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兩橋走天下

真正的自由,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個人資料
三步兩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再探絲路D20~世上第一座教堂,亞美尼亞

(2024-01-01 22:11:39) 下一個

上篇D19~悲情高加索,諾貝爾獎誕生,亞美尼亞

在幾千年的曆史長河中,高加索地區被各方勢力反複爭奪,占據,切割,被一個又一個帝國統治過。這裏留下了不同民族繁衍的後代,留下了不同宗教交織的痕跡。民族和宗教矛盾異常複雜,領土紛爭剪不斷,理還亂。

對於前往高加索旅行的遊人來說,這裏值得了解,值得學習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以至於感歎遊記有太多內容要寫,怎麽寫都寫不完。既然如此。我的高加索遊記將分主題來寫。在亞美尼亞篇裏,遊記的主題將圍繞宗教。如果有機會補寫第一次絲路之旅遊記,阿塞拜疆篇的主題將會是石油風雲。而格魯吉亞篇的主題將會是蘇聯時期的人和事。

亞美尼亞是世界上第一個立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位於埃裏溫(Yerevan)郊外的埃奇米阿津大教堂(Etchmiadzin Cathedral)是世界上第一座基督教大教堂。

那麽諸多問題來了,比如:

亞美尼亞人奉行的基督教派,其實既不是天主教派,也不是東正教,究竟是哪個教派?

天主教的聖誕節在12月25日,東正教的聖誕節在1月7日,為什麽亞美尼亞的宗教節日在1月6日?

天主教與東正教教堂有完全不同的建築格局和裝飾。為什麽亞美尼亞的教堂既有東正教的建築格局,又有天主教的裝飾?

埃奇米阿津大教堂裏為什麽又有波斯拜火教的遺跡?

記得我在伊朗旅行時,很驚訝的發現,伊斯法罕竟然有一座精美的基督教萬克大教堂(Vank Cathedral。伊朗是伊斯蘭國度,為什麽會建基督教大教堂?

在萬克大教堂一側有一座亞美尼亞大屠殺紀念館,陳列著許多實物,比埃裏溫的亞美尼亞大屠殺紀念館還震撼。為什麽在伊斯蘭國家會建有紀念基督徒被殺的紀念館?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會在這個係列遊記的亞美尼亞篇裏找到。

===========

我最初的遊覽計劃是,今天去參觀深坑修道院(Khor Virap )。正是在那裏,啟蒙者格雷戈裏(Gregory the Illuminator)引導亞美尼亞走上了基督教之路。但當意識到今天是星期天,是參觀教堂的最佳時機後,我決定今天先去參觀埃裏溫郊外的埃奇米阿津大教堂(Etchmiadzin Cathedral)。它是世界上第一座基督教大教堂。明天再去深坑修道院。

我從穀歌地圖上查到,從埃裏溫巴士客運站可以搭乘公交車前往埃奇米阿津大教堂所在的小城瓦加爾薩巴特(Vagharshapat)。

清晨,我徒步前往巴士客運站。迎著清風和初升太陽,沿途走走拍拍,很是愜意。

埃裏溫又稱粉紅之城,因為這座城市裏的建築物多以紅色為主調。

Alexander Myasnikyan,是蘇聯時期的人物,這篇裏就不多說了,留在格魯吉亞篇去說。

埃裏溫當地生產的白蘭地,葡萄酒和伏特加頗有名氣。對酒文化有興趣的遊客可以在這裏參加遊覽節目,了解和品嚐亞美尼亞當地美酒。

抵達巴士客運站後,我隨便問了一位當地人,去埃奇米阿津應該坐那輛車。原來就是路邊停著的203公交車。車窗上貼著車費300 Dram(1US Dollar = 400 Armenian Dram)。見車內還沒有乘客,估摸著要等一會兒才會出發,我去旁邊的便利店尋找早餐。早晨出來的早,一路上餐館都還沒營業。我在便利店買了一杯咖啡和一隻牛角麵包,一共350 Dram。

