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他鄉變故鄉!

(2017-03-20 17:04:11) 下一個
 

 

他叫楊波,

18歲孤身一人離開湖南赴上海念書,

畢業後當過老師幹過互聯網,

又在房地產和金融行業打拚了快20年。

 

 

2005年,一腳踏進平江路迂回的小巷弄,

耳邊糯糯的吳儂軟語,

橋下搖曳而過的烏篷小船,

讓他再也沒有了走出去的念頭。

 

 

剛到蘇州時,他最愛幹的事就是鑽巷子,

興致來了,就背起麻布背包,

踩著青石板,在每一條小巷中穿梭。

 

 

看巷口包子店升起炊煙,

人們提著早飯蔬菜走過,

他說,這是上海找不到的人情味。

 

 

朝陽打在水麵,

看阿婆在湖邊浣衣,

悠悠的平江水流淌而過,

一刹那間,會有種身處南宋的夢幻。

 

 

或是靜靜等待樹影拉長,

又是一天過去,

蘇州城裏的每條巷子都不簡單,

都有著自己的風韻。

 

就這麽兜兜轉轉,

楊波被蘇州城迷住了神,

他跟老婆說,下半輩子就是這了,

於是兩人在這裏安了家。

 

 

他們在平江邊上找到一處老房子,

喜愛品茶的楊波把這兒辟成一間茶室。

 

 

晌午時分,喚上好友街坊齊聚,

臨江飲上一杯清茶,

搖椅裏打個盹,舒坦極了~

 

 

 

俗話說,清閑生雅意,

古巷,鄰水,品茶,

引不少書畫家朋友都慕名而來找靈感。

 

動圖

 

屋頂俯瞰,白牆灰瓦,青石小路,

恍恍惚惚幾百年都過去了,

畫在了紙上卻還是那個模樣,

南宋的士子風流好像就在昨天。

 

動圖

 

家安下了,可看著平江路的老房子,

楊波心裏又泛起了波瀾。

 

他想讓更多的朋友,

走進蘇州城的小巷,老房子,

了解這個千百年沒變過的七朝古都。

 

動圖

 

懷著這份期許,他找來了設計師朋友,

一起鑽進星羅棋布的巷子裏,

最後,收到十八間合適的老房子。

 

 

像這一間叫做“竹廬”,除去牆壁,

整間屋子大量采用竹木元素,

門外帶著一間小院,

格外開敞舒適。

 

 

屋頂,桌旁,木門

也全部用竹子做壁,

無論是品茶讀書,

都有種說不出的清幽。

 

 

臥室內也不簡單,

采用了古典園林中框景的手法,

在牆上用圓框掛出一幅園林小景,

留給人無限遐想。

 

 

門口一張木桌,上布新茶一壺,

兩旁輕紗浮起,門外兩顆老樹,

清風一吹,颯颯作響。

 

 

沒事的時候,坐在門前木階上,

可以靜思,也容得發呆。

 

 

離竹廬十分鍾的路程,就是銘廬,

不同於竹廬的淡雅,

銘廬顯得精致而華貴。

 

 

朝南的落地窗引入陽光,

透過竹簾遮掩,

屋子內通透敞亮。

 

 

窗下一席棉墊,

可以席地而坐,

也可以把竹簾拉下,大夢一場。

 

 

物件的擺放極為講究,

一片灰牆前,靜物與生機並存,

技藝高超,節製而不顯單調。

十八間屋子都是如此,各有各的特色。

 

 

倘若待餓了,隻消兩步就走到巷口,

點上一碗蘇州牛肉麵,

口感勁道,湯汁濃鬱。

 

動圖

 

或是去茶樓,上一壺茶,

聽一曲蘇州評彈,

思緒跟著回到幾百年前的盛世蘇州。

 

 

院裏的花悠閑的漫長,

伸到牆頭也是別致的一景。

 

 

幾個姑娘走街串巷,

誤入院子中,立刻駐下,

驚喜的記錄著自己的足跡。

 

 

沒想到,傳到網上吸引了很多人,

有模特,有攝影師,

蘇州城裏新生的小院成了網紅的“私房聖地”。

 

 

楊波說,

蘇州城具有永恒的魅力,

最初本以為自己隻是一個過客,

卻沒想到他鄉終成了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