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夏季中醫養生

(2010-08-03 01:57:09) 下一個

  漢代名醫張仲景後世尊其為醫聖。他在其著作《金匱要略》中說千般疢(chen)難,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髒腑,為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事、金刃、蟲獸所傷。以此詳之,病由都盡。後世以張仲景的這段話為基礎,將病因概括為三大類,即外因、內因、其他原因。外因包括六淫和癘氣,內因包括七情所傷、飲食失宜、勞逸過度,其他因素包括外傷和病理產物性致病因素。
  外因——六淫,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總稱。六淫的概念源於六氣,六氣是指風、寒、暑、濕、燥、火六種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在正常的環境下是不會致病的。隻有當氣候變化異常,超過了一定限度,包括六氣太過(如夏天熱極、冬天寒極),六氣不及(如暑天不熱或冬天不冷),非其時而有其氣(如春應溫而反寒,冬季應寒而反溫),氣候變化過於急驟(如驟冷、驟熱)等,超過人體的適應能力,從而使人發病,這時六氣就變成六淫。
  夏季易感邪氣
  暑為夏季的火熱之邪,是夏季的主氣,乃火熱所化。暑邪致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隻在夏天發生。暑邪純屬外邪。
  暑為陽邪,其性炎熱
  暑為夏日火熱之氣所化,火熱屬陽,故暑為陽邪,那麽暑邪傷人,多會出現一係列熱性的症狀,如高熱,心煩,麵赤,口渴、舌紅、脈象洪大等。
  暑性升散,傷津耗氣
  暑為陽邪,陽會呈現出向上、向外的狀態,即升散。所以當暑邪侵犯人體時,人會頭暈、心煩,甚至突然昏倒,這就是中暑。向外,是說暑邪多從皮膚毛孔侵犯人體,導致毛孔開泄,大汗出。汗屬於人體的津液,汗出過多則會導致津虧液傷。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大汗不僅傷津液更傷心氣。氣隨津脫,所以夏天大汗後會出現心慌、氣短、乏力的症狀。
  暑多挾濕
  夏季的最後一個月稱為長夏,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而潮濕,如果暑邪常兼挾濕邪而侵犯人體,而此時人們的生活習慣多喜歡待在涼爽的地方,如長居空調房,並貪食生冷,所以發病特征除發熱、煩渴等暑熱症外,還常見四肢無力、胸悶、惡心嘔吐、大便溏泄或不爽等濕邪內阻的症狀。
  小心濕邪
  濕為長夏主氣。濕邪為病,有外濕、內濕之分。外濕是由天氣多雨,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居處潮濕之地等外在濕邪侵襲人體所致。內濕則是由於或先天就屬於脾陽虛損體質,或過食生冷損傷脾氣,使脾的運化水液的功能失調,導致水濕停聚在體內,形成一種病理狀態。濕性重濁,人體感受濕邪之後也會出現的表現,比如頭重如裹,如負重物,周身困重,四肢酸懶沉重等症狀。,即穢濁,是人感受濕邪之後會有穢濁不清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產生。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濕邪是體內不能正常代謝的水分,水屬陰,故濕為陰邪,所以容易損傷人體陽氣,就會阻礙氣機,影響肝、脾、肺、胃、大腸、膀胱等一係列髒腑的氣的升降運動,出現氣短、煩悶、小便短澀不利、大便排出不暢等症狀。濕性黏滯、彌散,濕邪的性質為黏膩停滯,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指濕邪侵犯人體出現的病症多黏滯而不爽,比如濕積腸胃,可見大便黏膩而不爽,如夏季腸炎、菌痢;濕積為痰,就會出現痰黏,胸悶;濕阻膀胱,會出現小便淋瀝不盡。二是指濕邪為病,多纏綿遺留在人的身體上不易離去,病程較長或反複發作,如濕溫病、慢性濕疹等。濕性趨下,易襲陰位。
  濕邪為病,最易侵犯人體的下部,因為濕與水同類,火炎上而水流下,故濕邪有下注特點,正如《黃帝內經》中說的:傷於濕者,下先受之。
  遠離癘氣
  癘氣,是一類具有很強傳染性的病邪。明代名醫吳又可在《瘟疫論》中提到:夫瘟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就是說癘氣是一種自然界的毒癘之氣,與普通的六淫邪氣不同,它具有傳染性強、易於流行、發病較急、病情嚴重的特點。
  癘氣的發生是很多原因共同導致的結果,包括氣候、環境、飲食及社會因素等。氣候因素,就是指天氣的反常變化,例如酷熱、嚴寒、久旱、洪澇等;環境及飲食因素,是指空氣、水源、食物等受到癘氣的汙染。
  夏季是癘氣流行的季節,所以,人們在夏天一定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暑但不能過分貪涼,注意飲食的衛生,調理好自己的情誌,才能遠離癘氣的侵害。
  夏宜養心健脾
    夏屬火,其性熱,通於心,主長養,暑邪當令。是說心在五行中屬火,火熱之邪最容易損傷心,常導致心病,如有心神不安、心悸失眠、頭昏目眩等心神不寧的症狀,所以夏季宜注重養心。多吃一些清熱解暑的食品,既能清解夏季高溫天氣帶來的暑熱,又能清泄身體產生的內熱。
  但夏季不應恣食生冷,《孫真人衛生歌注釋》中說過:盛暑之時,伏陰在內,腐化稍遲,瓜果園蔬,多將生痰,冰水桂漿,生冷相值,克化尤難。意思是,夏天炎熱,陽氣宣發在外麵,陰氣就被鬱於體內,如果吃了過多生冷的瓜果蔬菜,就會使寒濕盛於體內,不容易被脾胃消化。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夏天出汗多,飲水多,胃酸易被衝淡,消化液分泌相對減少,消化功能減弱致使食欲不振,這時,若適當吃些冷飲,不僅能消暑解渴,還可幫助消化,促進食欲,有益於健康。但如果不加以節製就容易損傷脾胃陽氣,不僅違背了春夏養陽的原則,還可能引起胃痛、腹痛、腹瀉等消化係統疾病。
  吃薑溫胃
  夏季人體受暑熱侵襲後會導致出汗過多,消化液分泌相對減少,此時人又多貪食冷飲,體內易產生寒濕之邪,影響脾胃。而生薑有溫胃的作用,可消除胃中的寒飲,其中的薑辣素能刺激舌上的味覺神經,刺激胃黏膜上的感受器,通過神經反射增強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增強消化功能。生薑還能刺激小腸,使腸黏膜的吸收功能增強,從而起到開胃健脾、促進消化、增進食欲的作用。因此,夏日食薑可顯著改善食欲。
  特別是,一些人經常在滿身大汗後馬上直吹電風扇或空調,貪一時的痛快,這樣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益。因為出汗時毛孔是張開的,寒邪可以直接損傷人體陽氣,人們會出現頭痛、發熱、怕冷等風寒感冒的症狀。而夏季過食生冷也容易造成胃脘冷痛、泄瀉便溏等寒傷脾胃的症狀,這時及時喝一些生薑水,溫脾胃,散寒邪,很快可以緩解上述症狀。長時間在空調環境中工作的人,夏天不妨經常喝點兒薑水來養護陽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