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01)
2018 (52)
2023 (1)
人治與法製,兼談某渣男前妻思維的一根筋。
法製就是要按法律條文辦事,就不能要講人情,至少法律和·人情有衝突,應當有法必依。
法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認為人之初性本惡。如果沒有法的製約,人性惡就會胡作非為。或者說不要相信任何人的承諾。因為人性惡,在利益麵前,會讓他/她不守信用,見利忘義。必須用法律,條文治世,靠契約規矩,例如婚前協議,遺囑規範。如果一個人違法違反協議會受到懲罰。
人治的根本出發點是 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人都有良知,人都有底線,人都會用道德的底線約束自己,所以,人治也就是德治,靠道德教化。靠輿情約束。例如在中國,在一些場合,如果一個人真對父母做出過分的事情,世情輿論會懲罰他,讓他抬不起頭,做什麽事都會不順,這種懲罰是實實在在的。
人治和法製各有利弊。能在一定社會環境下起到積極的作用。
陝西人,特別是關中,在過去(也許包括現在) 很多人信承諾,守信用,因此某種程度上是 相信人治,相信道德教化和社情的約束。
漢更始年間,天下大亂。有一個叫劉平的人,帶著母親逃難。一天,餓得實在走不動了,劉平隻好把母親藏好,隻身一人去找吃的。
結果,他碰上了一夥餓賊,要把他煮著吃了。他連忙跪地求饒,說如果能放他回去,讓飢餓的母親填飽肚子,他一定會回來,絕不食言。群賊憐憫他的孝心,就放了他。
劉平找到吃的並伺候母親吃飽之後,便把剛才發生的一切稟告給母親。他說,既然答應了人家,我就得回去。於是,拜別母親,一轉身,就走了。
當群賊看到劉平真的返回來後,都驚呆了。他們沒有想到,這個世界還會有這麼守信的人,最後,群賊非但沒有難為他,還恭恭敬敬地把他送走了。
還有商鞅“立木為信” 季布“一諾千斤”,都是古代誠信的故事。
我在國內的時候,如果去自由市場買賣東西,如果看好一隻羊,問賣主多少錢,賣主說 是 五十元。買方還價四十元。經過討價還價,最後以四十五元 說定。注意,還沒有最後成交。這時買方的一個行家朋友到了現場,仔細觀察羊的肥廋後,斷定這隻羊隻能值三十元,並且告訴了他朋友買方實情。因為這時候還沒付錢,沒有完成交易。如果 買方反悔,賣方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總不能硬逼著買方掏錢買羊吧。但是因為剛才承諾要四十五元成交,通常這個買方還是 會掏出四十五元買了那隻隻值三十五的羊。 為什麽? 因為陝西關中人重承諾。 “和人說過的價錢怎麽能反悔呢?”。 也許 是這個人的內心”道德” 在起作用,也許他是怕自由市場上的 社情(周圍圍觀的眾人)壓力, 有時候,圍觀的人不會放過反悔的人離開的(甚至動用武力)。 因此在這種環境長大的人,大都相信對方(一個素昧平生的人)的承諾。更不用說周圍的朋友和親人。讀小說時,大有人為了承諾而追求一生的人 。
據說那個渣男的前妻是西安人,因此她會是一個相信承諾的人,更不要說是一個愛了自己一生的人的承諾。幾乎可以說,他們之間一定有過關於她父母養老的討論,哪男的承諾了,哪女的相信了。就這麽簡單。
可是 這個女人一根筋,以為相信自己父母和在西安的朋友,也就可以相信其他地方人的承諾。因此就沒有認為有立遺囑的必要。她是中了人治中 信承諾的毒了。她沒有想到這是在美國,和關中那種一諾千金的環境大不一樣。特別是這個男人, 在美國學會了主要依據”法律” 處理和解決問題,包括她的骨灰,包括如何對待她的父母。
她不懂得變通,不認識到在美國要靠法律和契約,任何承諾都會走樣。
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