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隨風

歲月如流,往事隨風。
正文

孩子不成熟的戀愛和結婚

(2011-02-20 17:55:44) 下一個

看到網上那個女兒愛上調酒師的媽媽,特同情她。

我曾經看到一個電視節目。片中的黑人小女孩,我懷疑有沒有十五歲,正在浴缸裏給她的孩子洗澡。她懷孕後,她的父母仍然支持她,主要是允許她和孩子在家住。但是要求她擔負起做母親的職責。我不知道這個女孩子,看到被自己縮短的少女期,是不是後悔自己曾經的幼稚,是不是還覺得曾經的愛情極度美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她會真正長大,因為她自己付出了代價。

我曾經認識一個美國白人,在高中時懷孕生子。她的母親說,你如果上大學,孩子我會幫你帶,如果不上大學,就高中畢業找份工作自己帶孩子。她選擇了上大學。大學畢業後,和孩子的父親都順利找到體麵的工作,再買房結婚。那時他們的女兒七歲。

我有一次去銀行,看到客戶服務的白人小夥子桌上有一張照片,照片中的小女孩很甜美地笑著。他說那是他的女兒,十四歲。我瞠目結舌地說,可我看你才二十八九歲的樣子。小夥子尷尬地笑了笑,說這是他和女友十五歲時的愛情結晶。有了孩子後,主要是他女友照顧孩子。現在孩子大了,他也工作穩定後,他的妻子才結束打零工的生活,正在上學。我說你們就一個孩子嗎?他說他們兩個人年少有孩子,生活特別狼狽。所以對於孩子,沒有許多人那樣的向往。

我的華人朋友倒是沒有同樣的例子。因為對於年少戀愛和做少年媽媽,華人普遍的態度是負麵的。

可是我看到相反的例子。我的一個朋友,有個特別出色的女兒。學業優異,多才多藝。我認識我的朋友時她的女兒二十歲。我說你的女兒該談戀愛了。她說,我的女兒還小,有時間。我說你打算她什麽時候結婚呢?難道你不覺得她可能會談不止一次戀愛才能找到最合適的人嗎?這些都需要時間啊。她覺得我有道理,回家和女兒一說,女兒是自己還小,應該專心學業的態度。現在她的女兒大學畢業後讀醫學院,醫學院快畢業了。父母背後特別著急,說女兒現在還沒有談過戀愛。而且她找對象的標準是,也要找一個醫生,而且必須是華裔。我想,這成功的概率可是夠低的。

所以在人生什麽樣的階段去讓孩子接觸戀愛和婚姻問題,是個非常有挑戰的話題。

我個人認為,在高中或者大學接觸這個領域,對孩子是最好的時候。我身邊許多西方人的婚姻,都是高中和大學同學。

也許有人覺得這樣會影響學習。我個人觀點是,學業和情感生活都是一輩子的大事。很難說哪個更重要。對於婚戀,錯過高中大學,可能就難以找到心目中的最好。年少時的愛情,世故成分少,純潔成分多,這其實是最難得可貴的。而學業呢,好的學校固然可能有更好的起點。但是對人的一生來講,人有重新培訓的機會,甚至會轉換專業。越到人生後麵,好的大學越不重要。但是好的愛情,卻是會一生一世的。

那個痛苦的母親,沒有寫得清楚。但是所謂躲過高中一劫,可能是指成功地阻止了女兒高中戀愛。可是女兒沒有體會母親的苦心。也沒有從中學到什麽。倒是助長了逆反心理。現在她二十了,成人。就是結婚生子,做父母的也沒辦法了。隻能祝福她的選擇。可是要告訴她,你自己選擇的戀愛和婚姻,要為它負責。如果你不能養活自己,你的丈夫要能養活你。不管他們的戀愛如何結果,我相信她的女兒都會長大。

另外,這個母親要轉換一個觀念。她的女兒學得不錯,人長得也漂亮,還有一些別的技能。可是這些東西,沒有一樣到了一個足夠改變她人生的專業層次。而她交往的圈子,也許找不到母親認為她應該喜歡的人。那個調酒師,硬件不行,可能有些軟件讓她女兒喜歡。畢竟是她要戀愛結婚,而不是為父母戀愛結婚。

戀愛婚姻是特別複雜的東西。 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師。做父母的雖然往往是第一老師。但是老師再盡力,體會婚戀的滋味絕對是要孩子自己去經曆的。做父母隻要一直去盡力支持,讓孩子知道自己即使錯了,也有一個家去回。

P.S.


本來挺同情那個孩子戀上調酒師的媽媽,但是後來看她寫的一句話,我直皺眉。

什麽叫把女兒找回來,她沒有丟。她不過是戀上個媽媽看不上的調酒師!

做媽的要真是想讓女兒回心轉意,就要打感情牌。告訴自己,告訴女兒,無論她如何選擇,做媽的都全心全意地愛她支持她。

也許這件事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女兒覺得媽媽管得太寬,她沒有個人空間和自由。

不管在媽媽眼裏,她如何幼稚。在她眼裏,她的生活她要自己做主了。也許她也不真正覺得這個調酒師有多好,但是做媽的一反對,反而把她弄毛了。二十了,談個男友,也要被管頭管臉,心理上不舒服。不管她,她可能還要琢磨琢磨,一管她,她就更上勁了。

放手吧。把那心思和錢花在自己身上不好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