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party飯後的閑聊中,有一位坐在桌對麵的男士突然問我,你讀書除了作為飯後的談資以外,還有什麽用途呢?一桌人安靜的轉向著我,而我卻好像很含混,不能有一個明確的回答。我一輩子都這樣,大概是一份懦弱吧,或者不喜歡針鋒相對,對別人很尖銳的問題,天生是回避的,跟不上話。事後會腦補會反複試圖去回答這個問題。讀書的渴求對我是如此之自然,就好像你需要空氣,而突然說不上來它的理由。很久,我在反問著自己。我這個笨笨的腦袋瓜,閱讀是為了什麽呢?
我來試圖回答,第一層意思,就是我太渺小了,做不了什麽。但是至少,我要看明白,看清楚這個世界。比如,我會去找那些量子力學的通俗讀物,比如萬維剛老師講的量子力學,去試圖理解那些高精尖的物理學家在幹些什麽?隻是試圖去理解,作為人類的精英們是如何去探究,以至於一步步地推進對這個物質世界的理解的。盡管,讀完了以後,還覺得他們的解釋很牽強,和世界感覺到的世界,相差挺遠的。
還有一層意思,很庸俗。就是要找個主心骨。試圖尋找在這一切都是那麽多的不確定性的人生中,找到一個確定的,所應持有的態度。這樣,我就不再恐慌。比如,像古希臘悲劇中所描述的,盡管人們免除不了悲劇的命運,你可以悲痛,但不要憂傷,平和的麵對厄運和死亡。這樣的態度很讓我欣賞,也讓我感到力量。“雖然知道路的盡頭是無盡的黑夜,但是歡笑地走完這條路和愁眉苦臉地走完則是人可以選擇的。”(吳軍)就好像在波濤裏奮力遊泳的我,在體力不濟時,突然抓到了一個船的船幫。它會給我帶來一份穩定感,安全感,依靠感。讓我攢足了力氣之後,可以再次奮力向前。
還有一層,更庸俗。我覺得,人活著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越活越容易。這是最底層的目標。你不希望總是在掙紮吧?不希望總是做不得已的事情吧?人,肯定是逃不脫這些事的。但我們的目標是,隨著我們自己的努力,這樣的情景會越來越少。我幸虧啊,不是個當今中國送外賣的快遞哥,因為送到一半時我自己一定先低血糖先餓了。要不,就是迷路找不找地方先急死了,或者被交通事故撞死了,或者被老板炒了因為晚送到了5分鍾。我知道我的低能的地方。忘不了我初三下鄉和同學們割麥子,一人一壟,我拚盡吃奶的力氣還是被遠遠地甩在了後麵。我的手在抖,筋疲力盡,喘著粗氣,直起腰來絕望的看著前麵的人們。那是一份定格,那是15歲的我與外部世界的關係的定格。如果永遠是這樣,不如死了算了。那麽,我的出路在哪裏呢?我一輩子都不停的去摸索,讀書,也為此。如今能夠在床上躺著,在手機上打著字,在這裏胡扯,而不用去整天去送外賣,做我不擅長的事兒,一方麵是運氣,另一方麵也是歸結於自己的不停努力和尋尋覓覓的結果。
最後一層,是愉悅。好的作品,就像吃一塊蛋糕,或者像欣賞一個精美的雕塑。你可以做不出來,但你有能力去欣賞,也是一份滿足。而且這個欣賞能力是隨著你的學習而逐步加強的。這是一個正循環,當你的欣賞能力增長的時候,你就會感到更多,更豐富的世界。就好像是在讓你選擇,是願意關在在單調的房間裏,還是願意去看看精彩的世界?當然是後者。人可以有很多“觸角”,比如,你有味覺,可以品嚐好吃的,是視覺,可以去看好看的。這可以是旅遊給人們帶來的基本體驗。但讀書,會領你進入另一個精彩的世界,和很多精彩的靈魂對話。而且,你是主動的。看不懂,可以放下,去找別的看。多好呀。在這個世界裏,不需要扛著行李,買機票,趕輪船,便可以海闊天空,四處翱翔。
最好的地方是,咱不用拚體力,也不用拚腦力呀。這裏是一個自由世界,你願意去哪裏都隨你。翻開尼采的《悲劇的誕生》,吳軍說他在20歲的時候讀尼采的這本書,就明白了悲劇的力量,和人麵對悲劇所應有的態度?20歲?我60歲都看著雲裏霧裏的。我不知道要說他炫耀好呢,還是感歎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異?沒關係,放下找別的看呀。我不喜歡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盡管人與人之間的能力差距是巨大的,但是,咱各活各的,彼此不妨礙。我高興,就跟你學習學習,不高興,扭頭走了。嘻嘻!每一個靈魂都是平等的。在這個與自己獨處的安靜世界裏,可以很豐富。
