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2000年發表於某報紙)
那日坐出租車,廣播裏鏗鏘有力、抑揚頓挫的評書連播聲撒滿了車內。這聲音如毛衣邊上跳出的一個線頭,拽將起來,往日的回憶便絲絲蔓蔓,綿綿不絕地罩了下來。
小時候,同學們沒有不愛聽中午時分的評書連播的,賣關子的“且聽下回分解”使人天天欲罷不能。每天中午放學回家一定是邊吃飯邊聽廣播,聽到癡迷處眼睛直著,嘴巴張著,筷子卻支在腮邊。在家長的催促下米飯數粒,麵條數根,不聽完這一回書,飯是沒法吃好的。那時最紅的兩部評書是《嶽飛傳》和《楊家將》,故事都很慘烈,全神貫注地聽著聽著,小小的胸膛裏便充滿悲壯,民族主義,愛國豪情油然而生。如果是和同學一起聽,還會大罵奸賊,長歎忠臣。嶽飛的風波亭,楊門女將的風姿簡直就是我們交流的主要話題,生活裏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漸漸地,電視機普及開來,廣播被冷落了,評書演義順應潮流也搬上了電視書場。而當說書人的身影晃於眼前占據了想象空間時,當年邊聽邊在腦中臆想古戰場風沙蔽日,金戈鐵馬的感覺卻再也找不到了。年齡大了,功課忙了,成年以後花樣翻新的各類休閑活動使評書退出了我的生活空間。
但在內心深處,於我而言,從廣播裏傳出的說書聲已成為一件遙遠而熟悉的舊物,附帶著那樣一幅溫情的回憶:每天中午放學回家的路上,各家各戶廣播裏的說書聲連連成廣袤的一片,標誌著正午的來臨,在這漫天漫地,嗡嗡嚶嚶的聲音的襯托下,滋哩滋啦蔥薑下鍋的爆炒聲此起彼伏地從家家戶戶的廚房裏傳出,嫋嫋飄蕩的飯菜香味忽遠忽近。在和風拂麵的藍天下,在正午燦爛的陽光下,少女的我就在那評書連播聲的帶領下回家,腳下是蹦蹦跳跳的,心情如飛翔的鳥兒般舒展。
直到今天,這屬於舊日時光的聲音仍然如舊友一般親切,替我包裹著太多記憶,一旦抖開,細細數來便發現,那回家的感覺,少年的激情,浪漫的暢想仍悠然於心,不能忘懷,聽到這聲音,陷入回憶,心情就變得寧靜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