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隨風

歲月如流,往事隨風。
正文

談談孩子的懶惰

(2013-12-01 10:57:02) 下一個
看到有些網友著急孩子懶惰的帖子, 心有所感,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

關於懶惰是一種惡習還是一種病症,我既不是學心理學的,也不是學醫的,沒有專業的定論。有興趣的網友可以看看相關的文章。比如澳大利亞醫生研究的“emotional deficiency disorder”。 我寫的就是自己的觀察和思考。

我的父母都是名牌大學的老畢業生。他們都出身貧寒。我姥姥是解放前的女工,30多歲的時候守寡,獨自拉扯大六個孩子。我爺爺奶奶都是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目不識丁。我的父母從年少的時候就學業優秀,並且依靠念書這一途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躋身高級知識分子之列。

在我的記憶裏,父母都是特別勤奮的。現在我還能依稀記得,在我三四歲的時候,父母頭對頭,在一盞燈下讀書到夜深的景象。我在上小學後,還幫父親抄過書稿。對於小學生,那可是大工程。所以我記憶深刻。
 
我的父母說不上取得了什麽成就。但是在業界內口碑甚佳。他們退休有十年了。母親被大學返聘,還在做輔助性工作,不時寫寫論文。父親過得悠閑些,主要為大家庭做後勤工作。但仍筆耕不輟。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和哥哥都養成了勤奮的習慣。遊手好閑,無所事事會讓我們覺得很羞恥,好像很愧對自己的生命。
我哥哥在業界裏已經小有名氣。我呢,很慚愧,過得很平庸。但是父母對我很滿意。認為我一個女人,孤身在國外打拚,既工作帶孩子,還在上學,符合他們對於孩子獨立努力的期望。
 
我再來寫寫我前夫家的情況。聲明一下,我無意詆毀我的前夫。拿他和他的家庭舉例,隻是因為它是近距離的觀察,情況了解的真實性和全麵性程度較高。

我的前公婆出身和我父母的完全不同,都是小康家庭。公公出身生意人家,他還有小的時候,家裏拿秤量金子的記憶。公公年少的時候,學的是音樂學校的作曲專業。但是後來因為家道中落,改學專業,中專畢業。婆婆是他的同學。婆婆的家庭成分是地主,從小的家庭教育,有點老式。兩個人都是工人出身。

我和前夫閑聊的時候,有時也說說我們父母的境遇不同,是不是受政治影響很大。我的父母固然學業優異,但是他們根紅苗正的政治背景,使他們在文革的時候,受的衝擊還是有限的。我們的結論是不算大。因為公公年少的時候,失去了父親,家裏沒有了經濟來源,後來變得十分貧困,文革中也沒有受到成分影響。婆婆是資質有限。依我前夫的話說,即使沒有文革,她也上不了大學。
 
公公是個很聰明的人。這一點,從他無師自通地會玩數個樂器就看得出來。據說,他年輕時很貪玩,經常不著家。為此婆婆沒有少跟他吵鬧。婆婆是個全心全力相夫教子的女人,因為能力也因為個性,在事業上沒有什麽發展,四十多歲就早退在家了。
 
前公婆也有兩個孩子,都是兒子。我前夫天姿聰穎,從小學業很優秀。但他是個很貪玩的人。每天回家就粘在電視前。他的弟弟資質一般,上學工作成家,都讓父母不省心。他成家生子後,還是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
 
我以前博文裏,就寫過前夫不適合走研究的路,因為他對於自己的專業並不熱愛,也沒有刻苦的努力。有的網友在跟帖裏把他的成敗歸咎於大環境問題。我並不完全苟同。我和他生活了十幾年,彼此了解都很深刻。我們下班後,吃過晚飯後,我通常要讀書。專業非專業都有。前夫一般是看電視,也玩電腦遊戲。我因為工作,加班出差是常事。他在大學裏,沒有坐班一說,但是我從來沒有見到他為了工作,持續幾天晚走的時候。我們的工作勤奮程度的不同,在短期內看不出差異,但是長期下來,就有分別了。他的專業已經走入死胡同,如今也海歸中國,放棄了從事25年的專業。我仍然做著我的專業,同時在第二個專業上發展。

我個人以為,我們的勤奮懶惰,是受到父母的影響的。我父母認為,雖然勤奮不一定能過得好,但是懶惰一定過得不好。這個觀念言傳身教地灌輸給我們兄妹。我前夫的父母雖然也有同樣的認識,但他們自己並不勤奮,對於事業或者學業沒有孜孜追求。在家庭中,孩子們看到的是在休閑娛樂,瑣碎八卦的父母。所以勤奮的觀念,沒有成功地形成孩子自己的理念。
 
在教育女兒上,我是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勤奮觀念的。

首先是自己要勤奮。否則孩子就會認為被強迫做著父母都不願意做的事情。我是兼職學生。我的教材書,厚得跟磚頭似的,使得女兒一談讀書,在我麵前,總是有點氣短;我在網上做小測,女兒總會問我的成績,也看到我的情緒隨著成績起伏;我在趕作業的時候,她總是在那兩天自己玩,不去提什麽要求;我晚上考試的時候,她就挺著到深夜,等我從考場趕回家;我的工作也有一定壓力。我的手機是24小時開機的。緊急情況的時候,深夜和周末,也要處理工作。這些她都看在眼裏。

