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

靜以養性,平以做鏡,深以承水。波濤不興,微瀾而已。
正文

中國的慷慨與吝嗇

(2010-01-21 21:18:54) 下一個
世界經濟風雨飄搖,中國風景這邊獨好,而且似乎越來越好。眾多大國小國、窮國富國,在經濟危機的大洪水裏載沉載浮,而隻要搭上中國這艘諾亞方舟,就算絕處逢生。

胡錦濤、溫家寶每次出訪,總有大把大把撒銀子的精彩場麵。麵對可憐兮兮的非洲兄弟,溫總理眼睛都不眨一下,開口便承諾一百億美元優惠貸款。胡主席照顧西歐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也毫不含糊,動輒幾億美元的合同,隻算是小菜一碟。聽著人家的千恩萬謝,胡主席、溫總理謙遜地頷首微笑,風度好到極點。

上行下效。中國各家國有銀行,個個財大氣粗,爭相為歐、美、澳各大公司提供貸款。這些公司本來都已左支右絀,朝不保夕,眼見中國活菩薩自天而降,簡直以為是在白日做夢。澳大利亞能源公司APA集團的經曆,頗能說明問題。APA債務纏身,年關難過,而原來的歐美財政靠山要麽停貸,要麽撤資。就在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當口,中國銀行的代表翩然而至。APA的財務總管弗雷德裏克森戰戰兢兢,小心試探:“貴行能否考慮借貸九千萬美元?”中國銀行代表的答複既幹脆,又爽氣:“咱們就一億一千萬美元吧。您看如何?”

看來,中國富了,有錢了,闊氣了,因而也慷慨了。然而,這種慷慨是有選擇的慷慨。對國內一個最有資格享受慷慨的群體,中國政府卻擺出了最冷漠、最寡薄的麵孔。

這個群體就是農村代課教師。在國家最困難的時期,代課教師們堅守在貧困邊遠地區,維係著中華民族的文化香火,使農村不致變做文化荒漠。多年來,他們拿的是最微薄的報酬,付出的則是心血、健康和青春年華。如今,國家富了,想到了提高農村教學水平,於是代課教師被當做了祭品。2010年,最後四十多萬民辦教師將遭清退。酬勞嗎?最多幾百元而已。遣散功臣,就像打發叫化子。

欠債還錢,論功行賞,本是應有之義,甚至談不上“慷慨”二字。然而,虧欠最多的,得不到補償;功勞最大的,得不到酬勞。國家窮時,這令人感到無奈和苦澀;國家富時,這令人感到不解和悲哀。 對外慷慨樂施,對內慳吝寡情。這種做法似曾相識 -- 不錯,還是“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的老規矩,可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