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兩橋走天下

真正的自由,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個人資料
三步兩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發現秘魯】(7)馬丘比丘

(2016-02-03 12:00:40) 下一個

大概來秘魯旅遊的遊客,多半都是衝著馬丘比丘而來的,當然我也不例外。馬丘比丘是秘魯人心中的聖地,是古印加文明的見證。多少年來,謎一般的馬丘比丘不知撥動了多少人的心弦,如今,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國內外遊客前往探勝獵奇。今天,我也加入了獵奇的行列,來到了馬丘比丘!

16世紀中葉,當秘魯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後,民間就一直相傳:在茫茫的安第斯山脈中,有一座神秘的印加古城。300多年間,探險家們多方尋覓,均無所獲。直到1911年7月的一天,美國探險家海勒姆•賓漢姆(Hiram Bingham)在當地一個11歲男孩Pablito Alvarez的帶領,從庫斯科出發,目標是尋找西班牙人征服秘魯之後印加帝國殘部退守的一個秘密要塞。結果,要塞沒有找到,卻在距印加古都庫斯科城120公裏、海拔2400多米的群山之間,意外地發現了這座被白雲和密林覆蓋的高原城郭。考古學家無法得知它的原始名字,於是借用了附近一座山名,稱其為馬丘比丘(Machu Picchu),古印加克丘亞語(Quechua):古老的山巔。

如今,斬除了叢林荒草,揭開了廢城上麵的“麵紗”,一個依然完整的都市出現在人們麵前。登高俯瞰,古城建築群錯落有致地鋪灑在兩端懸崖險峻的山脊上。雄偉的古城以它恢弘的氣勢,傲然聳立於壯美無比的群山環抱之間。在這樣一處“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地方,古代印加人能建造起如此宏偉的古城,的確令人稱奇。

(網絡圖片)

周圍的風景實在太美了,馬丘比丘在萬山深處,穀底湍急的烏魯班巴(Urubamba)河自庫斯科洶湧而來,圍繞著這個山丘大轉彎後,向北歸入亞馬遜河係。河流的衝擊力,造成了垂直600米高的懸崖峭壁。三麵都是臨河的懸崖,一麵是唯一的通道 -- 著名的印加古道。這裏的山水不僅迷人,而且險要,毫無疑問馬丘比丘真的是個固若金湯的好城址。

(網絡圖片)

我們隨著導遊從古城管理處的入口處進入古城(圖左下方)。轉過圍牆的一瞬間,令人魂牽夢縈的古城真真切切地展現在我的眼前。

(網絡圖片)

來到馬丘比丘前,我一直把明信片中廢墟後的山峰當成了馬丘比丘,聽了導遊的講解後才知道,原來眼前的山峰並非馬丘比丘,而是Wayna Picchu ,克丘亞語:年輕的山峰。

真正的馬丘比丘在我的身後。

徜徉於花崗岩堆壘而成的城堡之間,那些靜臥於城中的神殿、祭壇、水道、城牆,雖已是殘垣斷壁,依舊宏偉壯觀,印加帝國昔日的輝煌、歲月的滄桑,都鐫刻在這些大大小小的石塊上。

現在一般考古認為,馬丘比丘是印加帝王Pachacut於15世紀中後期建造的一個舉行宗教祭祀典禮和度假的活動中心。統治者要來度假舉行宗教活動,就要有很多支持人員,有人要來這裏耕種,又有人要來這裏服務,於是就在這美麗的山顛,形成了一座城池。城池中宮殿、神廟、街道和水利設施等一應俱全,所有建築物都不用灰漿,石塊無論大小卻能精確巧妙的緊緊咬合在一起。直至今天人們還無法準確解釋印加人用什麽東西切割這些碩大無朋、堅硬無比的花崗岩石料,又如何將它們運至高地,並且使這些建築在數百年間曆經地震山洪而巋然不動。

在參觀印加古鎮奧陽台坦堡(Ollantaytambo)的廢墟時,我們已經了解到印加人的建築技術分為三大類:最精良的用於建廟宇,其次是宮殿,第三類用於建民宅。在馬丘比丘,我們見到了三者。

這個是太陽神廟,是整個迷城之中唯一一個圓形的建築。它代表了印加最高建築水平了,底下的巨石,和上麵的方塊石頭,連接得天衣無縫。不過我們後來在古都庫斯科還見到了另一處更完美的廟宇,這裏先按下不表。

這張圖是從高處俯瞰的太陽神廟,中間為祭奠台。

這些兩層高的牆壁,非常整齊,就是貴族的住宅了。

這張照片雖然光線不好,但裏麵的每個人是不是都很有點意思?嗬嗬。

這些山坡下的建築,牆壁就砌的不太整齊,是普通民眾的住宅。

印加人囿於對自然界認識的局限,也離不開對神靈的求助,因此這裏宗教聖跡處處可見。從壯觀的主神殿、三窗殿,到精美獨特的太陽神廟、地廟、水廟,都表現著印加人對宗教的虔誠和對太陽的崇拜。