有些事情,不是能從書上學到的。
—————
空生靜,靜生定,定生慧,慧生從容。
—————
空生靜,靜生慧,慧生定,定生從容。
----------------------------------------------------
嗯,特別喜歡這一句!其實呢,應該更拓廣一點說,不光是閱讀,閱讀隻是其中的一種汲取方式。當然還有一個汲取什麽的問題。比如說,聽書算不算呢?比如說,跟著活人學,算不算呢。
今天聽羅胖的一個講座,他提到一個概念,就是人的再生產。再生產這個詞多數是工業社會講生產東西的。但,造人也算是人的再生產:)進一步講,不斷的自我重塑,就是人的再生產。那麽這個不斷的自我重塑,是一個汲取,思考,實踐,調整的循環反複的過程。那麽,閱讀,就在裏邊是一個很小的一部分。
說到此,想到了和您討論過的打坐靜養的事情。我覺得,這也是一個不斷重塑的過程。比如說,我的很多病痛都好了,或者是正在好轉中。也許是那個地方的氣血通了,某個器官越長越好了。那可是真的自我重塑!很具體很具體的自我重塑!
再拓廣,生命是什麽,最好的描述應該是不斷的自我重塑。你看那植物,又多了一片葉子,又開了一朵花,這種生長就是不斷的自我重塑。我希望,頭腦也可以這樣,越來越豐富。
———————-
實踐於思考同樣出智慧。
我好像也是這樣。
好的作品,就像吃一塊蛋糕,或者像欣賞一個精美的雕塑。你可以做不出來,但你有能力去欣賞,也是一份滿足。而且這個欣賞能力是隨著你的學習而逐步加強的。這是一個正循環,當你的欣賞能力增長的時候,你就會感到更多,更豐富的世界。就好像是在讓你選擇,是願意關在在單調的房間裏,還是願意去看看精彩的世界?當然是後者。人可以有很多“觸角”,比如,你有味覺,可以品嚐好吃的,是視覺,可以去看好看的。這可以是旅遊給人們帶來的基本體驗。但讀書,會領你進入另一個精彩的世界,和很多精彩的靈魂對話。而且,你是主動的。看不懂,可以放下,去找別的看。多好呀。在這個世界裏,不需要扛著行李,買機票,趕輪船,便可以海闊天空,四處翱翔。
這也是我對喜歡的書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嗯,喜歡這句話!確實,是一種間接的社會體驗。因此而豐富。
讀書自然是一種享受,也是另一種層次的社會體驗。
我特別欣賞你說的這句話
第一層意思,就是我太渺小了,做不了什麽。但是至少,我要看明白,看清楚這個世界。
所以我也讀百科全書,人工智能,機器學習,也關注其他科技進展,曆史,哲學,美學,這樣就可以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真的,越讀書,就越覺得自己的渺小,就越想讀書。
問好,多保重!
我記得武誌紅說過,大概意思哈,每一個特殊的靈魂都是有它的價值的。你在人群中如果永遠是隨大流的,其實也就是沒價值的。要活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人生。也許,隻有當你徹底的展現自己的時候,反而,群體正是因為你的不同而受益。我認可這一點,也因此為自己說出觀點的時候感到更自信。
這是其一。其二是要對自己有個督促。所有的博文,第一是寫給自己的。可謂一種自說自話。這裏的幾乎每一篇都可以感覺到這個味道。我有時候覺得,每一篇文章,就好像一個釘子,會把一些東西頂在自己身上,不會被時間的大風刮跑。甚至我有一個奇怪的念頭是隻有寫一遍,才是自己的。不然就溜走了。
非常感謝各位的留言,謝謝你們的鼓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常感謝你!我感到溫暖。嗯,...有時候很尖銳的問題會讓我當時不舒服,但會長久地留在腦海裏,去一直尋找一個最好的答案。從這個意義上,反而讓我更深的去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也是一種成全。
I also did "割麥子" job, Man, that was back-breaking work.
從當年通宵排隊購買名著開始,書一直是最好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