其次要把勤奮和回報聯係在一起。女兒和前夫以及我都單獨生活過,我們倆的生活內容大不相同,女兒身有體會。 前夫不勤奮,他無法改變自己常年懶惰的積習,但是對自己的弱點認識得很清楚。女兒對爸爸的記憶,除了爸爸帶著自己到處玩,就是練琴偷懶時,被爸爸好一頓教訓。前夫海歸後的境況,他的家庭的反應,女兒也是一清二楚;我工作勤奮,公司對我也很照顧。孩子剛來溫哥華的時候,我本來要休長假,幫助女兒適應新環境。但是公司的項目正是緊張的時候,不能批準我的假期,就允許我帶著孩子上班。女兒就跟我做了一個多月的上班族。周末的時候,有時要帶著她去加班,加完班,老板都讓女兒選飯店,點她喜歡的菜,讓她享受一下媽媽努力工作的報償。我的工作,對於女兒最大的好處,就是幫助她長見識。因為下班後,我經常要通過電話處理工作,女兒對於職場專業方麵的一些粗淺認識,就是這麽具備的。

還有,關於勤奮懶惰的觀念,應該給孩子全麵清晰的認識。我從不催逼孩子讀書。我覺得無論走哪條路,孩子的資質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天賦,上升空間會比較有限,這個不是勤奮能夠完全彌補的。多給孩子自由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找到孩子的資質所在,對孩子成長更為有利;因為我和她的爸爸,年少時都讀書優異。但是我們長大後都很平庸。我相信,我們的能力是有某些方麵的缺失的。我把這個感受誠懇地和女兒分享,鼓勵她觀察和找到我和她爸爸的不足,調整她自己的學習方向。不要把勤奮的對象都放在書本上。我對於女兒的心靈手巧,就很鼓勵;懶惰讓人一事無成,但是勤奮也不一定能夠成功。成功需要的要素很多,而失敗,隻要一個要素就夠了。勤奮懶惰這對反義詞,對於成敗的能量是不對等的。這個道理需要跟孩子講透。

懶惰是人的天性。能不能克服懶惰,是人的能力。當我一想到克服自己某方麵的惰性是那麽困難,我就對女兒某時某刻的懶惰多一點理解和寬容。我無法要求那麽一個小人,去做到比成人更好。我經常在心裏對上天感恩,我隻能更加勤奮,才配得上有這麽好的女兒。

最後還是要顯擺一下自己的心肝女兒。這才是對自己碼字的犒勞。在父母離異的背景下,從美國轉學到加拿大後,女兒一如既往地成績優異。現在我下班回家,經常能夠吃到女兒做的晚飯。我跟女兒說,你那全
A 的成績,全是你的,可是好吃的,大半是我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Angle1 回複 悄悄話 其實工作勤奮,回家放鬆才是長久之計。弦老崩著遲早要斷。學會努力工作安心享受才是正道。設想如果你每天回家抽空同老公一起看看電視玩玩遊戲什麽的你們的婚姻可能不會破裂。其實每個人有每個人生活的方法,隻要不影響到別人都沒什麽問題。本人就是特別懶的人,回家就是吃喝玩樂,但工作中很多絞盡腦汁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是在回家吃唱玩樂時搞定的。希望你能換一種思維方法。
小西門 回複 悄悄話 佩服樓主的毅力和精,但高處不勝寒。但樓上兩位說得實在,也很了然生活的真髓,同意,完全同意。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我覺得一個人在上班時間內盡力工作了,就不能算懶惰。如果工作沒做出成就,也許是選的職業不對,或是不勝任者一方麵的要求。
如果一定要每天加班加點才能勉強達到標準,那麽這個人一輩子都沒法享受自己的時間和生活了。有些人喜歡自己折磨自己,一定要做到比自己能力高的位子上,從而每天做的都很辛苦,沒時間照顧自己和陪伴家人。那是他們的選擇,不應該由此強求所有人都這樣。想一想如果一個頂頭上司每天都7點來,11點走,周末至少加班一天,並且期望手下都這樣,有多少人會喜歡?
畢竟工作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就是謀生手段,不是全部的人生價值和意義的源泉,犯不著把身家性命都搭進去。
在一個像美國這樣的移民國家,好處是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體會到各種不同的人生觀和生活態度。就像螞蟻王子所說,有的精英不是死用功,而是聰明和高效,他們放鬆和遊戲的時間也可以認為是給第二天的工作做準備和充電。天天苦行僧一樣的工作,最後很可能激情和熱愛都消失了,最後隻剩下責任和義務。也有的人並不去追求普通意義上的事業成功,而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的本職工作隻是普通職員,但是業餘生活有生有色,一年跑5次馬拉鬆,或是遊遍全世界,或是對某項愛好了如指掌,他們的生活也可以是精彩的,無憾的。
螞蟻王子 回複 悄悄話 我朋友的老公每天很早下班回家,陪孩子玩看電視玩電腦,在家從不讀書學習做專業方麵的研究, 但人家是頂尖物理學家,照樣出成果,高薪拿國家研究基金..有能力天分高的人能很輕鬆的做好自己的Job.有些老婆看到別人的老公忙,看到自己老公生活輕鬆就覺得某不求上進完全是瞎操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