吃完早餐,回到車上,交了車費,坐了幾分鍾後,司機發動車子,一路往西走。估摸著半小時的樣子,就抵達了瓦加爾薩巴特。

我在瓦加爾薩巴特下車時,回頭拍了張照片,記住下車的地方,方便來此搭回程車。

瓦加爾薩巴特看起來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距離埃裏溫市中心也就20公裏的樣子。但是這裏曾經繁華過,曾經是大亞美尼亞地區的首都,大亞美尼亞最大的城市。這也解釋了為什麽亞美尼亞最重要的教堂埃奇米阿津不在埃裏溫市內,卻坐落在這裏。

瓦加爾薩巴特小城的中央有一片圍起來的教堂建築群,裏麵一望無際,道路寬闊,草坪工整,分布著若幹個教會建築。埃奇米阿津大教堂就坐落在其中。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總部,使徒教會的主教也在這裏。這裏還有所神學院,和一座博物館。

這就是埃奇米阿津大教堂,全世界範圍內最古老的大教堂,亞美尼亞民族的信仰中心,也被稱為亞美尼亞的梵蒂岡。

公元301年,在啟蒙者格雷戈裏的引導之下,亞美尼亞國王梯裏達底三世將基督教立為國教。亞美尼亞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立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而在當時的羅馬,基督教還被認為是邪教。

之後在格雷戈裏的主持之下,就在眼前這個地方興建了亞美尼亞第一座教堂埃奇米阿津大教堂。而在興建這個教堂之前,這裏已經有一個建築,是一座多神教建築。

多神教一般都是民間自發形成的比較原始的宗教,崇拜日月星辰,風雨雷電,春夏秋冬等等,把各種自然威力人格化,對他們頂禮膜拜。每種文明大多都獨立誕生過多神教。但是,多神教往往不太係統,沒有強烈的統一意識,後來逐漸都被一神教所替代。

統治者在加強國家意識形態管理的時候,往往也會主動選擇一神教作為國教,來統一人們的思想形態。這樣才會有更強大的向心力。當把一神教立為國教之後,就要打壓遏製原來的崇拜,讓人們改宗新教。在具體做法上,統治者都會下令破壞原來的宗教精神場所。

梯裏達底三世在把基督教立為國教之後,也開展過轟轟烈烈的破壞多神教基礎設施的運動。現在整個亞美尼亞留存的多神教建築,就隻剩下一個加尼神廟。我過幾天也會去看一看。

這裏原本已經有其他建築,為什麽格雷戈裏不選其他地方建教堂,偏要選這呢?

格雷戈裏聲稱,他看到耶穌基督顯靈,手裏拿著一把金色的錘子砸向地麵,砸開的地方就是眼前這個地方,也就是說基督已經給我們指明了地方,就應該在這裏建。

實情應該是,第一,這裏就是瓦加爾薩帕特的中心地帶。要傳教,當然要把教堂建在一國的首都的中心地帶。第二,通過這麽個傳說,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把原來異教的建築給廢了,唯我獨尊。這不是一舉兩得嗎?所以,傳說就隻是一道工具而已。

公元303年,大教堂建起來了。起初人們就叫它瓦加爾薩帕特大教堂。15世紀初,人們給教堂換了個名字叫埃奇米阿津大教堂,意思是上帝之子降臨之地。

60年之後,波斯薩珊國王沙普爾二世(Shapur II)率兵攻打亞美尼亞。波斯薩珊王朝從上到下都奉行索羅亞斯德教,即拜火教。當沙普爾二世見到這座基督教大教堂後,下令摧毀。於是,埃奇米阿津大教堂毀滅殆盡。

