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兩橋走天下

真正的自由,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個人資料
三步兩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走向羅馬】D10:穿越阿爾卑斯山

(2025-05-25 06:23:22) 下一個

上篇:D09:瑞士款待心頭留

3/25/2025 晴

今天,我從瑞士的Martigny出發,乘坐公交車穿越Grand St Bernard Pass,抵達意大利境內的Aosta。

這條山口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戰略要道,承載著無數曆史故事。盡管我最初計劃用5天時間徒步穿越,但經過充分的調研後,意識到6月之前和9月底之後的天氣條件不適合徒步,最終選擇了更穩妥的方式。

Grand St Bernard Pass的曆史可謂波瀾壯闊,其中最著名的兩次嚐試分別來自拿破侖和漢尼拔。拿破侖在1800年5月20日從Martigny出發,成功率軍通過此地,最終贏得了馬倫戈戰役的勝利。而漢尼拔則在公元前218年的11-12月試圖翻越,但由於嚴寒和惡劣的氣候,他的軍隊損失慘重,最終未能如願。曆史給了我們最直接的教訓: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

事實上,每年真正適合徒步穿越阿爾卑斯山的時間窗口非常短,大致僅限6至9月。也許這就是為何瑞士境內少見古羅馬遺跡,遠不如西班牙豐富的原因。

即便是在夏季(6-9月)徒步Grand St Bernard Pass,依然需要麵對高海拔地區不可預測的天氣變化。我本人一直崇尚做負責任的旅行。負責任的旅行不僅關乎安全,也關乎對自然環境和曆史經驗的尊重。我一直無法理解那些為了冒險而旅行而徒步、不顧風險的人。旅行的意義不在於挑戰極限,而在於更好地理解世界,尊重自然的規律,做出理性的判斷。

穿越Grand St Bernard Pass的過程中,窗外的風景壯麗,群山巍峨。我坐在車上,望著遠方的雪峰,想象著古代將領們在這裏決策時的艱難。曆史的腳步已遠去,而這條山口依然靜靜地橫亙在瑞士與意大利之間,見證著一代又一代旅行者的到來與離去。

今天早晨8點半,在Martigny搭乘每天隻有一班的Bus211。

抵達Orsieres前的沿途風光。

在Orsieres,全體乘客換上另一輛大巴,準備通過隧道。

隧道外的積雪。

出隧道後地麵的積雪。

上午10:40左右,我順利抵達意大利境內的Aosta。下車後,我先去了遊客信息中心,給朝聖護照蓋了章,並索取了一些遊覽資料。

Aosta是一座充滿曆史韻味的城市,被譽為“阿爾卑斯的羅馬”,古羅馬遺跡隨處可見。在去旅店辦理入住之前,我先走訪幾處重要景點。

最先去了考古博物館(Museum Archeologico Regional),這裏收藏了許多羅馬時期的文物,精心布置的展覽,令我得以一窺Aosta的古代風貌。

隨後,我來到羅馬廣場及地下回廊(Roman Forum and Cryptoporticus),這一地下通道幽深神秘,仿佛還能聽見古羅馬商販的喧鬧聲。

Aosta大教堂(Aosta Cathedral)是另一處不容錯過的景點。這座教堂曆史悠久,融合了羅馬式與哥特式風格,而緊鄰的羅馬劇場(Teatro Romano),則讓我真正感受到了Aosta昔日的輝煌。

隨後,我拜訪了聖洛倫佐早期基督教堂(Chiesa Paleocristiana di San Lorenzo)和聖奧索宗教建築群(Saint Orso Collegiate Church),兩座教堂都帶有濃厚的中古世紀風格,尤其是聖奧索教堂,庭院中刻滿精美雕花的石柱,增添了一種神秘而肅穆的氛圍。

最後,我走過奧古斯都拱門(Arch of Augustus),這座古老的凱旋門正在蒙蒙維修。

進入意大利,當然要先拜見屋大維·奧古斯都,羅馬帝國的第一任皇帝。

遊覽了一上午,我的肚子開始抗議。既然已經到了意大利,當然得嚐嚐披薩!於是,我在一家坐滿當地人的餐館坐下,點了一份菜單上標價9歐的披薩。可當披薩端上來時,我著實被它的尺寸嚇了一跳。這也太大了吧!更要命的是,它的鹹度超出我的預期,每一口都是濃烈的風味,挑戰著我的味蕾。我十分努力地吃著,最終還是沒能完食,隻能遺憾放下刀叉。

今晚入住的旅店。

盡管披薩的體驗有些“超量”,但Aosta的一天頗有收獲。從古老的遺跡到熱氣騰騰的美食,這座城市的每一塊石頭、每一道街景都在講述著自己的故事。而我,也終於邁入了意大利的土地,繼續走在朝聖的路上。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