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行程與奧巴馬訪問古巴時有不少相似之處,第一天逛哈瓦那老城也是從武器廣場(Plaza de Armas)開始的。
武器廣場是哈瓦那曆史最悠久的廣場,它在16世紀時是哈瓦那的市中心。廣場中心是古巴國父卡洛斯·米蓋爾·塞斯貝斯(Carlos Miguel Cespedes)的雕像。他身為種植園主和律師,最先解放了自己家的奴隸,並領導古巴走向獨立。
在廣場的東側,是一座小殿堂(El Templete),這裏曾經舉行了哈瓦那的第一次彌撒。它旁邊原本有棵木棉樹被古巴人視為神樹,每年11月中旬都有大量群眾來此祈福。他們會繞樹三圈,許下願望,並擲下一枚硬幣。據說這樣願望在來年就會實現。奧巴馬到訪前這棵樹已經因老化而被新樹替代。據說奧巴馬當時沒有繞樹三圈,所以我們當時也都沒有這麽做。
廣場的東北側是皇家力量城堡(Castillo de la Real Fuerza) ,它是哈瓦那的最早的要塞。
廣場的西邊坐落的是哈瓦那總督府(Palacio de los Capitanes Generales) 。總督府於1770年建立,是哈瓦那最具代表的巴洛克的建築之一。1902年,古巴共和國在此宣告成立,總督府作為總統府直到1920年。
總督府前看到大叔這麽有型,我趕緊舉起相機按下了快門,沒想到他走過來,向我伸出展開的手掌,原來是要向我收拍照錢。
廣場北側的El Palacio del Segundo Cabo,於1772至1776年建成,是1902到1929年間古巴議會的所在地,目前是古巴文化部下屬的兩家出版機構的所在地。
這個廣場上通常聚集著不少書攤,銷售罕見的古董出版物和複古海報,其中大部分是用西班牙語寫的。奧巴馬來時沒能在此駐留,但此地絕對值得你花幾分鍾時間,琢磨一下這些古老的紀念品。
切·格瓦拉,他的頭像在古巴隨處可見,人們似乎更樂意把他的頭像當成性感男的代表,而不是古巴革命領導人。
古巴人民也不忘幽默一下奧巴馬。
遠處一位隨行驢友和當地模特兒合影的畫麵有些驚豔,幸虧隨身攜帶了旅遊神器讓我在遠處可以偷偷拍下這幾張有趣的照片。
我們隨後穿越街區前往聖弗朗西斯科廣場(Plaza de San Francisco)。
途中路過哈瓦那最早的目前仍在使用的穆斯林清真寺。
據說這是一家非常有曆史的旅店,名字不記得了。哈瓦那有曆史的建築物實在太多了,無法一一記下了。
聖弗朗西斯科廣場。該廣場因為旁邊的聖佛朗西斯科修道院(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 de Asis) 而命名。聖佛朗西斯科廣場是哈瓦那的第二大廣場,不但曆史悠久,而且也因為哈瓦那的總督曾經於1763至1794年居住在這裏而有重要的曆史意義。
廣場周圍的商業大樓(Lonja de Comercio) ,這幢大樓於1907-1909年修建,原來是作為哈瓦那的股票交易市場。後來經過翻修,現在已經是哈瓦那最漂亮的商業辦公區。還有一些使館在裏麵辦公。
聖佛朗西斯科修道院。這家修道院曾經是哈瓦那非常重要的宗教場所之一。它於1548-1591年開始修建,整個修建過程經曆了200多年才完工。修道院當時的主要用途是作為西班牙殖民貴族的墓地,很多權貴都在那裏下葬。修道院在隨後幾百年的曆史變遷中,曾經作為古巴海關的檔案管理處,古巴郵政總局和古巴通信部,在革命勝利後,古巴政府恢複了它的曆史麵貌,並作為重要物質遺產保存了下來。現在已經不作宗教用途,而是用來平時的參觀和舉行古典音樂會。
接著我們繞到哈瓦那老廣場,這個廣場修建於16世紀。最近幾年古巴政府開始對廣場周圍的建築進行修繕,但是鮮豔的油漆顏色與廣場的悠久曆史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古巴自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被卡斯特羅政權統治後,私有產業全部國有化,雖然目前有改革開放私人企業的趨勢,但我們這一路走過的老城裏的商店,餐館,旅店等等都是國營。
這是一家五十年代被國有化的啤酒釀造坊,我們後來去了這家店的姊妹作坊參觀並用晚餐,那家店在奧巴馬的行程中也是一個重要去處。
Cafe El Escorial,古巴傳統精品咖啡,聽說品質非常不錯。但服務比較慢,當天時間緊,沒能喝上,兩天後又回到此地,大汗淋漓地排了兩小時的隊買了兩斤咖啡豆,非常值得!
一路上看到哈瓦那老城有不少地方正在修繕,
正在改建的旅店
聯合國秘書長在這裏理過發
這是一家婦科診所。導遊告訴我們,她懷孕生孩子都是在這家診所。早就聽說過,古巴實行全民醫保,而且醫療水平相當不錯。到了古巴後還了解到,古巴向世界許多國家外派醫生,是古巴最重要的創匯資源。
古巴嚴禁私人擁有槍支,但老城裏的確有家賣槍的店。原因嗎?沒來得及問清。
前往教堂廣場的途中拍攝到這張照片,後來發現與店裏賣的明信片場景人物完全一樣!
