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隨風

歲月如流,往事隨風。
正文

我送女兒回國學中文

(2011-08-30 13:08:26) 下一個

看過我以前寫的帖子的人,一定知道我是力挺華裔學中文的。對錯利弊其實不必論證。語言就是一個交流的工具,小孩如果能夠掌握這項技能,總能用得上的,用多用少而已。但是我反對強迫孩子去學它。中文是個古老的文字,和英法德等的語言體係不同。有的孩子不感冒也是正常的。

我自己喜歡塗鴉,看各種文史小說。但是對於自己的女兒,卻很少輔導。主要是自己脾氣太急,看到孩子接受慢就容易失去耐心。而且單純地讓孩子學中文,我試了幾個教材,沒有一樣能夠堅持下去。因為一上書本,小孩就覺得自己在做功課。和同班孩子比較,常常委屈自己多了負擔。心裏有了抵觸情緒後,再學就難以學得進去。我也試著讓孩子上個中文學校。隻上了一個月。小孩很愛上,因為她跳了級後仍然是班裏最好的學生。可是我覺得她在那裏學的東西有限,而且受到那些不愛學中文而被父母強迫為之的同學影響,開始在學中文上跟我耍滑頭。

我就采取其他的方法讓女兒學習中文。其實辦法很多,小孩也能接受。我是一直堅持和她說中文的,她也習慣和我說中文,哪怕在學校同學麵前也這樣;我寫博客,寫到關於她的事情,總是抱著她一字一句給她讀。雖然她常常說我怎麽寫那麽爛的文章。但是她自己的事情,總是愛看愛聽,有些中國字她相麵次數多了,也認得了;我給她買她喜歡的碟片,比如《喜羊羊與灰太郎》,《巴拉拉小魔仙》,《豬豬俠》。中文讀的方麵進步了沒有我不知道,但是口語明顯豐富了;當然所有方法中,最有效的就是每年送她回國。

女兒一年級前的暑假,她在中國從北到南玩了一圈。對於玩的,她記的不多。但是對於吃的,她可是印象深刻。也因此她對於回中國,總是歡歡喜喜的。我相信她的聽力口語在這樣的大環境裏熏著,也是有長進的。二年級前的暑假,我送她上了個夏令營,報了硬筆書法,古箏,美術,芭蕾。三年級前的暑假,也就是今年暑假,我送她上了同樣的夏令營,報了硬筆書法,漢語拚音,古箏和遊泳。

她運氣很好,有個非常棒的硬筆書法老師。他年近七十,是中國書法協會成員和高級教師。因為今年我是和她一起回去的,旁聽了一節課,所以對她學的東西和效果有更多的直觀認識。真的,會中文和教中文那是兩回事。

女兒去年就是上了他的課。女兒一“畫”字,就被老師教育了:“這孩子都上一年級了,怎麽字寫得這麽差。”當他知道女兒是美國小孩後,態度就和緩多了。對於女兒寫字的判分標準,也比其他孩子明顯降低了。但是他那種認真的人,教起孩子來,可是一視同仁的。

今年孩子又去上他的課。第一節課,老師還記得她的名字。讓她坐在頭排。

對於這個老師,我除了佩服就是佩服。他除了做事特別認真,對孩子很有耐心,又有幽默感。他不僅講中文,而且講文字後的中國文化。比如他講中國字,要寫得有氣勢,不能東倒西歪,身正則字正。然後輕輕敲著幾個孩子,包括我女兒的書桌說:“你們這麽趴著歪著寫字,臉貼到紙上,你們的字,能立得起來嗎?”幾個孩子嘻嘻哈哈地,開始挺起腰來寫字。比如他講漢字筆畫間在結構上的呼應,就說:“這個字啊,筆畫間也要說話。如果這筆在中國,那筆在美國,這筆叫那筆,那筆能聽見嗎?”女兒咯咯笑著,大概心裏想著筆畫之間可以互相打長途,可是她以後就記住這句話了,再寫字,筆畫間就不再分得很開。我女兒從這個老師那裏還學到了握筆的正確姿勢,老師形容虎口的形狀,用動物眼睛做比,十分生動。小孩子一聽就記住了。這個老師還注意每個孩子的舉動,一旦孩子有了進步,就給予表揚。上這個班的小孩,三個女孩子,十數個男孩子,許多男孩一看就是小學高年級了。中文對於他們自然不是難事。隻是他們都是調皮鬼,坐不住。老師就留心他們,一旦他們消停一會,老師就表揚他們,不時幽他們一默。所以他的班裏,小孩很活躍,但是不亂。在笑聲中,小孩不知不覺就學到了一些東西。這個老師特別受孩子們的歡迎。

