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色一體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裏無雲萬裏天。
正文

中國學者:中亞上演大國爭奪戰

(2011-05-25 22:02:44) 下一個









中國學者:中亞上演大國爭奪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26 00:48:48  




















中亞地區有可能上演新一輪的大國爭奪戰,成為美俄中三國的熱點角力場。

中評社北京5月26電/法治周末刊載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顧煒的文章指出,最近,美國國會專門召開聽證會,討論持續 數月的阿拉伯之春會不會蔓延到中亞,與此同時,美國負責中亞事務的官員高調提醒中亞接受中東教訓,推進中亞地區的政治改革。他的一席話,讓世界嗅到了一股 濃重的火藥味,鑒於中亞的地緣政治影響,它已經成為美、俄、中的熱點角力場

5月11日,美國助理國務卿羅伯特.布萊克(Robert Blake)說,盡管中亞國家與中東國家存在著經濟和社會的差異,但中亞各國政府應以阿拉伯之春為鑒,接受政治改革,從本國長期穩定的利益出發為國內公民提供更多的自由。

美國瞄準了中亞

2011新年伊始,中東北非的一連串事件就讓世界局勢顯得不平凡,讓人們隱約體會到種種異樣。先是突尼斯的跨年騷亂把原總統本.阿裏趕下了 台,然後這種騷亂迅速在北非中東的各個國家間傳播蔓延;執政30年的埃及強人穆巴拉克晚節不保,被迫交權,甚至現在不得不交出積累一生的積蓄以換取特赦, 逃避刑罰。

緊接著阿爾及利亞、也門、巴林也出現動亂;敘利亞的巴沙爾.阿薩德也麵臨著窘境;而持續至今的利比亞戰亂局勢以及卡紮菲本人的去留也依舊吸引世界的目光。這些改變孕育著某些國際局勢新的調整。

就在人們還依舊沉浸於對阿拉伯之春的思索時,一個更驚人的消息傳了出來:5月1日,本.拉登被美國擊斃。這位製造了2001年9.11事件的恐怖大亨,在過去的10年一直是美國渴望找到並處決的對象,如今拉登已死,整個世界似乎結束了一個本.拉登時代。
 

 


本.拉登時代以反恐為口號,以看似渺小卻又影響巨大的恐怖分子為目標。在這個旗幟下,全世界似乎都可以團結起來,大國之間也可以彌合分歧,就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反擊恐怖主義。

可現在,這個時代戛然而止。拉登之死,在21世紀第二個10年開始的時候給全世界提出了一連串的新問題:美國的下一個目標是誰?反恐似乎可以暫時進入休整期,那麽接下來會是一個新的大國紛爭的時代嗎?全球的新熱點會在哪裏?

有人把拉登之死比作潘多拉魔盒,似乎並不為過,這一連串疑問引發了全世界的思考。當確定變成了不定,當一個新時代開始時,人們都在尋找:美國的下一個目標會是誰?

布萊克的一席話讓人們看到了某些問題的答案。盡管他自己也說他並不是預計近期中亞會有大的變化,但僅僅相距拉登之死10天,美國就對中亞問題發表了談話,這不得不讓人們猜測在這10天時間裏美國作出了哪些決定。

而且很明顯的是,布萊克的談話直指中亞國家的政治體製,他說中東政局動蕩的最重要的教訓就是政府必須迎合人民的需要和願望,而中亞國家的政府在美國看來顯然不符合人民的需要。由此,似乎撥雲見日,中亞是美國的下一個目標。

著名的地緣政治學家英國學者麥金德曾有一個聞名於世的論點,他把亞歐大陸喻為世界島,提出誰控製了世界島,誰就能控製整個世界。而世界島的心髒正是中亞,盡管麥金德的說法不無絕對,但中亞地位的重要卻無可否認。


