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花老虎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最奇特的一個聖誕節

(2016-05-19 20:47:37) 下一個

去年聖誕夜,我沒有像往常一樣在溫暖的室內享受大餐,而是頂著漫天飛雪,奔波在從明尼蘇達到芝加哥的高速上。這條路要開10個小時,我是帶孩子們滑完幾天雪,連夜往回趕,家裏還有一堆節目等著呢。

以前每到感恩節和聖誕夜,公路上人跡罕至,連快餐店也不開門,因此旅行一定要帶上吃的。但不知不覺間,除了滿世界雨後春草般的留學生、遮天蔽日的互聯網,節日營業的商家也越來越多,行路變得容易多了。

盡管我們平時很少去麥當勞,但跑長途時遠遠看到明黃的大M,總覺得很親切。饑腸轆轆間照例停到一間M店前,聖誕快樂的問候撲麵而來。吃飽就有了精神追求,重新上路後倆娃開始央求我講故事,還要關於聖誕節、最好是我自己、而不是耶穌誕生在馬棚的。

時間都去哪了,我怎麽成了“講那過去的故事”的媽媽了呢,隻不過從高高的穀堆旁邊,變成了飛奔的汽車裏麵。

我的老底早被掏空了,好在涉及聖誕節真還有一個。那是我來美後的第一個聖誕。學校十二月中旬放假,剛好在一家中餐館包外賣的朋友因手腕扭傷,推薦我去代工。二十年前,留學生打工司空見慣。

老板脾氣暴躁,但很能吃苦,也頗有經營天賦,使之成為繁華地段唯一的中餐館。那點活現在看來沒什麽,可當時對我極具挑戰。最意外的是,剛幹了一個多星期,老板在聖誕夜前一天,突然通知我第二天去端盤子。打過工的人都知道,這是高升了。

老板是廣東人,中學趕上了文革,文化不高,因此就愛雇學生妹,既有青春活力又帶書香氣息,用他的話講哇我好喜歡。但在重要的節日讓業餘菜鳥打前台,夠荒唐的。他的解釋是發現我學菜單最刻苦,認為我很敬業。

可實情是因為我愛看書,考GRE又落下個背單詞的病根,而餐館實在沒什麽可看的,唯有厚厚的菜單了。我隻想乖乖地包外賣,對這個變動很緊張,又不敢違抗土皇上,忐忑不安地去跑問朋友。她說了句你幹不好還幹不壞嗎,我才踏實了。

平日我坐公交車出行,因為過節不運行,所以朋友開車去送我。餐館11點營業,我提前10分鍾到達,奇怪的是一拉門,沒開,從窗戶望進去,裏麵漆黑一片。我迷惑不解,左右看看,整個街道靜悄悄的,隻有些許清淩淩的小雪砢,無聲地灑落著。

回頭再找朋友時,除了兩行車胤,哪裏還有她的影子。我想打電話,可街上的公共電話要投硬幣,我兜裏倒有幾塊錢 - 說來好笑,那是準備應付打劫的 - 但都是紙幣,隻好在空空的街上東遊西蕩,希望碰到人換鋼鏰。

經過咖啡店路過海鮮館穿過停車場拐過幾個街角,還是連個人影也沒有。當時氣溫攝氏零下7、8度吧,我穿的黑短裙和小外套漸漸抵禦不住寒意了,滿眼華麗濃鬱的節日裝飾,看著也多了幾份淒涼。我開始心慌,連失聯已久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都想起來了。

終於,地平線上出現了兩個女人的身影。我穿過馬路迎上去,令人失望的是她們也沒有硬幣。其中一位指著不遠處一棟建築讓我去那試試,說完就繼續匆匆趕路了。我沒太明白她的意思,可別無選擇,隻好滿心狐疑地過去了。

天壤之別,隻隔著兩道門。裏麵不但有人,而且熱鬧非凡,聖誕樹散發著清新的鬆香,鮮紅的絲帶和金色的吊飾鱗光閃閃,伴隨嫋嫋環繞悠揚的聖樂,一派歡快的景象。前台一名青年女子,見我進來滿麵笑容,我手裏捏著一美元,像見到了救命恩人:Will you please do me a favor? 她笑得更甜了: Of course, but you don't need to pay,不等我說第二句,她示意邊上一個女孩馬上帶我往裏走。

那是一道長長的走廊,兩邊地上東倒西歪地坐了不少人。老美喜歡席地而坐,本沒什麽奇怪,奇怪的是這幫人都盯著我看,有的還咧著嘴笑,好像哪裏不對勁兒又說不出來,總之有些詭異。走廊的盡頭是後廳,有一溜鋪著白桌布的長條桌,和擠擠嚓嚓的很多人。沒容我反應,女孩已拿過一個裝滿食物的盤子遞上來,兩隻明晃晃的炸雞腿特顯眼。

這是要幹什麽?我不知所措,本能地推讓著。這是給你的,請便吧,女孩耐心地端著盤子。這時幾個衣冠不整的人也圍攏過來,有男有女,笑嘻嘻地勸我說吃吧吃吧,別客氣。我懵了,結結巴巴地說我、我吃過飯了。吃過還可以再吃啊,味道不錯呢,還有人要拉我過去坐。

為什麽會給我飯吃?我為什麽要吃飯?我挺害怕的,但堅持拒絕。女孩疑惑地問道那你想要什麽呢,我說想換幾個鋼鏰打電話。電話在前廳呀,她放下雞腿又帶我原路往回返。我又被檢閱了一次,這回看清楚了,有頭發淩亂的,有門牙缺失的,有傻笑的,還有吹起口哨的… …

