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業:世界糧食危機與投資

(2009-12-28 11:11:35) 下一個
這幾天一直在看世界糧食危機問題。2007-2008年世界上發生了糧食危機,導致60多個國家出現暴亂,還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輪備受爭議的土地搶購風潮——富裕的糧食進口國湧入非洲和東南亞搶購糧食耕地。在生活中也可以體會到,比如原來5美元一包的大米一下子漲到10幾元一包。目前糧食價格雖有所下跌,但依然高於2007年前的價格。這種糧食價格的上漲是一種短期的波動,還是趨勢性的發展?

糧價高漲很大一部份是由於一些緩慢而不可逆轉的趨勢導致:人口增長;發展中國家的食物由穀類向肉類轉變。目前尚無跡象表明這些趨勢有所減弱。

目前,世界人口為67億,每年還有0.75億新增人口。盡管人口增長率逐漸下降,但由於慣性,直到2050年,總人口仍將保持上漲,而那時人口將達到90億。糧農組織預計,為了與人口增長保持同步,發展中國家的糧食可用總量必須在2050年翻一番,相當於世界糧食產量增長70%。國際食品政策調查研究所認為,如果無法做到這一點,2007-2008年的糧食衝突會重演。

在中國和印度,隨著GDP的增長,中產階級迅速增加,反映在食譜上就是由穀類向肉類轉變。中國近年來大豆進口急劇增加是這個轉變的具體反映,大豆主要被用於製造食用油和飼料。這個趨勢推動了對糧食的需求,因為一公斤肉類平均需要消耗6公斤的穀物。

生物燃料生產是另一個推動因素,盡管隻占到世界總糧食消費的5%左右。乙醇等生物燃料主要從玉米(美國)和甘蔗(巴西)中提取,生物燃料用作物栽培麵積擴大相對擠壓了其它作物栽培麵積。由於未來石油的短缺,這個因素在未來仍然會發揮很大的作用。

上麵這些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使得世界糧食的供求十分緊張,每個國家都把糧食安全提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