到全球化負麵發展的影響。不同國家變現形式不同。這次事件對世界國際關係和世 界秩序重大衝擊。


第一個衝擊,就像當年蘇東劇變是蘇聯領導力下降的產物,這次是美國世界領導力下降的產物,美國的表現猶豫,能力上捉襟見肘。我接觸的美國官員和學者對美國世界形象力的衰弱十分的悲觀。


第二個,在冷戰後長期存在的西方陣營已經出現了分裂傾向。美國和歐洲,甚至歐洲內部不再保持一致。如果蘇東劇變解構了東方陣營,這次劇變很可能解構西方陣營。世界秩序可能會出現新的秩序。


這個秩序可能跟全球化有關。這次劇變讓我們感受到世界已經不再是單層的、力量結構平行的(世界)。而是分層的,整個世界分為社會權貴體係和全球社會抗 議體係。社會權貴體係是在冷戰秩序結束以來,通過全球化在國際社會構建的一整套國際社會體係。而這個製度體係通過聯合國、IMF、世界銀行、WTO等一係 列全球方位構建,使得全世界資本家和各國政府聯合了起來。


麵對這個體係的發展,受全球化影響的中下階層對權貴體係發動攻擊,形式和表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在西方國家,美國的茶黨和歐洲新民粹黨,這兩股力量隻 改變了領導人,更換政黨性質,不會導致政權的瓦解。但是在發展中國家,在其他的一切本身內部結構有扭曲的國家會表現為政權的更迭。兩種形式雖然有差異,但 性質上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可能麵臨一個全球社會體係通過另外一種方式的聯合來鬥各個國家的地主,誰管這個土地就鬥誰。這不會改變權威體係本身的性質,這個 世界畢竟需要權威體係。


所以,我不願意稱為兩級世界,而是兩層世界,上麵的社會權貴體係,和下麵的社會抗爭體係,所以世界政治的重心下移。世界政治爭奪的焦點不再權力的範圍 數量,而是在於權力性質。是爭奪領土不如爭奪社會認同。權貴體係越介入,這個力量越會向權貴體係發散。比如說伊拉克的反美注意


第四個,全球秩序麵臨重建。有四個方麵,中美關係的 全球支柱作用日益凸顯,當然,這個中國主觀上存在願不願意接受的問題。第二個,G20將稱為世界治理的新的國際體係的基礎;第三個,世界治理的功能性體 係,包括聯合國安理會、人權理事會等將稱為主導機構。第四個是本土力量崛起,像阿盟。另外就是,草根政治崛起,這個在世界政治上到底是什麽樣的角色還不 明。


 


危機牽製了美國的對外戰略


倪峰(社科院美國所 副所長)



我想談兩個問題:


第一,為什麽會在這個時間段這個地方發生這件事?這是一個國際視角,觀察這個問題最大的國際背景是2008以來的金融危機。這導致的是經濟的變動,更 是政治的變動。上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危機的政治後果是法西斯上台,這是發生在資本主義內部。現在,在資本主義發展後,政治經濟後果會有分離。我在美國曾問過 一個專家,他說這次危機的政治經濟後果可能是分離的,政治後果最可能是在非洲以及東歐這兩個地區發生。這給我的啟示是北非變局還是跟金融危機有關,這是金 融危機發展的一個新階段。經濟危機有三個階段,一是金融危機導致資本主義金融市場的混亂,二是歐洲等地區的主權債務危機, 三是在薄弱環節導致的政治危機。經濟危機後,美國通貨膨脹 大宗商品糧食價格上漲,這種外部因素在中東脆弱的環境中爆發,進而引發大變局。現在,金融危機已經發展到政治危機顯現的時間


第二,這場危機對美國有什麽影響?顯然,對美國的對外戰略影響重大,這可以從美國政府應對危機的表現看出。這場危機是在美國的意料之外,猝不及防。而美國奧巴馬政 府對此危機的態度糾結,政府內部始終存在兩派聲音,沒有一致。這場危機對美國對外戰略最大的影響是全球戰略的東移的牽製。去年,美國全球戰略是戰略東移, 當時我們開研討會即認為最的大阻礙是中東。現在看來,麻煩比去年預想的更多。美國在中東有極大利益,是這個地區主導性的外部力量,故會投入相當大力量緩和 危機。剛才還提到了會不會有二次革命的問題,這就是美國會在這個地區陷多久。我認為,對我們,這可能也是戰略機遇期。