位於亞歐大陸中心的中亞地區,北接傳統軍事大國俄羅斯,東臨迅猛發展的中國,西邊是重要的石油產地西亞中東地區,南麵則是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加之本身具有的石油氣資源和伊斯蘭國家的身份,其地緣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不愧為曆史的地理樞紐。

吉爾吉斯斯坦因其戰略位置,自1991年獨立後,一直是俄美在中亞博弈的要地之一。

9.11事件後,美國在比什凱克近郊的馬納斯國際機場建起一處空軍基地,兩年後,俄羅斯與吉爾吉斯斯坦達成協議,俄方重新啟用位於比什凱克以東20公裏的坎特空軍基地。

2010年4月,吉爾吉斯發生動亂時,美國和俄羅斯爭先恐後地對吉爾吉斯提供應急資金和物資。

現在美國已經利用經濟援助把吉爾吉斯打造成民主榜樣,為中亞地區的政治民主改革提供樣本。

美國走進中俄後院

20年前中亞還是前蘇聯的一部分,如今這裏是大小不等的5個國家。在俄羅斯的戰略布局中,這裏被叫做“近鄰國家”,是抵禦美國與西方勢力進逼的最後緩衝地帶。

盡管有一段時間,彼此各方都離心嚴重,但俄羅斯明白,所謂的“甩包袱”是不負責任的短視行為,失去中亞危害巨大,所以它選擇在獨聯體的框架內,繼續發展同中亞各國的關係,盡管並不由衷情願,也力所不逮,但維持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卻是俄羅斯必須要做到的。


在政治安全方麵,通過獨聯體和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幫助中亞國家穩定局勢;在經濟方麵,俄羅斯加入中亞合作組織,並將其並入歐亞經濟共同體,促進經濟合作和進 步;在文化方麵,俄羅斯努力維護並拓展俄語在中亞地區的使用程度,推動相互間的文化交流。中亞是俄羅斯的“後院”,俄羅斯當然要維護中亞的穩定和發展。

美國也自然深諳陸權學說的精髓,但沒有十足把握之時,它並不急於全麵染指中亞,畢竟在20年前,這裏曾是前蘇聯的領土。

但20年確實可以改變一個世界。20世紀的最後10年,伴隨著蘇聯解體,中亞國家獲得了自身的獨立,但卻在發展道路上舉步維艱,也在獨聯體的 框架內止步不前。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在中亞地區的南麵打開了一個缺口,由此開始了對中亞的介入。

2004年前後發生在格魯吉亞、烏克蘭等國的“顏色革命”,其背後就是美國的推力,意在中亞西麵樹立起改革的典範,這一段攻勢中美國在吉爾吉 斯斯坦小試牛刀,成功嵌入該地區。2006年美國改組國務院機構,將中亞5國從歐洲局並入中亞南亞局,從而全麵啟動“大中亞計劃”。

2003年開始的伊拉克戰爭以及今年在中東北非的動蕩,又形成了西南麵的圍攻態勢,如今這裏隻剩下一個伊朗作為中亞的緩衝地帶苦苦支撐。美國全麵染指中亞,幾乎已經成箭在弦上之勢。

但問題在於這10年間還悄然發生了另一種變化。2001年6月,就在“9.11”事件發生前,歐亞大陸的一個引人注目的變化是上海合作組織宣告成立。上合組織由中、俄、哈、吉、塔、烏6國組成,旨在反對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宗教主義三股勢力。


輿論普遍認為,上合組織的成立標誌著中國外交的主動性轉向,但對中國的更切實際的意義在於穩定西北邊疆,特別是打擊東突分裂勢力。在上合組織框架內,中國與西部鄰國一起加強合作,共同促進地區局勢的穩定。

與此同時,對於中國的另一個引申意義卻在這10年間日漸明顯,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上升以及對能源需求的加大,中亞在中國大戰略中的地位也日 益凸顯。中亞豐富的資源成為中國滿足能源需求的重要供給地區;而中亞局勢的穩定以及與中國的經貿合作的開展,更有利於穩定中國的西部邊疆並不斷擴大中國的 地區和國際影響力。

