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她的精神世界,也像博物館一樣,滿是珍寶。
你若有一個孩子,不管他識不識字,都不妨多帶他去博物館走走。 那裡的事物,是形象的,立體的,他可以通過自己特殊的認知方式,來感受這一切。
小女咪豆,就基本是這樣一個在博物館裏長大的孩子。
和這座城市裏的很多人一樣,我和先生,也是遠方飄過來的蒲公英。 當一個小天使降臨時,我想給予她最好的滋養。 可我們紮根生長的這片土地,對我們來說也是陌生的,傳承和瞭解些什麼呢? 想來想去,覺得不如去博物館,那裡可全是珍寶嗬,她或許能從中得到一些我所不能給予她的,諸如:遼闊的視野,深邃的思想等。
女兒幼時,我就帶她幾乎走遍了這座城市的博物館。 有些她很喜歡,每年都像走親戚一樣,反覆去。 去得最多的,還是家門口的良渚博物院。
良渚,中華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發祥地。 而良渚博物院裡,即陳列著和這曙光有關的物證。 長久地,在與遠古對望的過程中,我們逐漸瞭解到了腳下這片土地的歷史和文明,對它充滿了尊敬與愛意。 與此同時,自己也變得自信起來,不再有那種漂泊感、疏離感。 自古以來,人類就是這樣不斷地遷徙繁衍的,我們都是歷史長河裡的孩子。 努力地去瞭解、熟悉一座城市,它會讓你感到一種安穩,像根紮得很深似的,沒有風能隨便吹走。
所以,當我聽到她對別人說,我來自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時,我是欣慰的。
大約是日久生情,咪豆對良渚文化,非常喜歡。 有時,她還會有意識地去研究它們。
良渚遺址中曾出土過一個玉琮王。 但這隻玉琮並不在良渚博物院內,她魂牽夢繞,想去看看。 於是,我們又特地跑到浙江博物館。 在這塊兒玉琮前,她站了四十多分鐘,蹭著聽講解,之後又細細觀察。 那一刻,你會覺得,孩子的成長是個神奇的過程,不是我們能完全預料到的。
為幫她更深入地理解良渚文化,時常,我還會帶她到良渚古城遺址。 遺址沒開發前,是一片大草原,我們就在這片草原上奔跑,跳躍,看白鷺起飛,聽南來北往的風語。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落成後,我們發現,以前常紮帳篷的那個土坡,竟是良渚古城宮殿所在地——大莫角山。
與歷史碰撞,與驚喜相遇。 這一切,都會讓孩子的生命經歷,變得不尋常。
十歲這年,咪豆被學校推薦到良渚博物院裡,開始當誌願者。 從最基本的禮儀學起,漸漸地,她也開始向中外遊客,介紹良渚文化了。 在良渚博物院的誌願者隊伍中,有各個年齡層次和不同領域內的人。 每次她回來後,都會感慨,他們都好溫和啊,我也要做他們那樣的人。 這些,正是我所希望的。 博物館,是個厚重的地方,與其說在那裡當誌願者,倒不如說是修行。 這年七月,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消息傳來時,咪豆興奮地跳了起來。 後來,在一次活動中,她還有幸將自己的一幅畫,贈給了良渚古城申遺團隊。
看到一篇文章,說明智的媽媽喜歡在博物館裏富養孩子,我不禁啞然失笑,算是不謀而合吧。 這種富養,是精神的富養,不是金錢上的富養。 我希望,她的精神世界,也像博物館一樣,滿是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