今年我讓孩子學了漢語拚音。在這個決定做出之前,我猶豫了很久。原因兩點:一個是大家普遍擔心的中英文音標混淆。除了英文,我女兒上過法語學校半年,盡管後來離開法語環境,她的法語也忘了個七七八八。但是她還會唱法語音標歌。我怕這三種音標一攪和,她來個“邯鄲學步”。二是我知道一些華裔,學會漢語拚音後,在中文學校不會寫的,就去電腦上查拚音。這個捷徑,使他們不去下功夫記憶中文。但是不會音標,孩子就無法利用字典,她的中文水平很難提高。最後我就硬著頭皮給她報了班。

和女兒同班的大多是幼升小的孩子。也有望子成龍的家長,把四五歲的孩子送來學漢語拚音。女兒總是等他們做完操後再和他們一起進教室。她實在覺得和一群小豆豆混,有點栽麵。尤其令她難堪的是,老師列了漢語拚音,讓小孩寫下相應的漢字,她竟然比一些小豆豆差。好在畢竟情有可原,她上課倒是沒有受到這個因素影響。上了一陣子,她特有興趣。還讓我不時去考考她。可見,在她那裏,音標混淆的顧慮可以打消了。這說明中文音標和英法文音標還是差距挺大。或許,小孩的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也不是大人完全了解的。有時候,家長對於孩子的事情,還是要試一試才知道。不能想當然,更不能妄下斷言。課業結束後,我給她買了一本帶彩色插圖的小學生字典。沒事她就讓我給她寫首古詩,她去翻字典注音標玩。她有時翻不到,我就教她。今天我看著她笨拙地翻頁,直樂。我對她說:“小孩的中文好不好,翻字典就能看出個一二。哪裏用得著考試。”她把臉藏在我懷裏,撒嬌地抱怨說:“我竟然沒有那些幼兒園小孩中文好,真丟臉。”我說學唄,慢慢就好了。

女兒在中國,現在已經能夠從周圍環境中不自覺地學一些中文。比如路名,菜名,零食名稱,招牌等等。這些東西都是隨意而為,沒有課本那樣刻意。但是效果挺好。有一次她和我一起看一個電視節目,是中國小孩英語競賽。其中有一個主持人,白人,頭銜是英法中三語主持人。這就印證了我曾經跟孩子說過的話,一個人會兩種以上的語言,靠著這個技能就可以吃飯了。大道理講起來,小孩不一定能夠理解。事實勝於雄辯。

今年暑假還有一個特別收獲。我一次回家路上,看到賣光盤的,一時興起,買了83年版的《射雕英雄傳》,重溫年少舊夢。女兒也陪著我東看一眼,西看一眼。她要我去買書給她讀,大概這書太老,在書店裏我沒有找到,就在網上給她下載了看。這本書有點古文的地方她不懂,我就揀她喜歡的片段讀。和小美國一起讀射雕,心裏真美呀。

小孩學中文,無論什麽方法,就是要他們多接觸各種形式的中文。看多了,自然而然就懂了。大人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他們在孩子中文培養上的投入。而孩子的興趣和能力決定了他們對於中文的吸收程度。說到底,就是個時間問題。我覺得,孩子學中文,大人還是要有耐心。比如我讓孩子寫字,孩子除了老師布置的,往往不願意寫。我就隨她去。這麽小的孩子,讓她去學一個短期內看不到收效的複雜文字,能高高興興學就不容易了。每天堅持學一點,日久天長,總會有效果。保持和中文見麵的機會,比短期記憶更加有用。

條條大路通羅馬。中文隻是一徑。小孩不願或者不能接受中文也無所謂。如果家長沒有興趣或者時間培養孩子中文,也不要內疚。中文學習最好還是在一種放鬆的氣氛中進行。沒有條件就不必勉強。命運關上一扇門,一定同時打開另一扇門。這種樂觀和信心,比會中文重要多了。

PS.零零碎碎敲了那麽多字,發現自己有點走題。湊合看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