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56)
2020 (53)
2023 (119)
上篇:D04:米蘭有騙也有愛
3/20/2025 晴
今天的一天可以總結為:溫暖相伴,高效充實。
昨天午夜,我順利抵達洛桑車站。雖說從車站到朝聖招待所隻有3公裏的路程,白天走走倒也無妨,但深夜行走終究不便。貼心的教區秘書和招待所義工提前發來了巴士時刻表,路線清晰,停靠站點也十分方便。於是,我毫不猶豫地搭上巴士,順暢抵達招待所,入住過程可謂絲滑流暢。
清晨醒來,已是九點過半。我想著義工Gilberta 約好10點來見我,便趕緊起身收拾。還未整理妥當,Gilberta 便帶著另一位教友 Patricia 出現在招待所。Gilberta 介紹道,Patricia 有責完美的英語,特意前來以方便溝通。她倆熱情地向我介紹當地情況,而 Patricia 更是主動帶我前往出版社購買朝聖護照,並到洛桑大教堂蓋章。若非她的帶領,這兩件事恐怕要費上不少功夫才能辦妥。
朝聖之路千百條,每條都有其獨特之處。這次的洛桑之行也不同於我以往的徒步經曆:朝聖護照的購買方式便是一大差異,需前往當地出版社購買,而非直接在教堂或遊客中心購買。幸好有 Patricia 細心指引,讓我的朝聖之旅開局順利。
辦完正事後,Patricia 繼續充當我的向導,陪我漫步洛桑城區。她帶我穿行於蜿蜒的石板路,介紹沿途的曆史人文,隨後在一家咖啡館請我喝咖啡、吃點心,悠然閑聊,氛圍輕鬆愜意。Patricia告訴我,她祖籍愛爾蘭,50多年前相遇瑞士先生後,便來到了瑞士。聊天中,那份跨越國度的人生故事,也悄然在我心中留下了溫柔印記。
在Patricia的陪伴下,我今天上午完成了如下遊覽:
洛桑大教堂(Cathédrale de Lausanne):瑞士最宏偉的哥特式教堂,風格樸素莊嚴,與西班牙那些貼金的教堂大不相同。
老城區(Vieille Ville):錯落有致的中世紀建築與現代商鋪交織,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時光。
聖弗朗索瓦廣場(Place Saint-François):這裏是洛桑的商業中心,精品店與咖啡館林立,既可購物,也適合小憩。
告別 Patricia 後,我獨自參觀兩家博物館:
洛桑現代藝術博物館(MCBA):作為 Plateforme 10 藝術區的核心,這裏展出了大量現代與當代藝術作品。相較於深奧晦澀的當代藝術或聖經題材的古典畫,我更偏愛現代畫,寫實,生動。易懂,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在訴說自己的故事,讓人輕易沉浸其中。
愛麗舍攝影博物館(Musée de l’Elysée):恰逢博物館裝修後重新開放,不僅免門票,竟然還有免費香檳暢飲,實在是意外之喜。在展覽中,我沉浸於一幅幅攝影作品,感受光影間流淌的故事。
附今天隨手拍。
洛桑大教堂,古樸大氣。
Patricia為我點了蠟燭,祝我徒步順利。
Patricia領著我行走在洛桑的大街小巷中。
洛桑的房價似乎與舊金山灣區相仿。我和Patricia逛街時,走過大片公寓樓。Patricia告訴我,這些公寓房由政府向低收入者提供,租金遠低於市價,一套兩睡房的公寓,每月租金大約1000瑞士法郎。
終於買到了朝聖護照。
與Patricia在點心店邊吃邊聊。
洛桑現代藝術博物館。
博物館展出的現代油畫非常寫實,比照片都細膩。
在當代藝術展廳見到這幅紅色長方形時,令我有曾似相識的感覺,查看作者信息後,果然發現與我在西班牙Bilbao的Guggenheim Museum(點擊查閱)見到過的紅色長方形是同一位作者:Olivier Mosset。
Mosset是一位有影響力的極簡主義(Minimalism)與概念藝術(Conceptual Art)畫家。他出生在瑞士。在洛桑見到他的作品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一副“畫”沒有技巧,沒有內容,它還能傳達什麽?估計這就是Mosset希望觀眾去思考的問題。
愛麗舍攝影博物館。恰逢博物館裝修後重新開放,不僅免門票,竟然還有免費香檳暢飲,
感受光影間流淌的故事。
洛桑第一天,收獲滿滿,期待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