亞美尼亞人之後又對教堂進行了部分重建。到了公元450年。薩珊帝國對亞美尼亞進行了直接統治。為了強迫亞美尼亞人改宗拜火教,薩珊帝國的國王下令,在埃奇米阿津大教堂內部,建造一座火神廟。從此,當人們走進教堂,朝拜耶穌時,發現教堂內竟然是拜火教的主神,阿胡拉•馬茲達。蘇聯時期,考古學家在這裏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拜火教的火堆遺跡,證實了這一說法。

在與薩珊帝國長時間的反抗過程中,亞美尼亞人爭取到了一些宗教自由的權益。公元483年,亞美尼亞人對埃奇米阿津大教堂進行了徹底重建。原來四世紀初建的那座教堂是巴西利卡式(Basilica)的。新的教堂就具有了希臘十字結構,明顯受到拜占庭風格的影響。隨後亞美尼亞曆經戰火,埃奇米阿津大教堂也多次遭到毀壞。

時間到了公元16~17世紀,奧斯曼帝國與波斯薩法維帝國爭霸。亞美尼亞又成了戰爭的最前線。薩法維王朝的阿巴斯大帝欲讓奧斯曼帝國即是攻占,也守不住,對亞美尼亞采用焦土政策,並把至少35萬的亞美尼亞人遣往波斯。

被遣往波斯的亞美尼亞人主要居住在伊斯法罕的新約爾法區(New Jolfa)。為了徹底消除搬遷過來的亞美尼亞人重返家園的妄念,阿巴斯大帝想,亞美尼亞人心中的聖地不就在埃奇米阿津嗎?那就給你們把埃奇米阿津大教堂搬過來。於是,他下令將埃奇米阿津大教堂砸碎了,像運骨灰一樣將殘骸全部搬到伊斯法罕,在亞美尼亞人聚集地新約爾法區,重新拚建了一個教堂。這就是我在伊朗見到的萬克大教堂(Vank Cathedral)。

這裏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是把大教堂全毀壞了,然後在原遺址上重新建立一個新的教堂,和用全部殘骸換一個地方拚起來一個教堂,對亞美尼亞人來講,哪一個才是埃奇米阿津大教堂?亞美尼亞人選擇了後者。

下麵是差不多五年前在伊朗參觀萬克大教堂時拍下的照片。

萬克大教堂一側的亞美尼亞大屠殺紀念館。

當時對這隻手的典故一無所知,回來後惡補曆史背景。

但凡有些名氣的教堂,不是剛剛才維修完,就是又處於維修中。埃奇米阿津大教堂的命運更是如此,無數次被摧毀,被重建,被維修。

果然,今天抵達後發現埃奇米阿津大教堂又處於維修中,據說明年才可能開放。維修才是埃奇米阿津大教堂的常態。我見到了最真實的埃奇米阿津大教堂,沒有遺憾,沒有失望。

在埃奇米阿津大教堂一旁,有座博物館,博物館裏麵收藏了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多件宗教物品。據說很值得一看。我走了進去,被告知需要買門票,1500 Dram。我說,我需要買門票,也希望有導覽。

不一會兒,來了一位女士,領著我和一位講俄語,穿教袍,留著胡須的高大男士一起前往展廳參觀。女士讓我自己先看展品,等她給長袍男講解完後,再來給我作英語講解。

女士花了很長時間才結束了給長袍男的講解。我很耐心地等著,心裏也期待著她會給我作同樣詳盡的介紹。但是,我的期待落空了。女士給我講解得很敷衍。

她說,這是諾亞方舟的殘片。沒有第二句話了。

我心想,嗯,我知道這件展品。殘片本身很普通,倒是外麵的包裝要搶眼的多,包裝得非常華麗。

這是朗基奴斯之槍。女士邊說邊準備移往下一個展櫃。

左邊展品是什麽?我忍不住問道。

耶穌的傷骨。女士回道,依舊準備移往一個展櫃,沒有要停留的樣子。

下麵那瓶子裏是聖油嗎?用朗基奴斯之槍攪拌過的。我追問道。女士有些驚訝地回頭看了看我,終於在展櫃前停下腳步。

根據基督教的說法,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時候,有一個叫朗基奴斯的士兵用長槍刺進了耶穌的心髒,鮮血噴了出來,滋進了朗基奴斯的眼睛。朗基努斯本來是有眼疾的,被滋進耶穌的血後,眼疾立馬就好了。朗基努斯當場就被感化,皈依了基督教。