青年女子跟我確認我真不需要吃的 - 至此我也不知道演的是哪出 - 我重複隻需要個硬幣打電話。她哦了一聲,摸索一陣掏出兩個25美分,也不要我的一美鈔。於是在聖誕夜,我討到了人生的第一筆錢。

原來節日餐館比平時晚開一個小時門,我第一天打這個工,別人不知道我不知道,因此忘了提醒我。經過這番折騰,時間也快到了,直到離開那座樓,我都不知道那是什麽地方。

大冷天的被扔在街上,又跑到流浪漢堆裏被吃飯,聖誕夜啊,這麽淒慘的遭遇讓大家笑出了眼淚。大廚告訴我那個樓叫YMCA,是個健身場所,但不知道它還管飯。還有人說等把老板炒魷魚,知道去哪要飯了。廣東人愛喝例湯,但我更喜歡熬剩的豬骨頭,因此總被稱屬狗。老板盛了一大碗肉骨頭端給我,說了聲今天你可不能給我搞砸了,在他就算道歉了。

食客很快就到了,因為其它餐館都關門,一整天都人滿為患。一直到半夜收工,我緊張得連一口水都沒喝,根本沒察覺過了那麽久。做前廳果然好,$240刀小費等於十多晚包外賣,不過杯盤刀叉長久都在眼前盤旋,以至於我後來不管在哪,看見桌子上有東西就想收走。

聖誕清晨走出餐館,世界一片璀璨,YMCA依然燈火通明。

YMCA,全稱Young Ma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 基督教青年會,是一個1844年成立於倫敦、總部設在日內瓦的全球性基督教青年社會服務團體。它按照基督服務的精神,通過普世的誌願活動,觸及教育、文化、技藝、體育和社團上的事工,多年來對發展青少年健康的身體、頭腦和心靈,貢獻巨大。

YMCA的創始人是George Williams, 1821年生於英國西南一個農場,小時候是個沒心沒肺滿口髒話的小混混。十幾歲時被家人送到城裏的布店當學徒,開始接觸到教會,並成為了一名基督徒。20歲時他去了倫敦一間布店打工,幾年後當上部門經理,同時也進行布道和福音宣傳。後來他娶了老板的女兒,又寫下一樁富小姐愛上窮小子的傳奇。

當時由於工業革命的興起,大批青年農民從農村湧入城市,在各類工業企業中做工。但在這個過程中,這些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狀況問題百出,從無所事事、精神頹廢,到酗酒賭博成風,嚴重的甚至觸犯法律。George見狀深感不安,召集同行創辦了一家慈善機構YMCA,讓民工們免費居住,鍛煉身體,尋求信仰,過健康的生活。後來他還遊說大老板、也就是老丈人,掏腰包把這種慈善行為也擴展到其它的行業。

到了1851,YMCA遍布於歐洲、澳洲、美加等主要工業國家,不久又組成了YMCA世界協會,更利於青年會間相互的協作。它據聖經新約馬可福音的經文,以“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為會訓,意思是不要他人為我、而是我為他人,通過堅定個人信仰,推廣社會服務活動,改善了青年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環境。

20世紀後,YMCA逐漸從對個別青年施加影響,擴大成為推行社會改良、參與政治和社會活動的基督教外圍團體。進入21世紀,性別平等、種族主義、環境保護、婦幼權利、戰爭與和平、可持續發展、全球化挑戰、不同信仰和意識形態間的對話和合作等,都成為YMCA關切的議題。

美國現今共有2700多家YMCA,主要圍繞青年發展,健康生活和社會責任幾方麵,提供各種有益的社會活動,平均年受益900多萬年輕人和1300多萬成年人。值得敬佩的是,使這個機構運轉的人員,隻有2萬人是正式雇員,其餘600萬皆為誌願者。

慚愧的是,很長時間我都以為YMCA隻是健身房。不過體育鍛煉的確是YMCA最古老和最基本的生活倡導方式。比如籃球和排球,可謂家喻戶曉,但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它們都是YMCA的體育老師發明的,遊泳課也為其首創,另外還是中國體育事業的開創者。可見如果沒有YMCA,就不會有NBA,也不會有中國女排了。

聖誕夜為無家可歸者提供食物,也是YMCA的慈善活動之一。看到一個捏著一美元的女子走進來,瑟瑟發抖可憐兮兮,除了是來要飯的,絕不會有人有第二種想法。畢竟有些苦澀,要不是孩子們想聽故事,我大概也不會主動提及。但盡管畢業後輕鬆就能日進多於$240,手機可以無限狂打,聖誕都過得華華麗麗,我始終為那一天而驕傲。

暑假馬上開始了,我為小的們搶到了YMCA的戶外營。他們將遊泳,潛水,劃船,騎馬,釣魚,打球,露營,伐木,徒步旅行,攀爬網陣等,同時學做誠實、獨立、合作、助人、誠信、堅韌和擁有體育道德的營員。培養健全人格,建立美滿社會,一位布商160年前的理想,仍遍地開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花老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olebear' 的評論 : 嘻嘻,歡迎來虎穴探訪!
polebear 回複 悄悄話 好故事,以前未知老虎是雌雄。 今日知道儂是虎妹兒一枚,謝謝分享生命中的好故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