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真的知道養生嗎?

(2010-03-31 11:13:37) 下一個
養生,首先是養德。古代學者就曾提出“仁者壽”的養生理論。在道德修養與健康養生的關係方麵,中國曆史上的許多思想家和養生家都把養性和養德放在養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養生之根”。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就強調:“性既自善,內外百病悉不自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在經也。”“百行固備,雖絕藥餌,足以暇年;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的新要領其中之一就是提倡要把首先修養納入健康的範疇。因為健康既涉及體能方麵,又涉及人的精神方麵,將道德修養作為精神健康的內涵。強調了健康的人,或者希望自己健康的人,要注意自身道德的修養。善良的品行、淡泊的心境,才有利於維持良好的心態,保持心理平衡,健康長壽。
其二是養神。心藏神,為一身之主。《素問·靈蘭秘典論》指出:“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所以保養心神是養生之要義。要保養心神,首先要重視七情的調節,勿使太過,才能使全身的陰陽得以平衡,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境界。這是養生防病的大前提。中醫強調七情內傷是疾病主要病因之一,如過怒則傷肝,情誌失節,心情失暢,惱怒與精神緊張,都足以傷肝,可出現肝陽過亢的高血壓。肝陽過亢的繼續發展,則可以化風、化火而出現中風症候(腦血管意外)。憂思勞倦傷脾或勞心過度傷心,心脾受損,久則可導致痰濁上擾,抑或心脾失養氣血失暢而冠心病遂生。
其三是珍惜精氣,節製色欲。《內經》早就指出“醉以入房”的弊端。曆代醫家也反複強調保養腎精的重要性,如元代朱丹溪的《格致餘論》就專門為此撰寫了《色欲箴》。腎藏精,為先天之本。精是人體賴以生存的高級精微物質,腎氣充足,精充則體健壽長,腎氣虧虛,精耗則體衰而不能盡其天年。倘不知愛惜,那麽盡管有很好的營養和優越的生活環境,也不能健康長壽。曆代帝王的壽命史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據說清代乾隆皇帝之所以長壽(89歲),全靠禦醫教他“遠房闈,習武備”之故。如果隻講習武,不注意保精,長壽也是不可能的。
其四是保護脾胃,飲食有節。肥甘厚味常為致病之源,過饑過飽易傷脾胃之氣。脾胃一傷,則諸病叢生。元代李東垣著脾胃論》,論述至為深刻。中醫素有脾胃為後天之本一說,因此必須注意飲食有節,保護脾胃之氣。即便有病,亦宜以食療之。食療不愈,然後用藥,總以不妨髒腑為貴。所以“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藥者不如善治食。”許多高齡老人的飲食習慣證明,飲食清淡適時是一個重要因素。現在防治冠心病十分強調少食高膽固醇食物,以免引起動脈硬化,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能機械看待。有些人雖然盡量少食或不食這一類食物,但膽固醇仍然很高,這就要靠體育鍛煉來幫助解決問題了。
其五是重視運動,勿使過度。提倡體育運動以增強體質,從而達到卻病延年的目的,在我國是古已有之。漢代華佗在論五禽戲時指出:“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雖說“生命在於運動”,但“不當使極”很重要,要是句帶關鍵性的話,對體弱者來說,尤須予以足夠的重視。運動的種類很多,從傳統的角度來看,可分外功與內功兩大類型。體操、跑步外加拳術之類,比較使用外勁的運動屬外功,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之類屬內功。若以強壯身體為目的,則內功、外功均可;如從養生角度來考慮,尤其是對老年人來說,則以內功為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