而這把染上耶穌聖血的槍,也被尊為聖槍,或朗基努斯之槍。朗基努斯之槍後來逐漸演化為羅馬帝國權力的象征。在歐洲時常會看到羅馬皇帝手持朗基努斯之槍的雕塑或畫像。據說好些地方都說自己收藏了這把槍的槍頭或者殘片,也不知道誰真誰假。

耶穌的傷骨。

埃奇米阿津大教堂裏存放著一罐聖油,按那位女士的介紹,是由橄欖油+40種香料混合而成,最初是用朗基奴斯之槍攪拌過。現在每七年,埃奇米阿津大教堂都會重新配製聖油,配製時會將老聖油摻入新聖油裏。世界各地的亞美尼亞使徒教的神父們都會來到這裏領取聖油,帶回各自的教區,為信徒們洗禮後使用。

這是博物館裏的又一件重要展品,真十字架。十字架有很多,隻有釘死了耶穌的那個十字架才叫真十字架。

這個展品的真假就更不好說了。世界各地稍微有點兒名氣的教堂,都說自己有真實的十字架殘片。 《基督教要義》的作者,約翰·加爾文曾經說過,整個歐洲沒有哪個教堂或修道院會貧窮到沒有一個真十字架殘片的地步。再不起眼,也斷然淪落不到這個地步,所有修道院都有,許多老百姓手裏也有,這些東西加起來能夠填滿一艘大船。

還有著名的格雷戈裏右手。格雷戈裏右手是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重要象征。

據女士介紹說,這個盒子曾經用來存放過啟蒙者格雷戈裏的右手。我聽之渾身一顫,仿佛有了一身雞皮疙瘩。

離開博物館前,我問女士,埃奇米阿津大教堂在維修,今天是星期天,大家去哪兒做禮拜?女士說,這裏還有一個小教堂,現在大家正在那裏做禮拜。你還來得及趕去參加。並且給我指了一個大致地方。我謝過她後,一路小跑趕往小教堂。

這座小教堂就是上帝之母教堂(St Gayane Church)。

Gayane是位羅馬修女,領著38位修女逃避迫害來到亞美尼亞。之後受梯裏達底三世迫害而死。梯裏達底三世奉行基督教後,為此深感懺悔,下令在修女被亂石砸死的地方修建了這座教堂,並以修女的名字命名。

我走進教堂的時候,裏麵擠滿了人。前麵身穿大紅盛裝的神職人員正在進行儀式。

亞美尼亞教堂內外都非常古樸。希臘十字平麵上加尖塔的構造。帶著建築石材本身的顏色。風雨的印記坦然展現。

一縷陽光從側麵的窗子灑落進來,能夠看得見光線裏躍動的塵埃。多數女人們戴著頭巾,沉浸在陽光裏,整個場麵顯得很虔誠。

我在教堂裏待了一會兒,裏麵人太多,沒等結束先退了出來,好讓更多等在門外的人進去。教堂外的一側是片墓地,估計埋葬在那裏的都是些神職人員。

往回走的路上,再次經過埃奇米阿津大教堂。

亞美尼亞教堂除了希臘十字平麵上加尖塔的構造外,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它的前門廳。

將蠟燭插在沙和水中也是亞美尼亞使徒教的特色。

時間到了19世紀,沙俄擊敗了波斯。波斯退出了亞美尼亞。埃奇米阿津在沙俄的管理下逐漸繁榮起來。教徒們又對大教堂進行了改建和修複,還興建了神學院,如今人們說起埃奇米阿津,通常是指包括埃奇米阿津大教堂,神學院,博物館等在內的整個龐大的教會建築群。