正是在這些意義上,中亞地區在政治、經濟、安全方麵對於中國的重要性已經十分顯見,2010年吉爾吉斯所爆發的騷亂,迫使中國政府集中開展撤僑行動接回本國同胞,同時期中國新疆地區也出現了一些不穩定形勢,由此可見,中亞地區某種意義上也成為了中國的小“後院”。

5月1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了有關中東北非局勢的講話,再次強調在突尼斯和埃及發生的變化是北非地區的樣板,美國對中東局勢的設計已經明確。那麽,接下來就自然會有相當部分的中心轉向中亞。

美國對中亞的關切除了繼續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外,對中國西部邊疆的穩定加以侵擾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同時,介入中亞能夠將歐亞大陸西麵的北約 和東麵的美日同盟鏈接起來,從而謀定整個亞歐戰略版圖。因此,作為亞歐地區的心髒地帶,美國對中亞的介入事實上是進了俄羅斯與中國兩大國的“後院”。

中俄需同心應對美國介入


麵對美國的戰略壓力,俄羅斯與中國的聯手勢在必行。早在葉利欽時代,俄羅斯認清形勢後,果斷與中國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時,開啟了中俄合作的新模式。 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標誌著中俄合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上合組織框架內,中俄雙方以及與中亞國家一起進行了多次聯合軍事演習,不僅有利於震懾 “三股勢力”、維護地區穩定,更有利於向意欲全麵進入中亞的美國顯示實力和決心。

此外,上海合作組織已將伊朗、巴基斯坦等國吸納為觀察員國,其擴大組織影響力的發展戰略已然明確。而日前,中俄兩國都分別表達了對於阿富汗成 為上合組織觀察員國的歡迎,這也是兩國聯手抵禦美國介入的表現。在軍事強力與政治合作之外,中俄兩國還努力從經濟層麵拓展對中亞的影響。

作為近幾年經濟快速發展的“金磚國家”代表,俄羅斯與中國分別以各自的方式加強與中亞國家的經濟聯係。2010年俄白哈關稅同盟的建立,正是 俄羅斯努力推動的成果。中國與中亞的經濟合作發展迅速,2009年的貿易額首次超過了俄羅斯同中亞的貿易額,而天然氣管道工程的建成更是兩利之事。所以, 在聯手應對美國方麵,中俄兩國的合作是積極和富有成效的。

但隨著美國攻勢的加強,這種聯手禦外的成效能否持續並有力回應,還需要中俄雙方的共同努力,最關鍵的一點是俄羅斯與中國必須同心。


雖 然中亞在中國戰略布局中的重要性日漸加強,但遠沒有其對俄羅斯的重要性強,對於俄羅斯而言,它對中國與其合作能否持久的擔心是不無道理的;麵對中國成為世 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現實,俄羅斯也難免眼紅和妒忌,這也就是為什麽俄羅斯國內會出現警惕中國超越俄羅斯在中亞的影響力的聲音。

因此,同心協力就成為俄羅斯與中國守好後院、抵製美國的合作關鍵。此外,中俄兩國都略有忽視的是伊斯蘭教問題,盡管中亞不是阿拉伯國家,但伊斯蘭教在該地區影響巨大,這也是今年北非中東的變局有可能蔓延到中亞的重要原因。

但反過來,這也確實可以成為中亞國家反對美國幹涉的重要聯合動力。因此,中俄在聯手禦外的過程中,除了政、軍、經方麵的合作,還應該注意文化和宗教方麵的工作,正確麵對中亞國家反對美國幹涉內政的合理抗爭。

前蘇聯解體已經20周年,世界風雲在這20年間發生了巨大的變革。而2011年發生的一係列事件,又在不斷改變著國際局勢。中亞地區有可能上演新一輪的大國爭奪戰,成為美俄中三國的熱點角力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