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發榜的日子, 常聽孩子媽在討論錄取。想起那些日子,對我已經有點遙遠了。
想寫幾句給那些孩子沒有上成藤校的父母,作為一個過來人,回身看看這些年的腳步,當然,也許沒什麽代表意義,純屬個人經曆。
曾經,兒子沒上成藤校是我心中的痛。我是個學教育的,數學教育。而且,被公認為是個很好的數學教師。我在懷孕的時候就暗下決心,會耐心地,全身心地教孩子,陪伴孩子長大。相信自己是個好媽媽。老公曾經調侃我,說我的最佳職業應該是幼兒園老師,因為不認識的孩子很快就會喜歡我。可能孩子都有一種潛意識上的識別,覺得這人不會傷害他。
養孩子是件樂事,記得一天給他洗澡,他還自己不能邁進浴池,要抱進去,他大概在幼兒園喜歡哪個女孩子了,突然問我,爸爸是怎麽找到你的?我說,爸爸媽媽是calssmates, 他扳著我肩膀,看著我眼睛,認真的說,那,那他是在哪間教室找到你的?我笑得差點沒坐地上。
孩子從三歲半我就開始教他,很耐心。我教的很用心。真正的陪讀,數學從小學一年級,陪到十二年級。不僅做題,而且講每個概念是怎麽來的,講數學的思辨,甚至,在茶餘飯後,和他坐在deck講數學發展史,在他還沒有開始學微積分的時候,給他講微積分的整個概念體係的形成,通俗易懂啊,講的我自己都被感動了,這媽也太好了!可惜,人家哼哼哈哈的應付著你,你以為人家都聽進去了,結果,還是給我考了個B回來。總的感覺,沒啥用。
我幾乎很感激他來問我數學問題,覺得,哈,這下我有發揮的時機了,結果正想徹底展開,人家拿著書說明白了,轉身走了。搞得我意猶未盡地噎在那裏上不來氣兒。想想很可笑。
兒子後來上了州立的商學院。當時他的考慮是,第一,錢最少,不僅是州內學費,還有些獎學金。第二,在我身邊,家裏有事,隨叫隨到。他爸爸當時常常出差回國,不在家。對於選專業,他說,如果我一輩子不愁錢,我就會選哲學,心理學,和藝術。但我不是這情況,所以我選finance and marketing.
大二,他好像開始知道努力了。但是,主要的精力還都是放在組織學生會的各種活動上。大概很多時間玩掉了。他回家吃飯,飯桌上我問他,後悔沒上藤校嗎?後悔,他說,如果是現在,我會拚盡全力去努力,爭取上藤校的,我問為什麽?他說,因為藤校是個multiplier, 你不努力,是零,上好學校也沒用,但是,如果你努力了,它就會放大你的努力,老師,同學,network都會幫助到你。我發下了筷子,不吭聲。他開始笑我,Mom,it is not the end of my world! 我不是挺好的嗎?我才緩過來接著吃飯。
他像是一顆種子,在陽光下土壤裏自在的生長著,有自身節律地長著他該長的東西,從內部發出來,而無視著我的希望。無論我怎麽拉扯,他還是朝自身固有的方向發展著。
我沒料到的,在高中的他,就會和我聊叔本華,聊歌德,聊馬克思。到了大學,開始和我聊道教,聊孔子,和周公。孩子的哲學傾向是天生的,對文字的把握也是精準的。記得他大三暑假在一個公司實習的時候,和一個哈弗的女孩在一起,我說,那個女孩特棒吧?他笑了笑說,她在做presentation的時候,喜歡用大詞,用不常見的詞。我說,那有什麽不好嗎?他說,重要的不是炫耀你自己的知識,而是用最簡單的最準確的方式表達清楚,讓對方懂得你在講什麽。我沒有說話,但我知道,他在生長,裏麵有著什麽很堅實的東西生長出來。
畢業第一年,我又聊起,記得你以前關於上好學校的想法,現在還是那麽想嗎?他已經不記得自己說過什麽,隻是說,和藤校的畢業生在一起工作,有的非常棒,也有的挺一般的。他笑我說,媽媽,學校,永遠不應該是個終極目標,就像人出生一定會死,但把死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是荒誕的一樣,重要的是過程。