位於古城中心的主神殿。

在主神殿上方的院落中央,一塊巨大的花崗岩石被鑿成三級平台,上端是一個傾斜的棱形石柱垂直而立,岩石的四角分指東南西北方向,這就是被印第安人稱作Intihuatana stone(克丘亞語:太陽鍾)的“拴日石”(sun-tier stone)。當年印加人將它作為觀象台和指南針,依石柱投影判斷時間、節氣和方向,同時還把它作為向太陽神獻牲祭祀的聖壇,每年冬至(南半球的夏至)都在此祈禱太陽重新回來。印加人稱自己為“太陽的子孫”,他們將太陽視作“燃燒的火鷹”,渴望用這塊“拴日石”將這隻日出蒼山、暮息大海的火鷹永遠留在天上。直到今天,對太陽的崇拜仍在秘魯民間流傳,連秘魯錢的單位sol也是源於太陽這個字。

在主神殿後方有一座山丘,上麵是真正的祭祀平台。

三窗殿。

另一個角度的三窗神廟。

這是老鷹神廟。地上是鷹身,兩邊的大石頭是翅膀。

皇陵。

這就是采石場,中間散放的巨石 -- 這座古城唯一的建築材料。

東區梯田。

層層疊疊的台階,疊疊層層的牆壁,人在其中,真的會迷失。

一直擔心的事發生了,天空中開始飄起了小雨,大家不由得開始禱告起來:千萬不要像導遊說的那樣下狗下貓啊。

大概老天聽到了我們的禱告,雨很快就停了下來。小小的驚險也讓我們有機會看到了煙雨中的馬丘比丘是如此的嬌嬈。

當年古城的主入口。

通向古城的最後一段印加古道。

西區層層梯田形成的農業區。

山中最高處的那些屋子,是古城守衛室。導遊告訴我們,爬上去,整個古城盡收眼底,那裏也是許多明信片的取景點。

在Ollantaytambo遊覽時,導遊Edger向大家展示過一張馬丘比丘古城的照片,當他把照片90度旋轉過來後,我們看到一座神的側臥像正仰望著空中的太陽。他當時介紹說,印加人崇拜太陽,太陽神是他們最重要的神靈,印加王都自稱為“太陽之子”。選擇這樣的地方來修建宗教祭祀典禮的活動中心,也正體現了印加人對太陽的崇拜。

其實考古學家一直都在研究為什麽古印加人將城址選在雲霧繚繞,人跡罕至的高山之巔。導遊Washington在現場也給出了他自己的答案,我當時因為想證實神像的傳說,忙於尋找拍照的角度,沒有聽清楚,也沒有去追問。在我看來,如此壯觀的山水,險要的地形,又處在亞馬遜叢林的入口要塞,如果神像的傳說能證實的話,這些理由就足夠了。

 

在山中最高處,終於拍到了這張一直在尋找的古城全貌。

按照Edger之前的介紹,當我把照片旋轉90度後,年輕的山峰(Wayna Picchu)正像是一座神的側臥像仰望著空中的太陽。

人們不禁又會問到,是什麽原因使古城最終成為廢墟,被遺忘在高山叢林中數百年?

1532年,西班牙人攻入印加帝國,利用和印加王談判的機會處決了他。也許正因為馬丘比丘地勢險要,才沒被西班牙軍隊找到,逃過一劫。也許是之前的天花傳染,大部分的人口都死去了。在西班牙殖民者大舉擴張地盤之前這裏就已經人跡罕至,也就避免了被殖民者發現。嗬嗬。其實目前對這個問題還沒有統一的答案,要撥開這些曆史迷霧尚待考古學家們繼續挖掘和探索。

傍晚華燈初放之時,我們回到山腳下的溫泉城準備搭乘火車前往印加古都庫斯科。

利用火車出發前的一段時間,我們在小鎮上用了晚餐,買了些紀念品。

看到小鎮的書店裏存放著《印加失落之城》一書,讓我想起秘魯人對該書的作者Hiram Bingham的爭議。

100年前,耶魯大學教授Hiram Bingham找到了古城遺址,Machu Picchu才從此正式出現在世界的目光中。Bingham在這裏做了很多調查研究,並最終寫成了他的第一本書“印加-失落之城”。這昭示他個人考古生涯的成功的開始,但也為日後文物的歸屬問題埋下了導火索。

從1911年 – 1915年,Bingham一直在遺址上進行開采,把發掘出來的出土文物運會美國,包括各種陶土製品,銀製雕像,首飾,和一些真人木乃伊。直到今天,這些文物還是作為耶魯大學的所有保留在耶魯大學的博物館裏。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作為當初資助Bingham考察的機構,承認說當年的運處是在承諾作為借貸的基礎上的,有朝一日應該歸還。幾十年來,在秘魯民間和官方對耶魯大學的譴責聲不絕於耳,指責他們占有本屬於秘魯的財產拒不歸還。經過漫長的拉鋸戰和各種各樣的協商合作意向失敗之後,秘魯政府在2008年終於決定要正式起訴耶魯大學。結果會怎樣,讓我們拭目以待。

離開的時間到了,最後存照於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三步兩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BS' 的評論 : 一個臉部側麵輪廓。
ABS 回複 悄悄話 那張照片旋轉90度後側臥的神像,怎麽完全看不出來?
三步兩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二哥李白' 的評論 : 謝謝二哥,春節快樂!
三步兩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ppertown' 的評論 : 你一直跟讀,很感動,謝謝了。
小二哥李白 回複 悄悄話 夾敘夾議,好文好圖。。。
coppertown 回複 悄悄話 enjoying reading. thanks.
三步兩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czz' 的評論 : 謝謝!
cczz 回複 悄悄話 去過。寫的很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