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風輕揚

本博客文章皆係原創。
個人資料
正文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2010-04-10 17:57:56) 下一個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Wisewind

在中國古代的哲人先賢中,莊子(莊周)是一個比較有趣的人物。

莊子與老子(李耳),雖然同為道家思想的鼻祖,但他不象老子那樣,整天在說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類玄而又玄的話。

莊子也不象儒家學說的宗師,“聖人”孔子(孔丘)和“亞聖”孟子(孟柯)那樣,整天板著臉教人怎樣“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莊子喜歡說故事(寓言),借故事中的人物來宣揚他的樸素的唯物自然觀和辯證法思想,來詮釋他的“道”。比較著名的故事有:

《莊生夢蝶》,說的是有一天莊周睡著了,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在空中飛舞,十分快樂,早已忘掉莊周是誰。一會兒醒來,感到非常迷惑不解,不知道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了莊周?最後終於想明白了:不管是莊周還是蝴蝶,都不過是“道”的不同階段,是“道”的物化而呈現出來的不同形態而已。

《壕梁辯魚》,說的是莊周與朋友惠施在濠水岸上散步。莊子說:“魚在水中遊來遊去,是多麽快樂呀!”惠說:“你又不是魚,怎麽知道魚很快樂呢?”莊子說:“你也不是我,怎麽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惠說:“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在想些什麽,你也不是魚,自然也不可能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咱們回頭想想,你問我怎麽知道魚的快樂時,你已經假定了我是知道魚的快樂的,你隻是在問我是如何知道的,現在我告訴你:“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這表現了莊子的急智和詭辯。

鼓盆而歌》,說的是莊周的妻子去世了,惠施前去吊唁,卻看到莊子坐在地上,正敲著瓦盆唱歌。惠施覺得太不象話,就說,“你老伴和你生活了一輩子,現在她死了,你不哭也就罷了,卻還要唱歌,這也太過分了吧?”莊子說:“她剛死的時候,我哪能不哭呢?但想想人是由‘氣’變來的,‘氣’本來存在於混沌之中,連形狀都沒有。後來變化成形,最後轉化為生命。現在她又由生轉化到死,但還沒有還原成‘氣’,我卻哇哇痛哭,這不是沒有看透生命現象嗎,所以就停下來唱歌了。”這體現了莊子“形而下”的辯證法思想,認為一切事物都在運動中,包括人的生死,不過是事物在運動中所表現出的不同形式而已。

但是這些都與“道”的哲學意義有關,與尋常百姓的生活相距未免遠了點。

莊子的另外兩個寓言,說的卻是男女之間的情愛。其中一個,千百年來對中華民族的精神層麵影響非常深遠。

這個寓言是《莊子 .外物》所說“涸轍之鮒,相濡以沫,相掬以濕”。意思是,兩條小魚被困在幹涸了的車轍裏麵,為了延長對方的生命,兩條魚互相用自己的唾沫去滋潤對方,又抱在一起以保持身體濕潤。

在這裏,莊子沒有說明兩條小魚的性別,但人們認定它們是一對夫妻,並且千百年來被這對夫妻在困境中以生命互相扶持的精神深深感動!

於是,“相濡以沫”就成為夫妻恩愛,共克時艱的最佳寫照!

甚至,在絕大多數中國人心目中,“相濡以沫”既然是夫妻恩愛的高度體現,就理應成為夫妻生活的常態!

正因為如此,莊子的另外一個寓言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

莊子的另一個寓言是《莊子·大宗師》所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意思是,對於兩條小魚來說,被困在幹涸了的車轍裏麵,為了延長對方的生命,不惜犧牲自己,用自己的唾沫去滋潤對方,(這樣偉大的愛情)固然令人感動!但是如果有幸能夠擺脫這個困境,重新回到江湖中去,在那樣廣闊的水域中快樂地生活,豈不是更好嗎?就算那時雙方都把對方忘記了,又有什麽關係呢?

在這裏,“相忘”與中國人傳統的愛情觀念相悖,於是,莊子的這則寓言就被人們故意遺忘了。

千百年來,人們高度讚揚“相濡以沫”這種美德,不僅僅因為它是夫妻倫常中至高的美德,更大程度上,是因為在亂世遠多於治世的中國,多數人往往隻求溫飽而竟不可得!其處境與“涸轍之鮒”何其相似!在這種情況下,“相濡以沫”竟然成為維係家庭穩定的條件和對夫妻雙方的道德訴求!

但是,如果仔細分析一下,就可看出,莊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並不是說“相濡以沫”這種行為,不如在江湖中“相互忘記”這種行為好。

莊子真正的意思是說:在涸轍之中,即使相濡以沫,最終仍不免幹渴而死這種“命運”,不如有幸回到江湖中去,快樂地生活,哪怕最後互相忘記了對方這樣的“命運”,對夫妻雙方來說要更好些!

其實我們想象一下:對於兩條小魚來說,被困在幹涸了的車轍裏麵,本來已身陷絕境,在自己的生命行將結束之時,還要主動用自己的唾沫去滋潤對方,這樣的愛情,美則美矣,但是,這種美,是淒涼的美,是殘忍的美,是帶著淚光血色的美!

如果還有更好的選擇,我們寧可不要這樣的美!

這個更好的選擇,對於魚類是回到水草肥美,波光瀲灩的江湖中去。

對於人類就是建設和開創符合人性需求的治世盛世!

哲人莊子沒有說到,兩條小魚重新回到江湖中去,也可以不必相忘,而仍然相愛相守!

而我,要衷心祝願天下的夫妻,永遠生活在治世盛世!

並且永遠相愛相守,相扶相攜,不離不棄,莫失莫忘!