在20世紀初的一戰期間。土耳其炮製了駭人聽聞的亞美尼亞大屠殺,150萬人慘死。無數人淪為難民。僅埃奇米阿津這片區域內就收留了七萬多難民。當時美國的亞美尼亞人籌資,在這裏臨時開設了醫院和孤兒院,對難民進行了收治。

曆史上,海外亞美尼亞人一直都是亞美尼亞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如今亞美尼亞人口不到300萬,而生活在海外的亞美尼亞人近1000萬。其中法國和美國是亞美尼亞人最多的國家。這些海外的亞美尼亞人在各自的居住國為亞美尼亞發聲。

俄國發生十月革命後,沙俄軍隊撤出了外高加索。外高加索成了一個真空地帶。奧斯曼軍隊攻占亞美尼亞的西北方向,向埃奇米阿津和埃裏溫緊逼。當時使徒教會的領袖表示要堅守埃奇米阿津,下令大教堂鳴鍾數日,號召人民萬眾一心,共禦於外敵。

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亞美尼亞人在埃奇米阿津西邊的薩達拉巴德(Battle of Sardarabad)以少勝多,擊退了土耳其,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成功保衛了埃奇米阿津,保衛了埃裏溫,促成了亞美尼亞之後的獨立,並避免亞美尼亞人被進一步屠殺。

1918年5月28日,亞美尼亞第一共和國成立。雖然時間很短。薩達拉巴德之戰挽救了民族,促成了獨立,在亞美尼亞曆史上是非常濃墨重彩的一筆,經常被亞美尼亞人拿出來稱道。

之後蘇俄結束了內戰,俄國人重新南下高加索。在1920年~1921年之間,重新吞並了外高加索三國,之後成為蘇聯加盟國。

進入無神論統治時代之後,埃奇米阿津的宗教活動開始減少。到了30年代,政治空氣愈發緊張,斯大林發動了肅反運動。國家無神論的思想也變得越發激進,宗教階層受到了嚴厲打擊。在當時埃奇米阿津是蘇聯境內唯一沒有被政府沒收的教堂。但教堂實際上已經無人經管。二戰之後蘇聯的思想空氣有所放鬆,前往埃奇米阿津的人們逐漸增多。到了赫魯曉夫時代,埃奇米阿津開始複興。

之後這麽多年裏,大教堂進行了考古發掘,多次進行維修翻新。進入千禧年之後,2003年大教堂舉行了教堂成立1700年周年紀念。一直到現在,埃奇米阿津仍然是亞美尼亞人的信仰中心,宗教聖地。在亞美尼亞人心目中,埃裏溫是首都,而埃奇米阿津則是靈都。

了解埃奇米阿津的曆史,也是從另一個側麵了解亞美尼亞曆史。

教堂建築群 的另一個大門。

我下午回到了埃裏溫,傍晚時分,去了埃裏溫著名的大台階(Cascade Complex)。

大台階的建設可以追溯到蘇聯時代。1971年動工,1980年初步完成的。當時建造大台階的目的是為了彰顯蘇聯的雄心和偉大。大台階全都是由石灰石打造的,有572個台階,高118米。

千禧年之後。出生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的亞美尼亞裔商人Gerard L. Cafesjian接手了大台階,並進一步投資,圍繞著大台階建造了美術館。現在大台階與美術館融合在一起,大台階下有美術館,也可以說,大台階也是美術館的一部分。

大台階前樹立著埃裏溫總設計師亞曆山大·塔曼尼揚的塑像。像許多亞美尼亞名人都出生在海外一樣,塔曼尼揚出生在俄羅斯。

大台階沿途有一係列現代派雕像,都是請外國著名雕塑師設計的。

比較吸引我的雕像是這組,胖胖的羅馬士兵,很喜感,很滑稽。一個趴著吸煙的胖女人,深情,慵懶,還有一個是胖胖的貓,光滑可愛。看風格能感覺出,這三座雕像是處於同一位雕塑家之手。而他就是來自哥倫比亞的雕塑家費爾南多·波特羅(Fernando Botero)。

