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01)
2018 (52)
2023 (1)
2024 (1)
現在結婚時,新娘都有個伴娘。伴娘大都會是新娘的閨秘。現在的伴娘在婚禮上有什麽作用大家都很清楚。
其實在中國過去(近代)結婚時,都有伴娘這個角色。不過那時候的伴娘不是由女方挑選的,而是由男方家選定的。伴娘的腳色很重要。而且伴娘不是一位,是兩位。
結婚在男方叫娶媳婦。在女方叫出嫁,這個很自然。娶媳婦那一天。新郎騎馬去女方家迎親, 沒有馬時步行也可以。但是必須有特定的標誌,例如穿戴有紅色的袍子,或者有佩帶,或者 胸前戴朵紅花。 新郎由伴郎引導去女方迎親。我們那兒把伴郎成為“做伴”, 有同輩年長者擔任,最好的做伴是姐夫。就是說如果有姐夫,不會由其他人擔任。
為什麽最好由姐夫擔任,因為姐夫結過婚知道很多程序性的東西,不會讓別人說是不懂禮數。姐夫要看護小舅子,就要有些擔當,例如做錯事時,常由“做伴”道歉回旋等。
到了女方家,最重要的程序性是拜祖宗父母,然後是拜村。為什麽是最重要的? 因為這是祈求女方把女兒嫁給自己。拜祖宗在祠堂,拜父母在女家,如果沒有祠堂,在家裏設立牌位也可,點蠟上香。要行三跪九磕大禮,就是要跪三次,每次磕頭有三下。三跪之間要有作揖,位置的變化,很有些舞蹈化,有節奏的動作。常常是娶媳婦的前一天晚上,新郎要在自己家裏練習這個三跪九磕大禮。在自己家裏把祖宗供上,以示隆重。新郎在同輩長者的教導下,要反複練習才成。記得當年有一個青年,怎麽練習也不達標,直氣得他父親大發脾氣,說是明天娶媳婦之事取消, 因為怕去女方家丟人。
新郎在做伴的陪同和監督下,在新娘家行大禮拜祖宗和父母後,然後是拜村。拜村的意思是要取得同姓同宗所有長輩的同意。 拜村是一家一家的磕頭,也可以一跪三磕(簡化班)。有的長者會客氣一番,說是不用磕頭了。有時候村子大了,同宗的長者多了,會拜得新郎精疲力盡,最怕的是會耽誤(很長)時間。拜村是由女方家人引導 (該去誰家),伴郎陪同(怕有什麽失禮的地方好打圓場)。
拜完村投帖子,再由女家的重要長者訓導(和祝福),投帖子 一是請求女兒的出嫁,二是邀請女方的家族裏重要人物 (從幾人到幾十人不等),當天陪同新娘一塊去男方家
然後新郎和伴郎就可以上路回家了。
緊跟著新郎的是女方坐的花轎。花轎有男方派人抬著,所以有的女人在結婚後和丈夫吵架時會說,“是你們用轎子把我抬來的,不是我尋上門的”。新娘為什麽要坐花轎,一是在到婆家的路上的要保護,不能被別人看見,二是小腳女人,走不了長路。花轎在路上是不能落地的,否則對主人家不利,所有抬轎的人有兩撥,或者有跟轎(後備)。到了婆家,鞭炮不響花轎不能落地。
轎子落地後,這時候婆家請的“伴娘”要從轎子裏把新娘接出來,很重要,因為,這時候的新娘是頂著蓋頭的,看不見路,沒有人攙扶怎麽走路?所以伴娘在有的地方又被稱作“促媳婦”或者“扶媳婦”的。伴娘的選擇一是要懂得禮路程序,二是要長相出眾,三是要品德高尚(沒有什麽可指責的),四是要結過婚而且生育過的婦女。五最好是同輩。
新娘由伴娘攙扶著,要行很多禮拜,又是祖宗,父母等等,不過不用拜村。主持人(叫做看客的)走完很多程序,再由伴娘攙扶到新房裏。這時候,婆家會派人迎接送女兒出嫁的娘家人進村,然後安排適當人選陪同,上席吃飯。一個整天新娘都是由伴娘陪同(吃喝方便等)所以要兩個人。娘家人吃過兩次飯後,要回去,要和公婆家叮嚀一些套子話,伴娘自然是婆家人的重要代表。伴娘陪伴新娘一直到晚上鬧洞房時候,才算任務結束。
不過,時間和地域不同,伴娘的任務和選擇肯定大不一樣。
所說的屬陝西關中那一帶,“白鹿原”那兒。
現代婚禮都是土不土洋不洋的了,失去了原來婚禮儀式的莊重和深義,流於嘻鬧和膚淺,更過分者甚至參雜色情成分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