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隨風

歲月如流,往事隨風。
正文

對孩子的評價

(2014-12-07 09:45:01) 下一個
我寫 “大成看思維,小成看聰明“後,有個網友針對我對孩子音樂資質的評價,提出異議。

在孩子特別小的時候,有時也會問諸如 “媽媽,我聰明不?“, “我琴彈得好嗎?”這樣的問題。我都是說:“聰明啊”,”好啊,媽媽喜歡” 等等。但是到了孩子小學高年級,我就不會這麽說了。

非常明顯,孩子到了十歲以後,對於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變得敏感起來。與此同時,孩子們之間互相談論,老師的評價,慢慢變得針對性強了。

這兩年,女兒問了我很多關於她的能力的問題,我就是老老實實說自己的認識和看法,力求公正,既不鼓勵,也不打擊。女兒一次說,我簡直象白雪公主後媽的鏡子,並給我起了個 Ms Truth 的外號。

比如,女兒問:“我的中文怎麽樣啊。”

我就說:”在北美土生土長的孩子裏,你能聽能說中文,就算不錯了。但是你的中文,不能讀寫,將來不能做飯碗。“

再比如, 女兒問: “ 我念書好不好?”

我就說:“小學還不太能看出來。到了中學就差不多了。功課負擔越來越重,孩子間的差距才能拉開。”

還有,女兒問: “ 我能不能考上大學?”

我答:“上大學沒問題,問題是考不考得上特別好的大學。”

有一次她的問題,有些難度,因為她想將來做律師,還去圖書館借了怎樣成為律師的書去讀。她問:“我適不適合做律師?”

我斟酌了幾分鍾,才說:“適合。但是不太適合刑法。看看家庭法和商業法吧。”

對於孩子音樂資質的評價,是她的老師做出來的,我和孩子都在場。我們因此調整了學琴的期望。那個評價,不妨礙孩子的琴彈得一天比一天好,隻是我們對於考級比賽等等就完全沒有預期。在練琴上,她也是按部就班就完了,心態很放鬆,把時間更多地花在其他喜歡的事情上。

我對於女兒的評價,和她的同學,老師對她的評價,沒有出入。因此女兒沒有什麽因此而造成的困惑,或者心理反彈。

在 “大成看思維,小成看聰明“中,我寫了她的同學 A,這個孩子就出現了評價差異而導致的心理落差。

A比我女兒小一歲。一年前,A 在古箏三級考中拿了優秀。記得認識她媽媽不久,她的媽媽就很驕傲地告訴我,她的女兒多麽有才華,多麽有音樂天賦,讓我特別羨慕。

今年A 考四級。從四級開始是中級。老師要求嚴了。有時A沒有做到,老師不免語氣嚴厲些, A就不高興了。有些指法練起來,手指很疼,A 就拒絕練。

和我女兒差不多收進的,還有一個小孩子,比我女兒小三歲。那個孩子,老師常常誇有天賦。我聽了就聽了。孩子的才能各有長短,很正常。可是A 的媽媽就不高興了。那次和我打電話,還抱怨說老師不該講這個,弄得別的孩子壓力大。
 
真正矛盾爆發是在近期。我也是這周才知道。老師對於孩子的基本功和手勢正確都有要求。如果孩子姿勢不正確,老師會用手敲一下孩子的手指,或者按一下孩子高聳的肩部。A 於是跟家長匯報,說老師 “打” 了她。這下事情鬧大了。

這周我見到老師的時候,老師傷心極了。老師說,教了三十年的琴,許多學生,都是五六歲拜師,現在大學畢業,還在和她學琴。但是沒有見過一個這樣的學生。

我根據和A還有她的媽媽的接觸,感覺到,她們誤讀了考級的成績單。那是非專業級別的考級,考優秀 並不說明有多高天賦。當然,隻能考通過的女兒,就說明天賦有限了。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模式,是個很unique的東東。我做 Ms Truth, 和女兒也磨合了這樣的交流模式。其他的父母子女間,肯定有不一樣的,但同樣有效的模式。 不管我們的孩子,在我們眼裏是什麽樣子的,是不是我們的評價受感情因素左右,孩子們出了家門,一定會麵對他人客觀的,甚至苛刻的評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