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樵閑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
正文

腐儒批判:為往聖繼絕學

(2005-05-11 12:03:39) 下一個
腐儒批判:為往聖繼絕學 “發揚傳統文化”近來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種大眾傳媒和出版物上。隨之而來地, 許多儒學的提倡者,或幹脆以儒自居者,常常津津樂道於“為往聖、繼絕學”。不 幸的是這句話本身事實上包含了兩種政治歧視。其一,因為儒學是“絕學”,而其 它學說不是“絕學”,所以儒學有權力對其它學說進行政治歧視。這就形成了不同 思想體係之間的政治歧視。其二,對“往聖”的鼓吹,使不同思想的正確性評價和 價值評價,依賴於思想提出者的政治威望和社會等級。這就形成了不同思想者之間 的政治歧視。 雖然“獨尊儒術”式的、封建的壓倒性思想歧視早已被曆史淘汰,但思想歧視的現 象仍然在當今社會現實中存在。當經濟學家們爭論“主流”、“非主流”的時候, 我們知道它存在;當不同的經濟改革主張之間爭論“接軌”、“沒接軌”的時候, 我們知道它存在。允許和提倡某種思想對其它思想的歧視,不可避免地壓抑了人們 思維的活躍性和創造性,抑製了整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曆史事實也充分地證明了 這一點。由於“獨尊儒術”的歧視性政策,法家和墨家思想被埋葬在了竹簡堆裏; 道家思想被圈進了道觀;而佛家思想被關進了寺廟。幾千年的農耕文明,到頭來隻 剩下一個“絕學”,煢煢孑立、形影相吊;人力、畜力、加簡單鐵製工具的農業生 產方式居然幾千年沒有多少改進。由於隻有儒學是“絕學”所以隻能“中學為體”, 而“西學”隻能“為用”。既然是“中學為體”,就可以拒絕接受新的價值觀念, 就可以拒絕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就可以限製和阻礙“為用”的“西學”的推 廣與發展,進而壓製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就是作為思想歧視的“絕學”之說的危 害性。 自“五四運動”倡導“打倒孔家店”以來,聖賢崇拜、權威主義的封建殘餘屢經批 判但仍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從古老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到今天 各級官員對老百姓的堂而皇之的“指出”;小到人們的稱謂中充斥的官名、尊號, 大到無處不在、無所不“精”的專家、教授們的“光輝”形象;無一不是聖賢崇拜、 權威主義的殘渣餘孽。聖賢崇拜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們對真理標準和思想價值判斷標 準的嚴重扭曲。一種新思想是否是真理不是看它是否反映客觀規律而是看它是否能 納入“往聖”的“絕學”;一種新思想是否有社會價值,不是看它是否有利於發展 生產力,而是看它是出自飽讀“聖賢書”的儒士,還是出自“治於人”的販夫走卒。 對思想者的基於社會等級的歧視,使勞動者的知識、經驗難以積累、傳承,更難以 係統地總結、提高。其結果就是,有助於生產力發展的東西被當作“末學”、“末 流”而棄之如敝履。對思想者的歧視使勞動者的創造性、主動性受到嚴重的壓抑, 製約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就是作為思想者歧視的“往聖”之說的危害性。 思想歧視和思想者歧視的長期結果,就是中華文明在生產力發展上逐漸落後於西方 文明,終於導致了中華文明始於一八四○年的、落後挨打的百年恥辱。生產力的強 盛是文明強盛的必要條件。隻有徹底批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腐朽的“往聖”、 “絕學”的思想歧視和思想者歧視,虛心學習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價值觀,中華文 明才能走向強盛並保持強盛。 漁樵閑話 2004。4。1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