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有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亦會吟。本人手邊有一本王力著“詩詞格律十講”,在該書一開始,王力指出:「詩寫下來不是為了看的,而是為了“吟”的。古人所謂“吟”,跟今天所謂朗誦差不多。因此,詩和聲律就發生了極其密切的關係。詩詞的格律主要就是聲律,而所謂聲律隻有二件事:第一是韻,第二是平仄。其中尤以平仄的規則最為重要;可以說沒有平仄規律就沒有詩詞格律。」
一閱讀到“江澤民:七律‧園竹”,本人就感到這那裏是七言律詩,一查果然如此,“江澤民:七律‧園竹”
小園靜靜碧湖邊,閱盡滄桑數百年。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夏響青篁冬悅雪,晝巡紅鏡夜觀天。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民生最念狂風後,世事常思細雨前。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
把卷南窗桑梓月,鞠躬盡瘁為蒼黔。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邊、年、天、前、黔之韻均為 ian
這裏之平仄是依據現代漢語詞典而來,雖然因時代之變遷和地域方言之不同,發音會有些差別,但不會相去太遠。七言律詩隻有四種平仄格式,既然稱律詩,就得尊重律詩之平仄規則;亦應尊重律詩中對仗的規則,其中一條規則是出句和對句的平仄對立,即出句之平仄和對句之平仄相反。就用韻而言限於用平聲韻。查一下七言律詩之平仄規則,可見江詩所用格式自成一體,與七律毫不相幹,亦無合格之對仗可言,且其韻多仄聲。所謂七律,其實應稱之為江律。就如一隻蛤蟆在池塘或草地“呱呱”鳴叫,能讓蛤蟆群起而嗚叫,應稱之為自然詩,若非要稱為律詩,應稱之為蛤蟆律。
記得炎黃春秋有一篇文章《“不須放屁”難倒全國人民》 ( http://www.yhcqw.com/html/csl/2010/913/10913165727JE3DD7980AE32K7765K65AB4.html ) 有興趣的讀者可點擊網址一閱。 此文反映的是文革批林批孔時,妖魔貓(毛)發表《念奴嬌•鳥兒問答》,內有“不須放屁”一語。而詞和詩一樣是用來朗誦和唱的,這就難到了作文藝工作的人,寫文章如何美化,舞台上如何唱“不須放屁”。真如該文作者所言在“政治高壓下,全國人民噤若寒蟬,專製使人民變成集體癡呆,沉默寡言滿臉死相是最安全的表情。”寫文章的隻好送上一文《屁頌》以求解脫。
《“不須放屁”難倒全國人民》一文之作者所引“中國曆史上有名的《屁頌》。說是閻王一不留神放了個屁,有秀才小鬼連忙即興創作一首《屁頌》呈上,讚曰:
高聳金臀,宏宣寶氣。依稀乎絲竹之音,仿佛乎蘭麝之味。臣值下風,不勝馨香之至。”
江到是頗有妖魔貓之風度,不死就抓權力不放。說什麼“征途猶長”,無非是不在其位要製湔?徽f的是“鞠躬盡瘁為蒼黔”,幹的卻是悶聲大發財以維護家族私利。同時權力在手就掌握了文字解釋之專利權,指鹿為馬亦就不在話下,既有什麼三個代表之理論愚弄庶民,將江律稱之為七律就是小菜一碟。其之行徑就如貓糞坑內吃飽貓糞、喝飽貓尿、專放瞄屁之屎殼郎。為詭辯,屎殼郎將詞彙之概念漫無邊際地擴展,然後胡說八道一通,還稱之為幽默以示其放貓屁之正統“偉光正”。難怪有一評論是“改革一下吧,創新創新,藝術沒有法律,就算藝術有法律,違法一下警察也不抓 。”世界上希奇故怪之事多著呢,若有蛤蟆在京畿“呱呱”鳴叫,說它啍的是江律,警察抓不抓?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