在通往教堂廣場的路上有堵牆,滿牆畫滿了人物,導遊解釋說:這些都是古巴曆史上的傑出知識分子。我去過柬埔寨,去過阿爾巴尼亞,去過不少前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還有咱們中國,見到的都是工農兵的畫像,古巴的知識分子竟然有這般待遇,有些意外了!
哈瓦那教堂廣場修建於17世紀末,廣場北部是修建於1748年的哈瓦那聖哥倫布教堂 (Catedral de San Cristobal de la Habana),這是一幢巴洛克風格的建築,也是古巴最大的教堂,
古巴讓人感到是個很有藝術氛圍的國度,這樣的小藝人在街頭常常可見。
在大教堂廣場西北角的巷子裏,有間海明威曾經逗留的小酒館,現在也因此而出名。在那裏可以點一杯著名的雞尾酒“Mojito”,並在已經寫滿字的牆上留下自己名字。我們去時店裏人頭攢動,沒能喝上Mojito,隻能店外立此存照一張。
又見到老爺車,趕緊上前先留個影,以後再去了解為什麽古巴會保留這麽多老爺車。
這是哈瓦那老城1:500模型,做的很真實,跟著導遊逛了半天老城,來到模型前一下子方向和道路都清楚了。
中午我們走出老城去了一家叫Prado 115的餐館用餐,這家餐廳在TripAdvisor排名不錯。
剛剛沒能喝上的Mojito在這裏補上了。哈瓦那的Mojito是用青檸檬,薄荷,砂糖和汽水調配成的,最後加了著名的Havana Club 朗姆酒。我不喝酒,沒讓加朗姆酒,盡管如此,我還是喜歡上了偷工減料的Mojito,回到家後趕緊在涼台上種了盆薄荷,為的是能常常喝上Mojito。
午餐後,我們去居民區走訪了一間少年兒童活動之家,孩子們課後會來這裏參加各種興趣活動。這讓我想起了早年咱們國內的少年宮和向陽大院。古巴擁有世界上最高的99.9%的識字率,實行全民義務教育,孩子們來活動之家也無需交納任何費用。當孩子們為我們表演歌舞時,一位來自Washington DC的小學老師當場落淚,告訴大家她出生在與古巴相鄰的牙買加,輾轉移民美國,今天了解到古巴的孩子可以享受這樣的教育非常感慨,最後她也祝孩子們能有美好的未來。
古巴人有互贈禮物的習慣,禮物無需貴重,隻代表心意。導遊介紹說:去見醫生時,有條件的可以帶個三明治,沒條件的路邊采些野花都可以當作送給醫生的禮物。出發前旅行社發來的材料中也建議我們帶上一些小禮物,諸如小化學日用品,小文具,會很受歡迎。
臨別時,我們和孩子們互贈了小禮物。這是我收到的一張孩子的畫。
傍晚去餐館的路上經過哈瓦那大學,卡斯特羅是這所大學畢業的法學博士,口才非凡。
我們的大巴穿過擁擠的街道來到海濱大道上的一間名為EL Templete的餐廳。
這間與我們上午到訪過的EL Templete殿堂同名的餐廳,據說是以海鮮擅長,近年來已經進入哈瓦那高檔餐廳之列。
這次在哈瓦那除了喜歡上Mojito外,還喜歡上了喝這種黃罐的Malta,一種含汽的焦糖飲料。
我們在餐桌上了解到,海鮮在古巴是計劃分配食品。這家是國營餐廳,海鮮供應才得以保障。
原來古巴為維係民生,需要進口許多不能自產的食品,比如古巴人的主食大米,主要從中國,越南和巴西進口,牛肉來自阿根廷。盡管古巴是島國,擁有捕魚業,但應出口換匯資源有限,魚的產量幾乎全部用來出口創匯了。
牛肉在古巴也都是舶來品。為了確保國內的奶製品產業,在古巴無證殺牛被視為犯罪。
在了解到古巴的國情後,餐桌上的這些食物在我的眼裏頓時變得高大上起來了。
晚餐過後,我們穿過隧道前往對岸的卡瓦尼亞聖卡洛斯要塞(Fortalexa de San Carles de la Cabana )。這是1519年為抵禦海盜和英國人的攻擊而建造的要塞。1959古巴革命勝利後,這裏成了切·格瓦拉的總部。現在是格瓦拉博物館和武器博物館。而這裏最吸引人的是每晚9點舉行的鳴炮儀式。身著西班牙時期製服的軍人們一邊敲著大鼓一邊出現在炮台上,一係列的儀式之後就發炮。巨大的聲響震動了要塞。據說這個儀式已經有150年的曆史了,整個城市都可以聽見鳴炮聲,導遊說,每晚聽到炮聲她便會提醒女兒該上床睡覺了。
徘徊在革命博物館裏,蕩漾在夜市的人群中,有一種回歸兒時常去混跡的軍人俱樂部的幻覺。對,這大概就是社會主義陣營的人民最喜聞樂見的晚間娛樂方式了。
看慣了燈火絢爛的都市夜景,要塞對岸哈瓦那的夜晚似乎顯得格外的幽靜安寧。
下篇:(4)老人與古巴
走了這麽多地方,有沒有去過南京?
南京城有個地方叫三步兩橋。我不知道在南京的哪裏,也不知道有什麽故事,隻是小時候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