 


談談一國內部的非民主化傾向


薑毅(社科院俄羅斯所 教授)



我本人是研究俄羅斯問題,那今年也是蘇聯解體20周年,那麽20年前那場變動今天如何看待,我想從這個方麵來談我的看法。



1.蘇東與北非不同



1)蘇東政治訴求大於民生訴求,北非民生訴求大於政治訴求


2)蘇東統治層訴求和派別不同,精英層的矛盾傳到到市民。而這次,精英層稱為了民眾的對立。


這兩個不同導致了一個結果。由於蘇東巨變時,政治訴求大於民生訴求,且精英層先於市民,因此精英層在變革的過程中把握了變革的進程,在一定程度上有控 製,使得社會變革的陣痛相對少,特別是在東歐,沒有大規模的流血衝突。精英派把握和引導了民眾的改革,而北非這次有大規模衝突,尤其是利比亞



2.共同性:二戰之後,國際的民主化的興起


二戰後,在反法西斯國家中形成了對民主的追求,它成為了各個國家的共同追求,當今沒有國家敢於強烈的反民主,民主稱為二戰後任何國家政治製度建設的基本條件。


民主化表現:20世紀60年代,國際關係民主化。民族獨立,從原來的宗主國中擺脫出來,民主成為了國際關係的訴求;20世紀70年代,怎麽樣在國家政 治製度內部設計上和你真正能夠實現民主這個理念,這個最突出的表現,就是1975年赫爾辛基協令。民主傾向出現在了蘇東,現在在北非也有出現;現在,民主 有了一個新的表現,人權與主權的關係問題。國際關係形成了一種新的概念,就是在民主化的進程中,怎樣應對一個國家內部可能出現的非民主化的?這個我想是中 國學者應該把握和研究的。


 


阿拉伯國家是有希望的


張敏謙(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談政治經濟影響,政治影響遠大於大於經濟。政治上,最大的影響的和剛剛大家談得原因非常密切。我個人觀點是,長期以來講全球化都講經濟全球化、經濟影 響,後來對全球問題開始重視。很少看到價值層麵。我認為全球化價值層麵非常深刻。帶來兩個結果,理念觀念對世界的認識上非常深刻。一個是對自由的渴望,第二是是權利意識的覺醒。維護個人權利。我認為一直在第三世界國家(有影響)。阿拉伯世界在世界上一直邊緣化,和政府政策排斥有關。觀念傳播相對慢一些。可 能在其他國家快一些。看第三世界國家,這種現象不僅僅發生在中東北非。在許許多多國家可能都會出現。並且,這很難說屬於國際原因、外部原因。這種理念已經 收到外部影響的擴大內化為深刻的內因。由於傳播和現實,處於高燃點。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很偶然的出於城管行為。


如果承認這是現實,就有一個如何應對的問題。中東北非地區的統治者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反而變本加厲。有人說是反恐給了他們創造了條件,形成倒退。穆巴拉克甚至說到家族政治。與時代潮流、民情變化形成的巨大反差。我個人認為這是深刻原因。


這不是一次街頭、短期可以解決。從大的方麵來講,是從亂到治的過程,最後阿拉伯世界會尋求到一個解決辦法,是一個長期反複的過程


從這個角度來說,有人說阿拉伯民族是個沒有希望的民族。就這個事情來說,我認為阿拉伯國家是個有希望的國家。反複後,最終可能形成有阿拉伯模式。另外 一種判斷會長期動亂下去。兩種判斷會產生不同的後果。我個人認為長期是第一種。我不認同西方模式。看現在土耳其在阿拉伯世界地位上升,阿拉伯世界可能長期 是土耳其模式。


這種政治後果,民主自由會成為人類共有的一個價值觀。包括我們中國。從這個角度世界上會形成一個趨勢和潮流。


第二個,簡單提國際戰略格局。短期對美國有非常大的衝擊,打亂了他的戰略部署,但是我認為這會對美國地位起到一個加強作用,而不是削弱的作用。長久是對美國有利。我認為這和美國的重返亞太不具有相關性。中東北非、尤其是中東始終是美國的關鍵利益地區。美國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是拔掉了兩個反美的釘子,在中東取得戰略態勢的優勢。


(按:每個人的看法都有局限之處,自己思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