波特羅的繪畫,雕塑全都呈現出誇張的肥圓風格,不管是人,還是動物,還是植物,全都塑造的圓圓滾滾。網上曾經流傳過一個肥胖版的蒙娜麗莎。那個就是出自他的筆下。

波特羅曾經說過,肥胖才應該是大自然的本來狀態,像飽滿的果實,像健碩的馬匹都是如此。而纖細苗條,是人類社會變異之後的審美傾向。他說是這麽說,畫也是這麽畫,雕塑也是這麽雕塑。但是他前後有過兩次婚姻。他老婆沒有一位是肥的,都身材很苗條。

我在大台階上等到華燈齊放。坦率地說,埃裏溫的夜景很一般。據說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在大台階上可以看到亞美尼亞人心目中的聖山亞拉拉特山。飄浮在白雲之上的亞拉拉特山,那才是大台階如夢如幻的最佳景觀。

大台階兩側安裝了電梯,方便腿腳不利索的遊人。

下篇D21~世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葡萄酒發源地,亞美尼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三步兩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謝謝海風,新年快樂!
三步兩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雞鳴寺過客' 的評論 : 謝謝鼓勵,新年快樂!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內容豐富的精彩遊記,學到很多。在列支敦士頓看到過一個胖女人的雕像,讀了你的博文,才知道這是Fernando Botero 的作品。哦,兩橋非常帥氣,讚!
雞鳴寺過客 回複 悄悄話 很棒的遊記,謝謝。
三步兩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hniu' 的評論 : 我這個係列的遊記是按每天活動來記錄的,可以說是日記。這些地方遊覽內容非常豐富,每篇都有寫不完的內容,所以,感覺會比較長。謝謝留言建議。新年快樂!
三步兩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燕京夜話' 的評論 : 謝謝你老鄉的祝福,也祝你在新的一年裏,健康,平安,快樂,萬事如意!
三步兩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嚴惠姍' 的評論 : 謝謝惠珊鼓勵,抱抱。我是學理工的。我希望通過旅行和寫遊記來彌補自己人文知識的欠缺。碼文也是我的短板,這些遊記寫得我嘔心瀝血,很花時間,很累,但也很有收獲。比如,我寫這篇遊記花了很多時間,但感覺比上一門課的收獲還多。我也以此鼓勵自己堅持寫下去。
三步兩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新林院' 的評論 : 嗬嗬,那個地方事端很多,時候上也都很遙遠了,每件事情都會有多個述事版本,我寫遊記時就撿容易寫或最流行的版本去寫了。宗教上的說法更是如此,不是因為更有邏輯,更符合真實,而是看哪一派在權力的爭鬥中占了上方。
ahniu 回複 悄悄話 頂。
能分開幾篇就更好。
燕京夜話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橋橋詳細的圖文並茂的介紹!祝新年快樂!
嚴惠姍 回複 悄悄話 看橋橋的博客真的是巨大的享受啊,圖文並茂。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敘述曆史和地理知識以及當地風情,還有美食,另外,我最愛看橋橋樸素大方的衣裙。文中所配的圖片,每一張都中規中矩,像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橋橋很認真很費心地寫博客,那麽對待工作也是如此用心吧。大讚!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飄浮在白雲之上的亞拉拉特山,】
《舊約》說,在洪水退去以後,諾亞方舟就擱淺在 Ararat。
現代有人說,《舊約》裏說的 Ararat 就是亞美尼亞境內的 Ararat 山。
但有些學者說,古希伯來語裏的 Ararat 泛指亞美尼亞全境,而並不特指亞美尼亞境內那座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