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理發店理個發,順道兒就和長久以來幫我理發的大姐閑聊,大姐來美國好多年了,還從來沒回國內看過呢。說著說著,就聊到了美國和中國發展,大姐問我,美國好還是中國好?也沒多想,脫口而出說:中國好。
我解釋道,要是普通人過個日子,就在美國呆著好了;可對於求發展的年輕人,我的建議是,最好回中國去,錯過了就沒機會了,現在來美國留學的很多年輕人,即便在美國學業有成,但回去麵對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競爭對手,或許水土不服,可能在多方麵技能還都是落後的。現在很多留學美國的年輕人,希望在這個發達的國家拿些經驗再回去,但現在世界是平的了,中國不缺國際視野,中國的發展是一個突破和創新的時代。
美國有個非常有影響力的人,叫基辛格,去過中國五十多次,還出過一本書叫《論中國》,從大曆史觀和他的親身體驗與觀察,表達了他對中國的看法,挺客觀、有水平,推薦有時間大家讀讀。他曾說過這樣的話,他說,二十一世紀初最重要的事件,不是什麽伊拉克阿富汗戰爭、也不是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那些事兒,而是中國的崛起。
簡單用個數字說吧,在中國具有紐約城市規模或超出其規模的中國城市約有三十五個以上,並且還在貪婪的成長,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預期在2050年才會結束,即便到那個年代,還是會低於日本的城市化比率。
無論誰如何批評中國,但中國的發展是人類曆史中一次極其罕見的人類群體改造變革行動,我們不但見證了這段曆史,還有機會參與其中。
成長也許是野蠻式的,在中國,當我看到中國那麽多年輕人的眼神時,他們是那麽渴望了解世界,一無所有的闖進城市,渴望成長,不拒絕一切新事物,充滿了好奇心,破釜沉舟式的冒險,美國有一句話這麽說的:Greedy is Good.(中文:貪婪是美妙的)
前一段時間看了一部友人介紹的片子,是由著名的美國曆史頻道拍攝,叫《The Man Who Build American 》(中文叫:建設美國的那些人),影片主要敘述了美國從十九世紀中到二十世紀初期,建設鐵路、石油、鋼鐵、電、汽車以及金融的故事,影片中除了給人印象深刻的企業巨人身影外,你不能回避,在那段美國經濟騰飛的曆史,是一部勞工大眾的血淚史,非常狗血,資本家把工人剝削到骨髓,工人每周工作六天,每天要工作十四個小時甚至以上,有約百分之十一的工人死在工作崗位上,當時的工作條件及其惡劣,那些企業巨人在擁有富可敵國的財富,但對工人階層的壓榨,使其創傷,深可見骨。連政府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直到工人的覺醒和反抗,才在福特時代的到來所實施的新的勞資製度得以改善。
在今天進步的社會中,您是很難想象馬克思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寫出了《資本論》,我們和馬克思有分歧,但我們要承認,我們缺乏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親身體驗與理解。今天,中國的崛起的速度,讓世界感到震驚,但和過去曆史相比,很難想象中國還有什麽困難是不能克服的。
今天,無論你怎麽批評中國,都阻止不了中國發展的腳步。回到中國,看到的是,嘈雜、擁擠、成群的建築、霧霾下的都市、瘋狂湧入城市的年輕人、努力和猥瑣的人混雜在一起、忙著去中國體驗的老外。每次回去都有一種感受,是:見證奇跡。
現在我會極力的勸阻留美的年輕人,不要在美國呆太長時間(最多兩年,最好做交換學生,不耽誤吸收美國的知識與長處,很多名校的課程都公開了,上課,在哪裏都可以上。美國已經不是一百多年前的美國大發展的時代了,不要對美國抱有太多幻想)。當留美的年輕人覺得自己視野開闊、英文很棒,又是個吃貨時,他們也許丟掉了在這次中國大發展時代,自己應有的位置,其實,對於中國來美國讀書的年輕人來說,美國的舞台太小,這個國家留給他們的位置不多。
很多人早年來到美國打拚,現在穩定下來了,太多人有了美籍華人優越感,但這種優越感,正在快速的蒸發。其實話說回來,我們除了為這個國家交了一些稅賦,這個國家建設、發展到昌盛,我們並沒做什麽可以自以為傲的,而現在,很有可能會被我們曾認為完美的體製帶下懸崖。聽說美國退休年齡要提到六十八歲了,嗨,也不用著急,隻要有耐心等,人是總有幹不動那一天的,這筆賬,老百姓是永遠算不過“政府”的。
美國有個人叫弗裏德曼的人,寫過一本書,叫:《世界是平的》。非常關注中國,他說:中國靠廉價勞動力推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的經濟增長是係與科技創新。
今天,如果你去中國,中國老百姓對於科技融入生活的程度與美國相比,美國是落後的,而且距離還在不斷的拉開。
非常想對年輕人說,珍惜中國給人類帶來的這次發展機遇,它基本是把人們從農耕時代帶入太空時代的一次快速變革和爆發,我們有幸見證曆史,參與其中,一定要對準自己的跑道,找到自己的位置。
最後還是想引用弗裏德曼說過的一段有關中國的話,他是這麽說的:中國就像一架飛機從跑道上起飛,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它處在向上的軌跡,坐在飛機上的人,感到的是劇烈的顛簸,而我從美國觀察,看到的則是飛機優雅的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