現在是他畢業兩年了,人家也是拿了senior position, 也lead project了。這次回家,我又問他,還記得嗎,對藤校的看法?他說,他現在認為,真正優秀的人,是任何學校擋不住的。重要的是看你有多努力,看的是你真正對公司帶來的貢獻,看你自己自身發展的潛力。他告訴我下麵的話真的是讓我非常驚訝。 他說,他在和他最好的朋友回顧他自己這幾年的努力。大學也就是使出了三分力氣。在第一家公司作,也就是五分的力氣,我問那現在呢?九分力氣,他說,幾乎時刻都是在衝刺,他在反思自己究竟是什麽triggered了自己內部的動力。
過一段時間和他聊天,就會發現一些新的內容,他在變化,在成長。有些東西,我有點跟不上了。和孩子的聊天,一直堅持下來,成為一個習慣。從小,我和他之間的聊天就是分享性的,我總喜歡把他當個人兒似的聊天,講我的心裏話,他從小就給我做主,告訴我這事情該怎麽辦,他說的有時候很幼稚,有時候也有道理的,很好玩的。現在我們的談話還是互補的,我相信有一天,將來會有那麽一天,我會更多的考慮他的意見。
確實是我的孩子,他和我一樣對文字敏感,有哲學傾向,喜歡自我剖析,他又不太像我,他冷靜,邏輯,不情緒化,像塊鐵疙瘩。他喜歡朋友,到哪裏都是一大群,在人群中總能聽到他高聲講話的聲音,人來瘋,人越多越興奮,這一點兒子老子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一樣。說教真的管用嗎?不知道,隻敢肯定父母作為環境的一部分,一定是對他的成長有作用的。有朋友說,正是因為我們的寬鬆和民主,才有了他獨立的性格。但是這並不是有意的,而是回過頭來才發現的。我覺得,真正影響他的是你這個人,你的態度,你的思考,你的處事,你的一切都在影響著孩子。不論你意識還是不意識。教育的根本其實是自身的修煉,自己不是佛,沒有道理指望孩子是佛。有點殘酷,但是事實。
我體會,在孩子麵前不必完美,讓他看到你的弱點,再告訴他你的努力,這何嚐不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呢?你剖析自己,他自然習慣於在你麵前剖析他自己。在孩子的生長過程中,更多的隻是眼巴巴的看著,真正能讓你有效參與的很少。我的意思是說,你想參與是一回事,但是否能參與成功是另外一回事。我們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什麽意見講給他都是參考,主意自己拿。他反倒會認真考慮,你要他一定按你的來,他會反感,反而一點都聽不進去。
總之,孩子能上好學校最好,沒上成,也沒事的。我現在就對孩子挺滿意的。不是王婆,而是作為過來人,從心裏舒了一口氣,踏實了。
養育,我們已經完成了。但是,作為家庭成員,作為朋友,責任是永遠的。還是那句話,自身修煉是畢生的事,那就是要永遠的開放自己,永遠地充實自己,告誡自己永遠不要以年齡作為不努力的借口。當你自己是一個開放體係,當你仍舊在思辨,在吐故納新的時候,你是變化的,是新鮮的,是有內容可以分享的。你就是有趣的,有價值的,其實不光對兒子,也是對你周圍的任何人都是這個道理。當覺得自己身上是有東西可以給出,而對方也是需要的時候,你是欣慰的,孩子也喜歡來到你身邊。
我也覺得給兒子講講, 聽他講講, 我也學到很多。
任何人生的決定, 我喜歡講盡可能多的可能性和好的, 壞的, 最後決定要他自己做, 因為這是他的人生,他是主人。
就是挑大學專業, 他也是自己挑, 做決定。他覺得在當時的情況下, 那是最正確的決定。但是工作了2年多後, 他覺得這不是他想一輩子做的事。
他準備換跑道了, 從我當初的不理解(收入會少), 到我現在的理解。
我覺得一個男人能知道自己要啥, 能承擔責任, 就是不錯的。
再次祝你早日康複!
您先生在投資理財論壇常常非常好的文章,無私奉獻
個人的知識和經驗。本人受益很多。非常感謝。
在此祝姐姐身體早日康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