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記憶深處,都塵封著一個上了鎖的盒子,裏麵零零星星地安放著一些時光的碎片,它們或是刻骨銘心的故事,又或是浮光掠影的點滴。
雖然,歲月的塵埃模糊了它們,但解鎖的密碼卻又讓它們回複清晰,並牽引著那些早已失落的記憶,穿越時光的隧道,回到那個漸行漸遠的從前。相信,每個人的心底,都存放著這樣一串解鎖的密碼,它也許是一縷花香,一段旋律,一盤小菜,又或者是一件可以觸動記憶深處的零碎雜物。
在我們家放置音響的旁邊,有一個安靜的角落,那裏整齊地擺放著一排排錄音磁帶,音樂CD,還有一大摞可以視為“古董”的黑膠唱片。這些伴隨了我們幾十年,又跟著我們走南闖北的精神食糧,雖然在當今這個電子播放時代,它們幾乎已被擠出江湖,冷落一方,但卻始終沒被拋棄。
每次家裏搞衛生,我都得把這個塵封的角落抹擦一番,之後,它們又默默地等候下一輪塵埃的安居,如此往複,我卻下不了決心把它們處理掉。因為,每次當我拿著吸塵紙為它們“潔身”時,它們瞬間成了那串開啟記憶盒子的密碼,零散的時光碎片,又被拚湊成一塊塊寫滿故事的拚圖,清晰地回放出那些遙遠又依稀的歲月, 一段又一段……
那一摞最“古董”的黑膠唱片,是在九十年代,一位居於加拿大維多利亞的新加坡老移民Y伯送給我們的禮物。那時候,我們留學於加拿大的維城大學,與Y伯相識於緣分的天空下並成了好朋友。
善良風趣的他,總喜歡活躍在我們華人留學生的群體裏,把他用了大半輩子的人生沉澱下來的智慧傳授給來自異國的我們,以他那一顆慈愛的父輩之心樂此不疲地幫助有需要的留學生,而充當司機車出車入就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那時候,他不僅是我們留學生共同的父輩,也儼然成了年幼兒子在異國的祖父-Y公公。
退了休的Y伯,心態依然不老,玩電腦,音響的熱情和興趣都不亞於年輕人。就在他家電玩不斷的更新換代中,他把那台最古老的電唱機連同一大摞的黑膠唱片,作為禮物送給了同樣喜歡音樂的我們。這一摞匯集了世界頂級音樂大師們不朽經典的黑膠唱片,成了我們拮據的留學生涯裏最豐盛的精神食糧。
雖然,生活的忙碌,令我們無暇把這上百張的黑膠唱片一一聆聽,但它們不離不棄地隨著我們輾轉加西,美東,美西,一路風塵橫跨兩次北美大陸後,最終來到加州矽穀,落戶於眼下這個家。
這一張張黑膠的條紋裏,不僅鐫刻著古典音樂薈萃的精華,記載了一段難以磨滅的留學歲月,還印記著我們一家與這位加拿大老人的忘年之交。如今Y伯已去,而他留給我們的這份精神厚禮,更顯珍貴而不忍,不舍更不該被遺棄。
從古典深沉的黑膠唱片,我的目光移向了那幾排色彩鮮豔的錄音磁帶。那是兒子小時候聽過的幼兒歌曲,童話故事,“白雪公主,小紅帽……”。這些稚氣歡快的兒歌,童趣盎然的故事,不僅帶給年幼的兒子一個純真美麗的世界,還成了牙牙學語的他最不刻意的國語啟蒙。
九十年代中,帶著剛過三歲的兒子遠渡加拿大時,在滿滿的行李箱裏,也沒忘要塞進屬於他的那堆精神食糧-錄音磁帶。在大洋的彼岸,它們不僅是每晚陪著他入睡的“睡前故事”,也成了他在異國學習中文很好的教材。
陳舊的磁帶,寫滿兒子的童年,也刻錄著我初為人母那段五味雜陳的歲月。雖然,這些磁帶如今早已使命終結,但它們所擁有的那份懷舊價值,令人不忍也不舍把它們遺棄。
從封麵鮮豔的盒子,我的目光又遊向了一排排封麵無華的磁帶,盒子上那些還算娟秀的文字,工整地寫著一首首磁帶裏的歌名。看著它們,我仿佛又從青春燃燒的灰燼裏捕捉到一點點帶著餘光的火星。
八十年代初,我的大學時代。新一代的流行歌曲剛剛興起,就驟然以一股旋風之勢席卷校園,一掃之前娛樂生活的沉悶和單調。沈小芩,王潔實,謝莉斯……優美的旋律,歡快的詞曲,動人的演繹,宛如一股股溪水清流,滋潤著那一代大學生幹涸的精神世界,也成我的至愛。
那個年代,卡帶機剛開始流行。在大學裏,擁有一部單卡機,已經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情,如果擁有一部能轉錄磁帶的雙卡機,那就真的是一份奢侈。在我的磁帶庫裏,雖然也有不少後來購買的原裝磁帶,但大學時期的音樂帶,大多數都是同學之間相互轉錄的。買來的空白帶,借來的雙卡機,幾個同學一起,或是在宿舍,又或是在大四時做畢業論文的實驗室裏,一盤盤地轉錄,磁帶錄下了一首首與青春同行的歌聲,也錄下了我們青春芳華的點點滴滴。
這些伴隨著我幾十年的一代經典,雖然磁帶的音質遠不如當今的電子播放,但因融進了我們用青春譜寫的旋律而更顯動人心弦;那些無華的盒子裏,因為留著我絕無僅有的青春筆跡而散發著青蔥的芳香。這些,都成了我要把它們保留下來最不可抗拒的理由。
黑膠唱片,錄音磁帶,客廳裏封塵的一隅;
留學歲月,青春往事,心底裏塵封的盒子。
空氣裏散落的塵埃,可以用抹紙潔淨;記憶裏塵封的盒子,則需要解鎖的密碼。為了散落在盒子裏的時光碎片不至失落於記憶的長河,我將會永久保存這一串串開啟記憶盒子的密碼……
此文刊發於《星星生活周刊》2020.10.23第9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