---End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8)
評論
vwbeet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夾心的評論:
謝謝誇獎,我知識僅及皮毛而已.
你好像對老子很有研究,是專家級的人物.
以後有機會,願能向你請教.
vwbeet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Wisewind的評論:
謝謝你的解釋.
我得益良多.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夾心的評論:
謝謝指教!
本人並沒有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莊子的精華,本文開頭便說,這是老子常說的話。
另外,“無為”確是莊子思想的核心之一,但這不是本文要探討的主題。
本文想說的,隻是莊子學說中與愛情有關的一小部分而已。
一片小文,是不可能探討莊子的“無為”思想這麽大的題目的,您說是不是?
anahiyiy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Wisewind的評論:
好!那麽就跟著你通權達變!嘻嘻!
夾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vwbeetle的評論:

倒是你明白.

竊以為博主沒吸收老莊與老子的精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是老莊的精華,應該是無為.而老子,卻是虛為.至於相濡以沫,是夫妻的道德觀.至於愛情,則是一種精神境界.達到了虛實結合的最佳效果,是精神的需求的滿足.唉,可遇不可求,看造化了.

至於最高境界是共產共妻,則與原始社會有什麽區別?沒有精神的共享,實在是痛苦.比動物還不如呢.就好像波大才是人,波小就不是人嗎?實在不敢恭維.失敬!失敬!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vwbeetle的評論:
您“不恥下問”,說明您“虛懷若穀”!本人欽佩!
現將本人所知,和盤托出,應該算是合適的答案了吧:
《詩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意思是說:桃樹長得很茂盛,樹上的桃花,開得很鮮豔。“夭夭”是指草木茂盛的樣子。“灼灼”本意是光亮,這裏可理解為鮮豔。“華”和“花”通用,比如“朝華夕拾”便是一例。
vwbeet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波大才是人的評論:
引:"最高的境界就是共產共妻。"
你的思想很先進!
哈哈!
把版主嚇到啦.
vwbeet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Wisewind的評論:
你提到:《詩經》說“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請問,它的原意是什麽?

我是"不恥提問"呀,我的國學基礎不行.哈哈!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anahiyiyi的評論:
謝謝指教!
但我並不認為,“將‘涸轍之鮒,相濡以沫’理解為夫妻在困境中以生命互相扶持”便是不尊重莊子的本意,甚至是“以訛傳訛,誤人子弟”,您言重了。
莊子說“涸轍之鮒,相濡以沫”時,他的本意也許是從道德的角度,泛指人們在困難的處境中應該互相幫助,互相扶持。
但是,“人們”並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普天之下,最普遍,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便是夫妻關係。所以,千百年來人們引伸開去,將“涸轍之鮒,相濡以沫”更多地應用於“指夫妻在困境中以生命互相扶持”有何不可呢?又怎能說是與莊子的本意相悖呢?至少,莊子所指的“人們”應該包括人數最多的“夫妻”這個群體吧?
甚至“相濡以沫”這個詞,基本上隻用來形容夫妻恩愛,患難與共,而不是指普通人之間的關係,這已經是千百年來的事實了,您能說大家都錯了嗎?
如果是兩個同性在那裏“相濡以沫”,說不定很多人會懷疑他們(或她們)有“斷袖之癖”呢。
所以,做學問不能生吞活剝,而是要通權達變的,您說呢?

vwbeet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Wisewind的評論:
引:"謝謝指教!您說得很有道理!"
--===
不敢說是指教,
大家互相切磋,共同進步.
謝謝!
vwbeet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anahiyiyi的評論:
引:"...人應當屏棄仁義禮樂,回歸於道德。
莊子實指對於生命的尊重和要道德地對待生命,..."
--===
了解你說的.
以老子的說法,這是高層次的解釋"道德",
老子認為道德是比仁義禮更為基本的東西.
高明!!
anahiyiy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Wisewind的評論:
我認為還是尊重莊子的本意為好。以訛傳訛其結果就是誤人子弟。
其實你也知道這種後果的。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anahiyiyi的評論:

您的理解也許更接近莊子的本意,屬於更高層次-陽春白雪的。

而普通人的理解這就是指夫妻愛情的,雖然這種理解與莊子的本意可能有些距離,屬於下裏巴人的。但人們就是這麽想,您也是無法不是?

這就好像《詩經》說“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後人卻說“逃之夭夭”,不但詞義不通,而且與原意相差何止十萬八千裏?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波大才是人的評論:

恕在下愚鈍,不太理解您的意思!

您這是黑色幽默,還是您真地是這樣想的?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vwbeetle的評論:

謝謝指教!您說得很有道理!
anahiyiyi 回複 悄悄話 莊子通過這個形象的比擬,意在說明人應當屏棄仁義禮樂,回歸於道德。
莊子實指對於生命的尊重和要道德地對待生命,並沒有指愛情。
vwbeetle 回複 悄悄話 有意思的好文章.
然而,有幾點要說:

1) 引"莊子與老子(李耳),雖然同為道家思想的鼻祖,"
實際上,老子和道家沒有太多關係的!

2) 引:" 在這裏,“相忘”與中國人傳統的愛情觀念相悖..."
這與世界上的愛情觀念都相悖!!!

3) 引: "如果還有更好的選擇,我們寧可不要這樣的美!"
你沒有吸收莊子的思想精華啊! ...他對生死...看得很"開".

4) 引: "而我,要衷心...永遠生活在治世盛世!"
不要做夢! 治世盛世是在你的心中!!!

5) 改寫如下:
"而我,要衷心祝願天下相愛的人,永遠相愛相守,相扶相攜,不離不棄!!"

PS,
事實是: 夫妻和愛人有時是不同的!
波大才是人 回複 悄悄話 最高的境界就是共產共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